高校科技成果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现状及转化途径分析
2019-09-10刘艳
刘艳
摘 要:高校是科技成果生产的重要基地,科技成果转化是高校与社会接轨的重要渠道,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文章分析高校科技成果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采用统计分析、访谈调查等方法以陕西省为例,分析了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总结了现状中存在的成果转化率低、科学研究功利性等问题,结合现状给出了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四个途径。
关键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地方经济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06-0062-03
Abstract: Universities are important ba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chievements. The transform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chievements is an important channel for universities to connect with society, and plays an important positive role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niversity scientific research achievements and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Taking Shaanxi Province as an example, the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ransform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chievements by means of statistical analysis and interview investigation, and summari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resent situation, such as low conversion rate of achievements, scientific research utilitarianism,etc. Combined with the present situation, four ways to strengthen the transform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chievements and serve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 economy are given.
Keywords: universities; scientific research achievements; transformation; local economy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地方高校在服务教学工作的同时,逐渐显现出科技辐射的功能,通过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来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高校科技成果作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如何强化两者之间的融合,增强高校科技成果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推动力,显得尤为重要。
一、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与地方经济发展的相关分析
(一)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经济发展
在高校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中,普遍认为高校的科技成果能够对经济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理工类高校的科技成果比较多的是实验发展、应用研究,其科技成果的从课题研究之初就与企业需要的技术、产品、工艺等存在相关性,这样的科技成果对企业产品的更新、技术的提升等作用比较明显。人文社科类的科技成果较多的是在基础研究中,成果多以著作、论文和报告等形式体现,一方面在转化中的界定很模糊,另一方面很难进行统计,对于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较难量化。高校的科技成果的产出比其他科技单位多,其成果涉及产业结构、文化教育、投入结构、环境生态等诸多方面,有效的科技成果转化可以实现生产工艺的提升、技术的优化,实现有效的创新和创业,还可以产生一定的社会效应,吸引更多的企业在当地落户发展,吸纳人才,扩大就业,为经济发展带来直接或间接的贡献。
(二)地方经济发展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
高校在地方经济发展中地位和作用非常明显,在人才培养、技能传授等各个方面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人力资源保障。反过来,地方政府为高校建设和发展提供了资本、政策和环境等各方面的保障,为高校的有序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撑。地方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成长企业、需要技术革新的企业,可以为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更多对接的企业,企业对于技术、文化、管理等方面的新需求越多,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概率就越大,这有赖于地方经济的发展和进步,同时高校要做到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协调融合。
二、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
在現状分析中以陕西省为例进行探讨,近年来,陕西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有了一定的进步,但是陕西省作为科教大省,高校科技成果在服务经济发展的作用方面未能有效释放。
(一)陕西省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分析
1. 科技投入
高校的科技投入包括高校的科技人力和高校的科技经费,在《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2013-2017》中可以看出近五年来,陕西省高校的科技人力投入中,研究发展人员、教学与科技人员和R&D成果应用及科技服务人员以及各类人员中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人数都呈上升趋势,为科技成果的产出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在科技经费投入中,2017年陕西省合计833亿余元,其中政府出资比重约62%,政府的出资比重从2013年的61%到2017年的62%,来源于政府的科技经费比重占到一半以上的比例,来源于企业的科技经费从2013年占比为41%到2017年的31%,2017年相比2013年有所下降,高校科技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
2. 科技成果产出情况
在《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2013-2017》中可以看出,近五年来陕西省高校科技产出成果总量处于上升的趋势,发表学术论文数量中国外学术刊物从2013年的9797篇到2017年的14587篇,增加幅度较大,说明科技成果中论文的质量水平在不断提高。专利出售的合同数量从2013年的97项到2017年的203项,增长了52个百分点,高校中专利产出增长幅度较大,由专利出售合同所带来的经济收入也增长较大。陕西省近五年来的专利申请数量和专利授权数量的增速明显,分别增长了58.6和55.7%,但是专利出售的数量相比较专利申请和专利授权的数量是较少的,在科技成果产出中可以看出,随着科技成果产出量的增加,投入到实际生产中的成果增幅较小。因此,从科技成果转化的角度来看,陕西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不高。在科技成果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的实践中,科技成果只有应用于生产,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才能推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
3. 技术转让情况
