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团队创新绩效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2019-09-10张瑞可梁子笑

技术与创新管理 2019年6期
关键词:异质性分工动机

张瑞可 梁子笑

摘 要:“大學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是教育部为了培养创新人才而扶持的项目,实践表明,它对于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和创新意识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探讨如何提高团队创新绩效是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研究以南京邮电大学2016—2017年度结项的“大创”项目团队成员为调查对象,结合访谈结果,提炼出影响团队创新绩效的4个因素:团队成员的内在动机、知识异质性、导师支持以及团队任务分工。从这4个因素出发编制问卷,使用SPSS 25.0和AMOS 24.0对149个项目团队的一手数据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团队成员的内在动机、导师支持、团队合理的任务分工对团队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但是知识异质性对团队创新绩效的影响不显著。最后,研究依据实证结果,从导师、学生2个方面提出提升“大创”项目团队创新绩效的意见建议。关键词: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大创”项目;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团队创新绩效中图分类号:G 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312(2019)06-0779-06

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eam Innovation Performance

——Taking Student’s Platform for Innovation Training

Program as an Example

ZHANG Rui-ke,LIANG Zi-xiao

(School of Management,Nan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Nanjing 210023,China)

Abstract:The project of “Student’s Platform for Innovation Training Program” is supported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in order to cultivate innovative talents.Practice shows that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hanging educational concepts,

and cultivating students’ subjective consciousness and innovative consciousness.In order to improve team innovation performance,the research took the members of “Student’s Platform for Innovation Training Program” project team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in 2016—2017 as the research object,and extracted four factors that affect team innovation performance-team members’ intrinsic motivation,knowledge heterogeneity,mentor support and team task division.Based on these four factors,a questionnaire was compiled and 149 project teams’ first-hand data were analyzed by using SPSS25.0 and AMOS24.0.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trinsic motivation of team members,the support of mentors,and the reasonable division of tasks have significant positive effects on team innovation performance,but the influence of knowledge heterogeneity on team innovation performance is not significant.Finally,based on the empirical results,the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how to improve the innovation performance of “Student’s Platform for Innovation Training Program ”

project team from the aspects of mentors and students.

Key words:student’s platform for innovation training program;innovation training program;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team innovation performance

0 引 言

可行的創新行为都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团队的力量,团队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以及如何提高团队的创新绩效,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团队创新绩效是指具备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团队,通过将新的科学技术运用在现有工作任务中,使得原有行为不断改进,由此产生的创新成果[1]。但是目前已有的研究中,大多是以知识型企业创新团队和高校教师科研团队为研究对象的,以大学生科研团队为研究对象的相对较少。

教育部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提出,要“支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加强就业创业教育”[2]。为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从2003年起,南京邮电大学经过不断发展,现已形成了连接密切、结构完善的国家、省、校三级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文中以下内容中均将“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简称为“大创”项目,以方便撰写和阅读。

学校通过实施“大创”项目,完善了人才培养方案,推动了科研渗透教学,提升了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3]。但是,在项目运行过程中还是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例如在项目启动时,学生尚未对项目有所了解而盲目申报课题;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成员因遇到挫折不愿继续完成项目,最终导致项目没有完成预期任务;“大创”项目并没有真正起到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作用。

以南京邮电大学2016—2017年度结项的“大创”项目团队为研究对象,从团队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入手,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式,研究其对团队创新绩效影响的方向和程度,最终为提高“大创”项目的团队创新绩效提出建议。

1 大学生团队创新绩效影响因素的确定

结合以往学者总结的团队创新绩效影响因素,与汇总的访谈结果进行比对,笔者选取访谈对象共同认为比较有价值的影响因素,总结出了团队成员的内在动机、知识异质性、导师支持和团队成员间的任务分工这4个对大学生团队创新绩效造成影响的主要因素。

