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综合素质评价培养小学生自信心
2019-09-10田旭霞史淑惠
田旭霞 史淑惠
《依托综合素质评价,培养小学生自信心的实践研究”是北京市顺义区裕龙小学的市级课题,是一项培养小学生自信心的实践研究,在实践中引领教师树立课改理念,构建“五环节”课堂教学自信心理引导模式;探索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自信心理引导的方法;探索“自信心教育”班集体建设模式;建构了情境互动的“评价课”基本模型;促进了良好班风的形成;提升了教师的行动研究力,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育健康的人格,而自信是健康人格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小学生自信心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本课题的研究建立在郊区小学及小学生存在的真实问题之上,致力于更新教师对学生评价的观念,形成正确的学生质量观,引发教师的反思进而促进其教育教学行为的改进和专业的发展,有效地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促进其个体全面、和谐、自信、可持续发展。研究成果可供我区一线教师借鉴使用,具有很好的普及推广的价值。
课题研究的思路及过程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始终把综评手册作为学生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的载体,课题与课堂同构,研究与德育工作共生,让研究走进体验课堂,让研究走进学生的日常活动。
收集研究问题,明确研究方向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学科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和教学骨干为组员的研究小组。研究之初,引导教师关注学生在自信方面存在的问题,组长将这些问题搜集起来,并召开研究教师会议,选取典型的、有研究价值的问题作为研究专题。
加强培训引领,掌握研究方法 邀请科研室朱元兆主任为全体教师进行“如何开展综合素质评价”的专题讲座,邀请首师大俞诘教授进行“积极心理学取向的课堂心理引导”培训,为教师进一步开展研究拨开了迷雾。
强化协同教育,确保课题开展 在课题刚刚启动的阶段,实验班就召开了全班学生的家长会,对家长进行教育方法的培训,在对话式的交谈中了解孩子在家庭教育中的表现,为课题的顺利开展掌握第一手资料。此后,又建立家校联系卡,邀请有成功教子经验的家长撰写文章,并发表在校报《风之韵》上,实现资源共享的良好家庭教育模式。
创设环境氛围,树立心中榜样 首先让教室和学校大环境透着“自信”,引导“自信”;结合每周班级流动红旗评比栏、每学年的道德榜样的评选,给学生争“优”争“星”的机会,增强上进信心。
加强课堂研究,构建“五环节”课堂教学心理引导模式 构建了“五环节”课堂教学心理引导模式;开展自信课堂研究;探索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自信心理引导的方法。
搭建展示舞台,促进自信形成 学校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营造“我能行”的自我表现氛围。我们主要是依托评价来实现的,让学生在多样的评价中快乐成长,建立自信。一是开学一课,给予自信。新学期上好“树立自信”的第一课,首先在开学典礼上,校长从谈话入手,让每个孩子心中都燃起希望;少先队各部级干部采用竞聘制,让孩子们结合自身特长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学生自已组织少先队活动,充分发挥潜能。二是创设自信的校园文化氛围,在潜移默化中树立自信。我们力求让校园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体现出学校文化特有的底蕴。校园的各个空间都有孩子们的作品,记录着孩子们成长的痕迹,展现孩子的优势。对校园进行整体规划的同时,学校还创造性地让全校学生共同参与班级文化建设。学生自主设计班级环境,各班利用课前两分钟,学生轮流讲关于自信的名言或故事,并进行讨论,让学生在思考中、理解中认识自己。三是通过班会课教育,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每周的班队会时间班主任都会结合学生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开设实时性的微班会,依托综合素质评价手册以最短时间、最有效策略解决学生思想中存在的问题,给予学生正确导向。还借助每天晨读10分钟让学生进行“伙伴眼中的我”找优点活动,将学生的闪光点用相机拍下来,教师要及时抓住孩子的闪光点并进行评价。四是加强家校联系,增强教育合力。学校每学期设计“家长研讨沙龙”形式的家长会,让家长们围坐在一起,分享育子经验、学习育子方法,使家长发现自身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同时学校特别引导家长重视对学生的正确评价,要求家长给学生更多的关爱和表扬,使学生自信心得到全方位的培养。五是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引导学生超越自我。学校组织朗读比赛、书法比赛、成语竞赛、演讲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使不同性格、不同特长爱好的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优势,帮助学生树立自信。
