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国新小小说三题

2019-09-10李国新

广西文学 2019年6期
关键词:李四相片乡长

李国新 湖北荆州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冰心儿童图书奖获得者,迄今在《小说选刊》《北京文学》《文学报》等国内外近千种报刊发表作品三百多万字,小小说作品分别获第六、七、八、九、十一、十四届中国微型小说年度大奖。百余篇作品收入权威选本。多篇作品被国家及各地教育部门作为语文考试阅读题和被漫画家改编为漫画。已出版小小说集《阳光下盛开的青春》《虚掩的门》等十二部。

称 呼

老刘从领导的岗位上退下来后,觉得一身轻。

单位没跟他分配很多工作,让他去休息。所以他想来上班就上班,不来上班就回去,或者找几个已经退了休的同事打打小牌。

老刘第一次去老干所玩,大家都知道他内退了,都对他笑一笑,既不称呼他过去的官职,也不是十分地热情。有人竟然这样称呼,喂,老刘,你也来了,欢迎。

老刘一听,觉得自己是不是老了,还没到退休年龄哩。老刘不自然地笑,还有几年退休。旁边有人说,我那时还不是这样,其实也算退了。

老刘想,上个月我还到老干所讲话,作报告,提要求,大家对我格外亲热,一口一个刘书记。老刘和老干所的人打了半天牌,感觉不舒服,主要是大家都显得特别认真,牌出了不许悔,少一块钱不依不饶,大家起初有人叫他刘书记,后来就不叫了,都叫他的大名。他的大名已经有好些年不被人叫了,能叫他大名的人,都不是一般的人,现在被重新叫起来,太刺耳了。

老刘打了一次牌,就再也不去老干所了,他想去会同学。他的几个很好的同学都在市区,无论是级别还是单位都不错。当初老刘在当书记时,同学们隔三岔五找他玩,老刘就把他们带到乡下农庄,让他们玩得开心。老刘退了后,他想去找在职的同学,后一想,自己退了,当初在岗时他们是冲着书记去的,自己不当书记了,或许他们就不可能再有很高的热情。那就找已经和自己一样退了的同学,这样彼此都有共同的语言。这样想着,老刘先打通了一个叫老张的电话。老张过去在文联工作,他告诉老刘,他要去外地参加一个书画之友的聚会,也邀请老刘一起去,吃住都是主办单位的。老刘觉得倒是可以,但一想自己的几个字写得太差了,除平常把自己名字三个字写得还像回事,其他的字不提倒也罢了。老刘婉言谢绝了。之后,心里有所不甘,于是就又给另一个同学打了电话,同学也是内退了,但也很快进入一家大型企业担任高管,待遇不错。同学说他没有时间接待他,给他一个许诺,放了假约他来玩。

老刘只好答应,等待着。到了同学约他的那天,他搭公交车进城。一上车,就有几个人认出他来,这不是刘书记吗?您也坐公交,是不是体察民情了?他不自然地笑,哦,我已经退了。

有人就笑,刘书记,您应该多年没坐公交车了,您坐得习惯吗?

老刘就笑,习惯、习惯。

老刘到了同学那里,同学把他带到一间别致的酒店,带来了几个好友来陪他,还给老刘介绍。老刘对他们的名字都熟,但没在一起共过事,彼此显得客气。同学提议先打牌,老刘推辞着,说不太会玩,他说的也是实话,过去整天忙工作,但人家不相信,都哈哈大笑,说,刘书记,您是不是瞧不起我们啊!

老刘听了,觉得刺耳。同学悄悄问他,是不是钱带少了,我先给你垫着。老刘说,钱当真带得不多,关键是牌艺不精。

有个同学说,牌艺不精也不要紧,只要开心就行。

最后老刘被安排上了桌子,但其他人在打牌中不是抽烟,就是打电话,有些心不在焉,最终老刘还是赢了。事后,同学告诉他,牌打小了,那几个朋友纯属好玩在陪他。老刘听了,心想,再也不去找同学了。

老刘在家里待了一段时间,无所适从,他每天在家待着,不久,他生病了,家人把他送到医院住下了。

护士每天给他打针、做检查,总是一到他的床前,直呼刘茂茂、刘茂茂,你是刘茂茂?