1.1 访谈概况

1.1.1 访谈对象

文中以南京邮电大学2016—2017年度结项的“大创”项目团队作为访谈对象,通过面谈或者社交软件线上交流的形式,共访谈了30个不同的项目小组,专业范围主要涉及管理学和工学方面。被访者均全程参与了项目的整过程,包括从项目申请、立项到项目实施再到最后项目结题,并且其中部分被访者作为整个项目的负责人,对于项目实施的整个过程有着更深刻的理解与体会。

1.1.2 访谈设计

在设计访谈提纲时,笔者主要是依据过程管理的程序,从过程策划、过程实施、过程检查和过程改进4个部分着手,结合前人提到的影响因素,并参考蒋逸仙(2013)[4]在研究中运用的访谈提纲,结合此次访谈的对象和目的,编制了新的访谈提纲。访谈提纲里的“学校对于项目申报的管理”主要反映过程策划,“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如何解决”反映过程的实施,“结题成绩和评价课题完成情况”。则体现了过程检查,对“改进意见和有何收获”的提问则反映了过程管理中的过程改进。

1.2 大学生团队创新绩效影响因素

1.2.1 团队成员的内在动机

内在动机强调活动和工作本身的特性能给团队成员个体带来的身心愉悦和心理满足感,是一种激励结果,源于个体自身心理的需要和任务本身的特征[5]。

在设计访谈问卷时,第一题就提到“您参加‘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的原因或者目的”。被访谈者认为“可以通过参与该项目提高自身各方面能力”的占比大约29%,“希望通过参加项目把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运用于实践过程,而且个人对课题很感兴趣”的回答占比26%,想要“了解简单的学术科研过程”的学生占比约17%.因此,笔者认为团队成员在参与项目时会有各自不同的内在动机,并且会对团队的创新绩效产生影响。

1.2.2 团队知识异质性

团队知识异质性是影响团队创新绩效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Triandisetai(1994)指出团队研究中的异质性,也被称为“多样性”,包括团队成员在任何个体特征上的差异性,这些特征将形成关于个体之间差异的感觉[6]。

在访谈结果中,笔者发现当问到“您的团队专业构成是什么样的?您觉得专业构成这一因素是否会影响课题的完成?”这一问题时,约有50%的被访者认为,不同专业的技能可以互补,还可以促进思维的碰撞,提高团队的创新绩效。当问到“您认为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时,有大约27%的被访者提到技术困难和数据处理方面的困难,并且被访者认为,这个困难可以通过与具有不同技能的队友进行组合来加以解决。因此,笔者认为团队成员的知识异质性可能会对团队的创新绩效产生影响。

1.2.3 导师支持

在“大创”项目团队中,每一个学生小组均有一到两位指导教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可以从导师处获得多方面的支持。在此过程中导师提供的项目指导、改进建议及精神上的鼓励与支持,帮助学生们解决难题,使得项目顺利进行[7]。

结合访谈结果,笔者发现,当问到“您觉得导师在项目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导师会在哪些方面给予帮助?”时,有一半以上的同学认为导师指导是重要的。其中,26%的同学认为,导师可以对于遇到的问题提供有用的建议;23%的同学认为,在导师的引导下来确定题目;4%的同学认为,导师给予的精神鼓励是很重要的。因此,在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导师全方位的支持会影响到团队的创新绩效。

1.2.4 团队任务分工

任务是工作活动中一系列有特定目标的行为组合。团队任务分工是依照指定的规律和逻辑将团队中整个的工作任务划分为不同层次的任务,使之明确化、系统化和模块化的过程[8]。

分析访谈结果,笔者发现,当提及“项目实施过程中最大的困难是什么?”时,有大约27%的同学提到团队成员之间任务分工这一问题。对“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大家的分工协作是否快捷高效?”这一问题的回答中,约73%的同学认为他们的协作是有效的。对完成项目的收获总结中,有大约23%的同学认识到了团队分工协作的重要性以及协调这方面的能力。因此,笔者认为团队任务分工是影响团队创新绩效的因素之一。