在《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2013-2017》中可以看出近五年来陕西省高校技术转让合同数量和合同金额都呈上升趋势,技术转让合同从2013年的356项到2017年的664项,合同转让金额从2013年的11.29亿元到2017年的27.37亿元。在合同数量中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占比较多,2013年国有企业占比46.9%,民营企业占比41.6%,在2017年国有企业占比37.2%,民营企业占比49.1%,民营企业占比增幅明显,外资企业和其他类型的占比较少。在技术转让中除合同形式以外,还有学术会议、报告讲座、派遣交流等形式的成果交流,也在一定程度上对科技产出的成果进行了转化。
综合上述的分析,可以看出陕西省近五年来的科技投入中人员和经费都呈上升趋势,其中科技经费的投入中偏重于政府投入。科技产出成果呈上升趋势,但是以发明专利、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三项为主的专利出售数量相比较专利申请和专利授权的数量是较少的。技术转让合同的数量和成交金额成上升趋势,在签订技术转让合同的企业类别中,民营企业的合同数量增幅较大。因此,在科技成果转化中,要重视民营企业和高校的对接。
(二)陕西省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
在分析科技成果转化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现状中,除了对科技成果转化现状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外,课题组也走访了陕西省的部分单位,通过访谈的形式与相关人员进行了交流,他们对于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地方经济发展都很感兴趣,从各单位的课题立项、结题和成果转化、服务地方经济之间做了说明,总结为以下几点:首先,近几年来的课题立项、结项数目都呈上升趋势,在科技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层面有一定的贡献,但是成果转化方面涉及较少,有的课题与成果转化之间的关联度较小,有些科技人员仅仅是为了评职称、完成学校的科技量化考核,对于科技成果是否能够转化关注较少,也缺少一定的导向机制。横向课题的效果较明显,部分横向课题已经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次,对于转化的概念界定问题,有一些项目通过论文、方法、著作和报告等形式被他人采纳和借鉴,也是一种成果转化的形式,但是这种数据的获得非常困难,有些人文社科的科技成果需要时间积累。再次,对于科技成果获奖的项目,一般会被政府部门进行调阅,在政府决策、民生问题等方面对获奖成果的部分内容进行借鉴,但是数量很少,大约占到总量的10%左右。缺乏有效的技术成果转让平台。最后,政府有关部门一方面会定期组织科技成果展,将高校科技成果进行集中展出,并组织省内企业进行参会洽谈,另一方面也组织高校科技人员到企业去调查,征集需求,在了解企业需求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研究,再将研究成果反馈到企业,解决企业实际问题。
陕西省作为教育大省,拥有与企业合作完整模式的院校只有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少数顶级院校。大部分院校在科技创新能力、科技创新意识,校企深度合作等方面存在一定的欠缺,高校科技成果对地区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没有突显出来,形成了科技成果未能充分的服务于经济发展的现状。通过运用数据统计和深度访谈的方法对于高校科技投入、产出、转化和服务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得出以下的初步结论:第一,高校从事科技人员,高校科技经费逐年在增加,高校应充分利用自身的科技优势,提高科技成果本身的质量。第二,近五年来,陕西省高校科技成果数量增加明显,专利授权的数量逐年攀升,但是技术转让和专利售出的比例较小,说明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亟待探索转化途径,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第三,高校科技人员在从事科研时,功利性较强,以评职称、完成科技任务为主,较少关注科技成果转化。第四,缺乏科技成果转化的动力机制,较少对结题的科技项目进行成果反馈,缺少进行科技成果与企业对接的专业人员和专业平台。
三、加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途径分析
(一)改变观念,高校科技成果契合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
要摒弃科学研究中的功利思想,让科学研究和当地企业、社会的发展能够有效的融合,既能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又能解决企业在发展中的问题,两者相得益彰,还能形成良好的溢出效应,为当地经济发展赢得较好的声誉,吸引越来越多的企业、优秀的人才融入到当地经济发展的建设中来。更具体的则是,鼓励科技人员开展调查,了解企业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以问题为研究导向,从科学研究之初就树立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思路,让更多的科技成果“走出”文件柜,释放科技成果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力量。
(二)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在高校与企业之间的联合制度
高校和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中建立联合制度,可以提高企业和高校之间的粘连,形成一种强关系,从而发展出一种有效的社会资本,推动高校和企业的长久合作。这种联合制度体现在四个内容上,即诚信、资本、选择和利益分享,首先科技成果转化要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降低合作双方的不道德行为,形成较为持久的合作关系。其次,资本更多的是体现在优势互补上,高校有优秀的科技人才,需要经费,才能够研究出优质的科技成果,而企业有经费,需要的是科技成果来创新发展,两者之间都强化了各自优势。再次,选择体现在适合上,高校科技成果众多,想要创新发展的企业也很多,哪些科技成果能更好的服务于自己的企业,哪些企业能更好的实现科技成果的价值,在选择时要以适合为前提,共同发展。最后利益分享则是校企合作走向深入的直接动力,要让合作持久、稳定,就要有利益的合理分配,以公平、公正的方式来进行分配,增强合作双方的信心,从而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
(三)建设科技成果转化中介服务平台
在中介服务平台建设中,首先,要制定政策规章,要为中介服务平台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其次,要有专业人才,这类人才一方面可以在现有的科技服务机构中进行转移,另一方面,可以进行中介服务职业人才的专业化培养。以专业、专心、专注打造优势的职业人才转化服务队伍,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中,形成一股强有力的推动力量。同时,借助互联网时代的优势,在大数据背景下,利用信息技术,及时有效分析、汇总高校的科技成果,认真、删選比对企业的成果需求,搭建好沟通的平台,真正的激活中介服务市场的活力,发挥中介服务市场的功能。
(四)做好大学科技园模式,将科技成果直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从近年来的大学科技园在高校与社会中的合作情况来看,大学科技园是已经成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良好平台,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对高校科技成果的孵化功能,依托高校自身的人才和技术优势,提供给了孵化企业成长的源动力,这种动力持久而稳定。二是大学科技园区对技术企业的推进功能,技术类企业成长初期较大的困难就是技术资本的短缺,大学科技园利用高校的技术优势,可以为有发展前景的成长初期的技术企业提供技术支持,促进企业快速成长。同时大学科技园区利用其强大的资源整合功能,可以为企业提供经济、法律、技术等诸多方面的服务,佑护孵化企业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常淑支,胡月.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影响[J].经济研究导刊,2017(22):66-70.
[2]孙蕾.教育产出结构、资源配置与中国经济增长[J].统计研究,2009(5):59-69.
[3]徐国兴.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现状、问题和对策分析[J].高等理科教育,2013(06):27-33.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科学技术司.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2013-2017)[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