开展综合素质评价课,为研究搭建交流和研讨的平台 在课题推进的过程中,每位参与研究的教师都承担一节以自信为主题的评价课,展示课题的研究成果和研究进展。让学生在情境参与中,在多维评价中正确地认识自我和他人,进而树立自信心,并形成研究的现场,营造研究的气氛,促进教师们的思辨性研讨。
研究成果与分析
营造宽松愉悅的展示舞台,建构多元评价方式 以综合评价为载体,把自信心培养与课堂教学和德育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营造“我能行”的自我表现氛围。我们主要是依托评价来实现的,建构多元评价方式,引领学生多元发展:注重自主评价,提高学生的管理能力;注重客观评价,让学生全面发展;注重发展性评价,让学生始终体验成功的喜悦;开设百家讲坛,引导家长科学评价。
构建“五环节”课堂教学自信心理引导模式 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心理引导的突出特征是“渗透”和“体验”。我们依据学生认知发展规律,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构建了“五环节”课堂教学心理引导模式,即换位思考,确定引导重点→把握教材,明确引导节点→发挥特长,设计引导策略→真诚合作,巧施引导方法→深度反思,总结引导效果。此模式是教师以爱心为基础,以尊重和赏识为原则,以扬长学生自信心为共性特征,立足换位思考,关注重点,强调反思对学生情绪、情感等心理要素发展的影响的渗透、体验性教育方法体系。
形成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自信心理引导的方法 我们遵循积极价值取向,基于学科教学活动、师生共同参与、正向多元反馈、尊重差异等六项基本原则,逐步形成了多种实施方法,如尊重个性差异的课堂引领方法、激发学生兴趣的课堂引领方法、强化动机的课堂引领方法、体验成功的课堂引领方法、人格感召的课堂引领方法。这些方法,在正向、积极的体验中激情、明理、导行,达到认知过程与情感过程的有机结合,产生了三个突出效果:学生实现了学会、会学、乐学;教师实现了教会、会教、乐教;学校形成了快乐、有序、博学、尚美的校风。学校整体工作面貌得到改善,教师群体、学生群体充满凝聚力,师生人格得到改善。
探索了“自信心教育”班集体建设模式 初步形成了自信教育班集体建设模式(如左图),形成了良好的班风和学风,学生的集体观念增强了,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形成一种整体向上的良好势态,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有了明显提高。
建构了情境互动的“评价课”基本模型,点燃学生自信的力量 我们探索了指向培育学生“自信心”的评价课模式:游戏化的活动设计,激发学生参与的欲望;丰富的资源展示,给予学生情感体验;适时的家长评价,触动学生的心灵深处;闪耀的自信卡,展现着学生发展的力量;教师点评,鼓励进步。设计并实施了该主题教育的“评价课”基本模型,并借鉴学科课的模式,创造评价课的流程,让学生在情境参与中、在多维评价中正确地认识自我和他人,进而树立自信心。“评价课”是综合素质评价推进中的新探讨,以“课”的形式存在,为每个年级、每个学期设计培养自信心系列评价课。
师生更新了对“综合素质评价”的认识 此课题的研究紧紧依托评价来实现,讓学生在多样的评价中快乐成长,建立自信,学会正确认识自己,根据具体事例对伙伴作出客观、全面、公正的评价,改变了批判式的评价方式,促使学生进行自我认知、自我反省、自我纠正,在循环往复的评价过程中,引导学生提高其综合素质的评价。学生开始依托评价,学习正确地认识自我,教师更新了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认识,学校形成了快乐、有序、博学、尚美的校风。
在研究与实践的过程中,两年来课题组师生共积累了有关培养学生自信心的教育教学案例50篇,10篇文章发表在国家、市区不同级别的刊物上,31篇论文、案例获国家、市区级奖项。
【本文系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一般课题“依托综合素质评价,培养小学生自信心的实践研究(批准号:CDDB16202)”的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北京市顺义区裕龙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