2 研究假设及理论模型

2.1 团队成员内在动机与团队创新绩效

根据动机理论的研究,在其他条件相等的情况下,人的内在动机越强,在完成任务时会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会进行不断地新的工作尝试,更容易产生好的工作绩效。郭桂梅和段兴民(2008)的研究结果表明,员工的内在动机作为中介对变革型领导行为与员工创新行为产生影响,进一步影响团队创新绩效[9]。于丽娟(2009)的研究结果表明,员工的内在动机正向影响员工的创新行为,其中工作投入作为中介变量对员工的内在动机和创新行为的关系起作用[10]。

综合分析以上的理论和研究结果,提出如下假设。

H1:团队成员的内在动机正向影响团队创新绩效。

2.2 团队知识异质性与团队创新绩效

团队中广泛存在着各个方面的异质性,这些异质性的高低和强弱能决定团隊创新绩效的高低。由知识、技能存在差异的个体所组成的团队,可能会拥有更加广泛的解决问题所需要的知识和技术资源,这些资源之间都是独一无二的,因此可以给当前面临的问题或者任务带来不同的思考视角、看法和观点。Ancona和Caldwell(1992)认为团队成员的异质性可以给团队带来很多的益处[11]。Brodbeck(2002)认为当团队中的每一位成员都能提出自己不同于别人的想法并考虑来自其他成员的不同信息时,团体发现更好的解决方案的可能性会增加[12]。

综合分析以上的理论和研究结果,提出如下假设。

H2:团队知识异质性正向影响团队创新绩效。

2.3 导师支持与团队创新绩效

导师支持可以通过调节个体的情绪,感受到导师支持的个体增加积极的情感,而实际的支持可以更好的帮助个体来解决遇到的困难,从而可以实现更高的绩效水平。李雅鑫(2017)的研究表明社会支持与员工创新绩效正相关,即员工获得的社会支持越高,员工的创新绩效也就越高[13]。而Gladstein(1984)的研究中指出社会支持是与家人、朋友、同事和邻居等周边人之间发生的,但是关系的实质主要是指周围人对单个个体提供的帮助,这种帮助可以包括来自具体行为的实际帮助、信息指导以及情感支持等[14]。导师支持作为社会支持的一部分,根据以上研究推断出导师支持对团队的创新绩效起着重大作用。

综合分析以上的理论和研究结果,提出如下假设。

H3:导师支持正向影响团队创新绩效。

2.4 团队任务分工与团队创新绩效

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的合理的团队分工,首先可以使得团队各成员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去做合适的事;其次,根据不同成员的时间分配不同进行合理团队分工,既可以提高整个团队的效率,又有助于减少成员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从而提高整个团队的创新绩效。贺文娟(2008)的研究表明团队冲突中任务冲突涉及到的合理的团队任务分工正向影响团队的创造力[15];汪洁(2009)同样也认为团队合理的任务分工会对团队绩效产生正向影响[16]。

综合分析以上理论和研究结果,提出如下假设。

H4:团队合理的任务分工正向影响团队创新绩效。

基于上述理论分析,构建了以下模型(如图1所示)。

3 研究设计与实证分析

3.1 研究设计

3.1.1 数据采集与样本特征

以南京邮电大学2016—2017年度结项的“大创”项目团队为调查对象,累计发放问卷189份回收问卷,回收167份,问卷回收率为88.36%.剔除无效问卷,共获得有效问卷149份,有效率为89.22%.

其人口统计特征:①在性别方面:被调查者中男生75人,占样本总量的51%,女生74人,占样本总量的49%;②成员专业:工学、管理学和其他专业的占比分别为45%,35%和20%;③项目级别:国家级、省级和校级的项目团队数量分别为16个、23个、110个,所占百分比分别为11%、15%和74%;④项目角色:在149份有效问卷中,有117人(占比79%)为项目负责人,有21人(占比14%)为项目骨干成员,有11人(占比7%)为一般成员;⑤结题成绩:最终验收成绩,被评为优秀的有46个,占比31%,被评为良好的有70个,占比47%,被评为合格的有27个,占比18%,还有6个不清楚团队最终验收成绩,占比4%.

