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舒伯特《A大调奏鸣曲D664》第三乐章

2019-09-10杨霓

E动时尚·科学工程技术 2019年6期
关键词:曲式分析创作风格舒伯特

摘 要:弗朗茨·舒伯特对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乃至世界音乐的发展做出了伟大的贡献。舒伯特不仅以其艺术歌曲创作闻名于世,他的钢琴作品也贯穿了他的整个创作历程。舒伯特的钢琴奏鸣曲作为其创作的重要形式之一为广大音乐爱好者所熟知。舒伯特从1815年开始奏鸣曲的创作,其中《A大调奏鸣曲op120/D664》标志着舒伯特钢琴奏鸣曲创作走向成熟。歌唱性和抒情性贯穿整个奏鸣曲中,他通过这种方法在音乐中表现自己的内心感受。本文主要从舒伯特的生平、其钢琴奏鸣曲创作风格,以及曲式结构与演奏风格这些角度对其《A大调奏鸣曲op120/D664》的第三乐章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舒伯特;奏鸣曲;创作风格;曲式分析

一、舒伯特生平

在十九世纪初的音乐名城维也纳,继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等伟大音乐家之后,又出现了一颗灿烂的音乐新星作曲家弗朗茨·舒伯特。1979年1月他降生在维也纳,他的父亲是一所国立小学的校长,他的母亲是一位厨师,他的父母一共生育了14个孩子,舒伯特是最小的一个。他从小学习钢琴和小提琴,十一岁被帝国小教堂唱诗班录取,并住进神学院,成为该校乐队小提琴手,同时还担任指挥,这使他有机会接触维也纳古典乐派一些著名作曲家的名作,他1813年为该乐队创作了《第一交响曲》。1813年因变声离开神学院,舒伯特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到父亲所在的学校里担任助理教师,同时继续创作。

1814年10月19日为歌德的诗《纺车旁的格丽卿》谱曲,舒伯特的这  舒伯特 第一部歌曲杰作,打开了他创作灵感的闸门。仅1815年一年,舒伯特就写了144首歌曲,其中10月的一天就写了8首歌曲。除歌曲外,他还创作了1部交响曲,2部弥撒曲和其它作品。1816年,他辞去教师的职务,专心从事作曲。

二、创作背景

舒伯特的《A大调奏鸣曲op120/D664》大约创作于1819年7月,是舒伯特奏鸣曲早期到中期衔接时期也叫转变时期(1818-1819年)的最优秀的作品,同时也是舒伯特奏鸣曲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据说1819年的整个夏天当时舒伯特在歌唱家歇尔·弗格尔(男中音歌唱家,是舒伯特歌曲的著名诠释者)的陪伴下,在风景如画的斯提尔度过的,在那里写下了这首真诚坦率以及歌唱性感人至深的旋律和民间音乐特有的简练与质朴令人陶醉,是献给当地铁器制造商天资聪颖的女儿约瑟芬·凡·科勒。

三、音乐分析

《A大调奏鸣曲op120/D664》,极富浪漫主义抒情色彩,全曲一共分为三个乐章,以奏鸣曲式为原则的第一乐章,三部曲式的第二乐章和奏鸣曲式的第三乐章。它的旋律创作富有歌唱性,以级进为主要的旋律进行方式,旋律优美宽广、朗朗上口;以主调织体为主的织体结构突出了主旋律的特殊地位,以各种形式的分解和弦作为主要的伴奏音型;重复再现的创作思路不但将主题旋律在其他部分重复再现以加深主题印象,而且还借鉴艺术歌曲中分节歌的形式运用重复的乐句或乐节来重复乐思;利用附点、三连音、二对三等不规则节奏使得情感更加丰富多彩。

第三樂章曲式结构为奏鸣曲式,快板(Allegro),6/8拍,A大调。第三乐章与第一乐章的曲式结构是完全一样的,都是由由呈示部(1-84小节)、展开部(85-121小节)和再现部(122-216小节)构成。主副部之间有明显的对比,结束部也是以主部主题为材料而构成的。但展开部较小,只有对主部的不断变化展开,而没有副部展开。

主部(A+B)式局部再现二段式结构,A段(1-8小节)音乐从第四拍开始一下行音阶式的十六分音符为动机进行,低音是A大调主和弦的主音作长音保持,B段(9-19小节)的前5小节主题再现了A段的乐思材料,和声和调性变化比较大。从11小节开始采用连续下行三度的离调,调性从A-升f-D-b-A,和声采用离调后新调属五六再解决到主,最后再回到A大调。旋律也是变成了连续十六分音符音乐式的上下翻滚跑动,预示着音乐结构将通过连接部扩大。

