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与育人路径的研究

2019-09-10张澜馨

速读·上旬 2019年6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高职院校建设

张澜馨

◆摘  要:高职院校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高职教育根本在于立德树人,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育全过程。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强调,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关键词: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育人要点

一、从思政课程转变为课程思政

长期以来,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主要由思政教师通过思政课程这一专门的渠道实施完成。随着信息化时代的飞速发展,在互联网背景下成长起来的新生代大学生的思想受到了全球化浪潮的剧烈冲击,来势汹涌的各种思想价值观在他们的头脑中不断交锋,多元文化思潮对他们形成激烈碰撞。在这样的形势下,仅由思政课程单一模式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显得势单力薄。因此,思政教师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过程中,需要得到更多的助力和各方面通力协作。

二、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选择

1.搞好顶层设计,协调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出台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实施意见,实施教师思想政治素质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推进和基层党组织建设“三大工程”,将“课程思政”纳入学校“大思政”工作格局,统筹规划,协调推进。通过课程思政师资队伍建设扩大思政教育队伍,动员专业课教师参与课程思政建设拓展思政教育的载体,积极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的教育资源,并恰当地融入专业课堂和实训环节以丰富思政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构建全员全课程全时空的协同育人体系,培养优秀的职业人。采用自上而下的设计理念,推动学校层面的“三全”育人思政教育理念的转变,健全思政课程建设的体制机制;思政教师与各教学系跨界集体备课,积极挖掘专业课和实训课程里思政元素的教育资源,在专业课堂、实训环节中融入思政教育;依托专业、行业,立足于优秀职业人的培养,从专业课程中的职业道德、职业精神、专业发展史和英雄人物等思政资源中挖掘思政教育的内容,创新思政教育的方法,打造全员全课程全过程参与的育人模式,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

2.加强机制创新,促进课程建设。

(1)坚持思政课的育人核心地位。课程思政不会弱化思政课程的功能,反而会更加凸显思政课程在育人中的核心地位,更好地发挥其中流砥柱的作用。为此各高职院校要明确政治地位,理顺管理机制,全力支持课程思政建设,做好领导者、决策者、协调者的角色。在育人导向方面,要保证思政课程和其他课程同向同行,合力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实现思政课程的核心教学目标。在分工合作方面,思政课教师要对其他课程教师进行必要的理论指导、教法培训和答疑解惑,保证德育目标落实到位。从地位差别上看,在课程思政的同心圆中,思政课程始终位于中心内层圈,渗透于其他各门课程之中,居于核心地位。

(2)专业课程合理融入德育内容。教学内容服务于教学目的,教学目的通过教学内容得以实现。高职院校中,专业课程占绝大部分比例,要通过机制创新,让专业课上出思政味道。首先要善于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资源,如职业发展、职业素养、服务意识、科学精神、创新意识、敬业精神、规则意识、程序意识、标准意识、严谨认真、工匠精神、团队精神等。其次要突出强调专业思政对于专业成长的重要性,如会计专业不能做假账,电工专业安全意识、程序意识、严谨态度的重要性等,只有通过专业教师实际的示范、解释和身体力行才更有说服力。

(3)坚持教法创新,凸显合作育人。一是,言传加身教,专业教师既是专业知识的传经人,也是职业精神的引路人,给大学生一个职业人的立体呈现。二是,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善于利用专业实训课让大学生自己体会感受职业精神的重要性。三是,合理使用移动设备,开辟第三课堂,思政课程和专业课程都要善于开发利用移动设备,特别是手机,利用超星、易班、微信等平台,即时发布思政教育信息、行业发展信息,掌握大学生的舆情动态,把握正确的政治导向和价值观方向,并通过互动机制及时纠正个别大学生的错误倾向。

三、高职课程思政育人要点

1.爱国主义。在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时代背景下,青年是未来祖国建设的主力军,培养具有坚定爱国信念、民族自信的青年学生,是做好思政育人的重要任务。只有青年学生具有正确的理想信念,认同核心价值观,传承并发扬民族精神,国家才有生生不息的发展动力,民族的未来才有希望。课程思政应深入发掘课程中蕴含的理想信念元素,将课程教学内容与四个自信相联系,增强学生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与文化自信,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2.品德修养。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指引下,提升学生的品德修養是思政育人的重要议题。通过德育,塑造学生文明的行为举止、积极健康的品格、友爱互助的相处氛围,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情操。首先通过教师这一教学主体的示范力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举止规范,在教师与学生相处过程中,释放善意,感染学生回报他人,做好学生的引路人;课堂教学中,通过与专业相关的社会热点现象评析等方式,实施引导教育,形成正确价值取向,提高社会责任意识。

3.工匠精神。高职院校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己任,以培育大国工匠为目标,注重对学生职业素养、工匠精神的塑造。从事任何职业,不仅需要精湛的专业技能,更需要良好的职业精神,具有高度的意志品质和担当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具有相当的必要性。课程思政可联系行业实际,提炼各专业特色的职业要求,在课程中穿插职业素养、行业榜样人物案例等,通过角色扮演、情境模拟、自由讨论、实践实训等形式,使学生树立敬业精神,提高学生职场竞争力,提升职业素养,弘扬工匠精神。

四、结语

近年来,全国高职院校依托区位优势、办学特色,全方位、多渠道探究“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注重专业课程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课程思政”品牌,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达到预期目标。为新时代专业教育发挥“课程思政”应有的功效,共同培育民族复兴伟大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了无缝对接的平台。

参考文献

[1]傅徐翼.课程思政视域下的高职立体化育人之路探析[J].科技资讯,2017,15(34):209-210.

[2]李秀兰.高职思政课教学中积极心理学的应用探讨[J].知识经济,2017(11):151-152.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高职院校建设
寒露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