他先是一愣,后点头,我就是。

乡长人选

村里三年一选举,乡里五年一选举。乌乡要换届了。县委组织部的领导来过一次,找书记谈话。走时,书记握住组织部领导的手,频频点头,一定要实行县委的意图。

书记已经调来一年了,不可能动。乡长已经谈了话,调到县里的一个局当常务副局长,但空出一个乡长的位置了。

班子中有张尚、李四、王武三个老中青人选,还有两位管宣传和管组织的女同志。

张尚当副书记多年,年龄过了五十,优势不大,但他是本乡人,资格老,中层干部中不少是他提拔起来的。张尚的命运不够好,凡是来的领导,知道他人缘好,盘根错节,就视他为竞争对手,所以不用他。

李四年富力强,是从基层支部书记一步一步上来的,那年乡里的老书记器重他,把他作为副乡长的陪选人员,一下子把别人陪掉了。而掉的那人也是事先弄好了的,就落選改为非领导职务,心想事成,成了主任科员,离岗退养了。

王武是下派干部,研究生毕业,已经下来四年了。当初是县长的秘书,实指望锻炼几年,当乡长、当书记然后进县委班子的,不料县长很快当了书记,在书记的岗位上不到一年,出事进去了,他是牵涉一桩大的经济案件。王武的上面没人了,就被人遗忘了,调走没单位要,提一步更没戏,组织部门哪个敢来提拔他的。

组织部组成一个专班,由一个副部长牵头到乌乡搞班子测评。马上召开乡里和村里干部会议,副部长在会议上作了换届考察前的讲话,说了推荐乡正科级干部人选的条件。下面的人听了这个条件,对张尚来说,年龄是个问题,但是学历资历老,又好像符合。对李四来说,资格是个问题,但对农村经济要熟悉,也好像对路。对王武来说,从本地产生是个问题,但年龄要轻又好像是他了。

最后开始投票推荐,当然得票的结果没有公布。接着组织大家座谈。座谈人员是书记把乡机关和下面单位的名册弄好了,交给副部长随机抽的。

这样的座谈,谁也占不了便宜,相当公平。座谈的情况,大家都不知道,都装在副部长的脑子里了。

考察组走后,乌乡的人都在议论,猜想这个乡长候选人是谁。

有的说,一定是张尚了,他在乌乡工作时间这么长,人脉关系这么好,他早就该当乡长了。也有人说,张尚是最佳人选,但年龄是个坎,有时能干的人,偏偏让你闲着,让不能干的人来领导你。

有的说,李四也有可能,他从最基层干上来,当过村民小组长、支部书记,农村工作熟得很,在基层干部中也有威信。但也有人说,李四是泥腿子干部,会干事不会说,那次陪选分明是给他一次机会,未必好的机会都给他的。

大家对王武也抱有希望,他是县里下派来的,下来培养的,而且又有高学历,年纪又轻,但唯一的是他缺人缘关系,上面没有人了。

考察组回去了好久不见消息,大家议论纷纷。当然其间说不定有人去县里打探了。有人去问书记,乡长究竟是哪个?是他三个中的哪一个?书记也许也不清楚,回答不出一个所以然来。有人分析,这三个人哪个和书记好,可能有希望。大家猜得有道理,书记对王武比较重视,经常到他的办公室去坐。也有人否定说,书记对张尚很重视,开班子会时爱请他首先发言。还有人说,书记常常和李四去农村看农业,来往也密切。还有人说,书记对王武时时处处显得很关心。这么说,这三个人都有可能,也都没可能了。