3.1.2 测量工具

采用的测量量表均为国内外成熟量表,量表中各个题项均采用Likert 5点法测量,分数从1分到5分,选项分别对应从“完全不同意”到“完全同意”。

团队成员内在动机的测量量表采用Amabile(1994)开发的内在动机量表,包括“我喜欢提出对结果有利的新想法”等5个题项[17]。团队知识异质性的测量量表采用浙江大学的吕洁在2013年修正的量表,包括“团队成员拥有各种各样的知识背景和经验”等3个题项[18]。导师支持的测量量表采用陈瑜(2012)研究高校科研人员上级支持时所使用的量表,包括“指导老师会提供解决问题的有用建议”等6个题项[19]。团队任务分工的测量量表采用的是山东大学刘冰(2017)编译的量表,包括“如果有人问,我可以清楚的说出我的团队中每个人是干什么的以及他们如何分工协作”等6个题项 [20]。团队创新绩效的测量量表源于Mumford(2002)所使用的量表,包括“团队成员善于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等5个题项[21]。

3.2 实证分析

3.2.1 同源方差和信效度检验

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中的 Harman单因素检验方法,将所涉及的题项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在未旋转时得到的第一个主成份为34.34%,处于标准范围内,说明本研究中的同源偏差并不严重。

本研究中的团队成员内在动机、团队知识异质性、导师支持、团队任务分工、团队创新绩效的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906,0.723,0.937,0.887,0.907,均大于0.7,表明问卷的可靠性较高。

团队成员的内在动机、导师支持、知识异质性、团队成员間的任务分工和团队创新绩效的KMO分别为0.868,0.871,0.698,0.832,0.861,均大于或者接近0.7,表明这5个变量的构建效度良好。使用AMOS 24.0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五因子模型拟合较好:2 /df=1.794,GFI=0.801,RMSEA=0.073,RMR=0.049,CFI=0.905,NFI=0.811这些指标均达到了相关要求,表明研究模型中涉及的5个变量的区分效度较好。

3.2.2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与相关分析

使用SPSS 25.0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从表1可以看出,团队成员的内在动机、知识异质性、导师支持、团队任务分工和团队创新绩效的相关系数及显著性水平分别为:0.616(P<0.01)、0.277(P<0.01)、0.404(P<0.01)、0.477(P<0.01),表明团队成员的内在动机、知识异质性、导师支持、团队任务分工均与团队创新绩效正相关,初步支持了假设1~假设4.

3.2.3 假设检验的回归分析

本研究使用SPSS 25.0进行线性回归分析来进一步探索变量间的因果关系,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拟合优度检验结果见表2.模型1是控制变量性别、成员专业、项目级别、项目角色、结题成绩对因变量团队创新绩效的回归模型。模型2是自变量团队成员内在动机、知识异质性、导师支持和团队任务分工对因变量团队创新绩效的回归模型。

由模型2知,团队成员内在动机、导师支持以及团队任务分工对团队创新绩效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477(P<0.001),0.063(P=0.341),0.151(P<0.05),0.270(P<0.001),即表明团队成员内在动机、导师支持和团队任务分工对团队创新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假设1、假设3和假设4得以证实。但是团队成员知识异质性对团队创新绩效不存在回归影响,假设2没有得到验证。

4 研究结论

1)详述了选取团队成员内在动机、知识异质性、导师支持、团队任务分工这4个因变量的原因,将访谈结果和文献基础相结合,逻辑性较强。

2)将访谈结果与实证调查联系紧密,实现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且各变量数据来源于国内外成熟量表,科学严谨,便于开展有针对性的改进工作。

3)通过实证分析验证了的团队成员内在动机、导师支持、团队合理的任务分工三者均对团队创新绩效存在正向影响的结论,但是知识异质性对团队创新绩效产生正向影响没有得到支持。该结果不成立可能存在以下几点原因:首先,文中选取的样本不具有代表性,被调查者大部分属于同一专业,知识背景和专业能力的差异较小;其次,被调查者都是同一年级的同学,相对而言,知识储备大致相同,异质性区分度不高。