连接部(25-34小节)有两个稍带变化的平行乐段构成。调性为A大调的关系小调f小调。乐思材料主要以主部材料变化发展而来。采用左右手交替式的连续十六分音符跑动构成,形成了一种呼应式的音乐内涵,让人不由联想起一副动人的舞蹈场面。

副部(A+B)是由二段式构成,是由A大调的属调E大调进行,轻快的音乐风格,换了的舞蹈场面。A段(35-51小节)有(a+a’)构成,节奏紧凑,a采用和右手同步的节奏更加突出旋律的特点,同时也加强了舞蹈性旋律的厚度,a’段高音旋律较之前面提高了八度,左手采用半分解和弦式伴奏,旋律音加上了轻巧的装饰音波音,有着变化多端的和声等,所有的创作特点构成了这幅充满乐趣的欢乐画面。

结束部(62-84小节),是副部主题乐思材料的再现总结,借去了副部主题音乐性格最具特色的部分通过发展、变化、组合等手段使得情绪更加激烈,描绘出了一幅载歌载舞的更加欢腾热闹壮观的舞蹈场面。

展开部(85-121小节)是并置型三段式(A B C)组成,升f小调,由主部主题变化展开。A段(85-92小节)运用了呈示部中主部主题变化而来,这已经成为舒伯特对大部分奏鸣曲的惯用创作手法,在升f小调中有属和旋进入。B段(92-106小节)运用了呈示部中连接部的材料发展,结构庞大,高低声部的十六分音符快速交替进行犹如两个轮番竞技的舞者。C段(107-121小节)和B段在音乐上形成了反差,快速交替跑动的十六分音符呈上行走向。

再现部(122-216小节)变化再现呈示部的内容,从A调下属调D大调开始,在结束部分调性才回归到呈示部的A大调。以ff的属到主饱满的柱式和弦结束。

四、演奏分析

第三乐章有着舞曲的风格同时犹如协奏曲般宏伟的音响,抒情性的因素在该乐章也是时刻体现。十六分音符的跑动为主要音型,贯穿全曲,时而是单声部的十六分音符的律动,时而两首交替,时而又两手齐奏以音阶的形式上行或下行。这种快速的音阶跑动,就不能按照弹浪漫派作品用慢触键来弹奏了,可以借鉴古典时期的颗粒型的触键,要注意发出干脆、利落的同时也要保证音乐的连贯有序,不可以谈的太散漫,要突出流动性的旋律。从1到19小节旋律有着古典音乐风格的特点,但演奏时需要注意旋律的歌唱性充分展现抒情性特征具有浪漫主义音乐特色。35-51小节重点突出旋律,力度在P和PP之间转换,做到整体风格不缺乏舞曲特点的同时旋律要清晰流畅充分展现出抒情的特点。活跃而不夸张并且又有精神。由于乐曲本身具有舞曲的风格特点,节奏感比较强,因此在演奏中踏板的运用显得尤为的重要,必须要起到强调重拍和突出重拍的音乐特点。

结语

A大调钢琴奏鸣曲Op.120/D664是舒伯特最动听的一首奏鸣曲,盖克拉乌克里斯曾在他的文章中这样评价舒伯特的这首钢琴奏鸣曲“A大调奏鸣曲创作中的一颗真正的明珠,其中令人惊讶的真诚坦率的倾诉和歌唱性的旋律感人至深。”通过对这首作品的分心也可以看出舒伯特将自己短暂的一生都奉献给了音乐,他是一位真正的为艺术而创作的“自由艺术家”。

参考文献

[1]李蔚然.舒伯特A大调第十钢琴奏鸣曲OP.120第三乐章曲式结构、和声赏析[J].哈尔滨:北方音乐,2015(19).

[2]冯存凌.舒伯特钢琴奏鸣曲的形式及内涵[J].西安:交响:西安音乐学报,2010,29(1).

[3]王岚.舒伯特钢琴奏鸣曲的“未完成问题”[J].北京:音乐研究,2001,(4).

作者简介:

杨霓,女,汉族,1994--,山东青岛,聊城大学,2017级音乐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钢琴演奏。

猜你喜欢

曲式分析创作风格舒伯特
土家族民歌《马桑树儿搭灯台》曲式分析
中国学院派艺术歌曲创作的典范
渡边淳一作品的文学特色
浅析中国油画的绘画特征
柴可夫斯基钢琴套曲《四季》之《十二月·圣诞节》曲式分析
钢琴曲《六月——船歌》浅析
觉醒的舒伯特
BBC电台要连播9天舒伯特乐曲
舒伯特的小夜曲
舒伯特与《摇篮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