后来的事情,乡长没有从乌乡的三个候选人中产生,而是从县里下派的,是一个局里的常务副局长,和乡长下去的那个局里的常务副局长对换。

张尚、李四、王武三人一听这个消息,心里头都很不舒服,但仅仅只是一瞬间的时刻,脸上就都露出灿烂的笑容。

宣传栏

乌乡专门腾出一间房,在墙壁上挂贴领导的巨幅相片,有领导莅临参观的,有领导下基层指导工作的,有领导接见乌乡干部的,有领导题词题画的,等等。

凡来乌乡的各级领导,都被请进这个阅览室参观,并且留相片,或者墨宝。

乌乡专门安排了一名叫李四的中层干部负责管理这个宣传橱栏,主要任务是给来访领导拍照、采访以及整理资料,最后按照级别大小,将相片挂在墙上。

表面上看,李四的工作单纯、简单,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但让李四忙得不可开交,甚至丢三忘四的。

领导来了,他必须紧随他们去拍,还要选好最佳角度,把领导最光辉的一面拍摄下来,然后第一时间发到报社,发到上级相关信息单位。以后的事,就要去制作领导巨幅图片上墙。当然,他所做的事情都要经过单位分管领导的审查,同意了才能去办。

李四从事这项工作已经十多年,但这么多年以来,他几次差点丢了饭碗,被单位领导批得体无完肤。

李四负责的这个展览室为单位争得数不清的荣耀,中省市的领导都来过了,在乌乡留下宝贵的足迹。但李四责任大,必须坚持每天看报,看组织部门的人事任免,如果有一个领导出了问题,他的相片就要及时撤出来的。

有次,省里来了一个领导视察,乌乡的头就先把领导带到展览室,让领导先感受乌乡曾经的辉煌。领导很认真地看,不停地点头,还对墙壁上的领导点评什么的。突然,领导的眼神异样,脸色诧异了,原来在一个大领导的身边,跟着的一个随从领导出了事的,关了两年了。事后,单位领导对李四进行训责。李四有些辩解地说明情况。这张相片是经过单位班子会论证的,当初考虑到这个大领导能到乌乡留下足迹是极不简单的,这是乌乡人民的光荣啊,而他的跟从领导也是个级别不低的人,如果剔除这张相片了,展览室会黯然失色的。单位领导是新来的,当然不清楚过去的事了。李四就成替罪羊,把科长的职务免了,成了科员。有了那次,李四几乎天天都看报,时时刻刻看报,关注领导的动态。但也有漏网之鱼,或者说自己察觉不到的。

李四又倒了一次霉,那是在一张相片下的文字介绍中,提到某某领导等字前面的一个了,这个等字前面的一个出事了,但相片中没有他的,而他那次随领导来时,只是级别低了,没有被摄入进去。这是被一个市委主要領导发现的,因为他们曾经是同事,更确切地说是对头。市里的领导就对乌乡的领导大发雷霆,批评在政治纪律上出了问题,很严重的问题了。

乌乡的领导诚惶诚恐,就把气撒在李四的身上。李四由科员降成了办事员,调到机关收发室。乌乡没有放弃这个展览室给单位带来的荣耀,这已经成为乌乡的特色亮点了,但要发扬光大,就要选拔一个政治敏锐性强、业务水平高的人才,负责这个展览室工作,并且增加人员编制两人,下拨比一般科室还多的办公经费。乌乡就搞了一个招聘启事,面向全省的公务员进行招聘,果然重金之下必有良才,一个叫王五的人中标了。

王五的个人简历如下:男,大学本科,生于70年代初,从事档案管理工作二十年,系中省摄影家协会会员。

王五新官上任不到一个月,他就辞职了,原因很简单:领导要他八小时内外看新闻看报纸,还要他看微博微信群,他也是接受,就是微博微信群里面的假消息多了,难辨真伪。

领导这时为难了,这个宣传栏究竟还能维持多久?

猜你喜欢

李四相片乡长
让外婆从相片里走出来
你追我赶
熟人就是这样变成陌生人的
李四超前
黑白相片
没穿衣服的相片
作家和乡长
康乡长的忙
高乡长爱扶贫
十日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