5 研究建议

5.1 重视内在动机的激发,提高团队成员的内在动机水平

要高度重视学生内在动机的激发:首先,项目组负责人应该根据团队每位成员的人格特征、兴趣、爱好、能力以及知识结构等来分配任务,以此来调动成员的积极性,提高成员的工作投入水平和创新绩效;其次,使学生发挥足够的自主性,以满足其自我决定的需要,例如,在项目选题阶段,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而不是由指导教师来指派题目等。

5.2 制定合理的团队任务分工计划,使团队成员之间相互协作

团队成员之间应该尽可能的了解各自拥有的知识技能和兴趣爱好,使任务分工与此相匹配,以提高创新绩效。并且团队成员在分工的基础上应该互相协作,使得优势互补,来提高整个团队的创新绩效。

5.3 重视导师支持的作用,适当地提高导师支持的水平

一方面,指导教师可以从多方面为学生提供支持,以此来调节学生的压力和情绪反应,促进研究顺利进行;另一方面,提升导师队伍素质[22],注重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强化有针对性的辅导服务,更精准地促进“双创”人才供需匹配,提高创新教育[23]。

参考文献:

[1]Gong Y,Kim T Y,Lee D R,et al.A multilevel model of team goal orientation,information exchange,and creativity[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13,56(03):827-851.

[2]佚 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J].中国民族教育,2010(03):1-17.

[3]刘 彬.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的满意度调查分析[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8,39(06):659-663.

[4]蒋逸仙.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科研训练研究[D].

南京:南京大学,2013.

[5]Grant A M,Berry J W.The necessity of others is the mother of invention:intrinsic and prosocial motivations,perspective taking,and creativity[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11,53(206):375-383.

[6]Triandisetai H C,Kurowski L L,Gelfand M J.Workplace diversity[C]//Handbook of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2nd de.).Palo Alto,CA:Consulting Psychologists Press,1994.

[7]吴剑琳,王 茜,古继宝.导师自主性支持对研究生创造力影响机制研究[J].科研管理,2014,35(07):154-160.

[8]De Dreu C K W,Weingart L R.Task versus relationship conflict,team performance,and team member satisfaction:a meta-analysis[J].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2003,88(04):741.

[9]郭桂梅,段興民.员工-组织关系、内在动机与员工创造性——中国企业的实证研究[J].管理评论,2008(03):16-24+49+63.

[10]于丽娟.基于内在动机激励的企业知识员工忠诚度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9(04):329.

[11]Ancona D,Caldwell D.Demography and design:predictors of new product team performance[J].Organization Science,1992,3(03),321-341.

[12]Brodbeck F C,Kerschreiter Mojzisch A,Frey D.The truth about managing people:proven insights to get the best from your team[M].FT Press,2002.

[13]李雅鑫.社会支持与企业员工创造性绩效的关系:工作特性与自我决定的作用[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7.

[14]Gladstein D L.Groups in context:a model of task group effectiveness[J].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1984(29):499-517.

[15]贺文娟.团队冲突与团队创造力关系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08.

[16]汪 洁.团队任务冲突对团队任务绩效的影响机理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9.

[17]Amabile T M,Hill K G,Hennessey B A,et al.The work preference inventory:assessing intrinsic and extrinsic moti-vational orientations.[J].Journal of Personality & Social Psychology,1994,66(05):950-967.

[18]吕 洁.知识异质性对知识型团队创造力的影响机制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3.

[19]陈 瑜.高校科研人员社会支持与职业幸福感关系的实证研究[D].杭州:浙江工业大学,2012.

[20]刘 冰,齐 蕾,徐 璐.包容型领导对员工反馈寻求行为的跨层次影响研究[J].管理学报,2017,14(05):677-685.

[21]Mumford M D,Scott G M,Gaddis B,et al.Leading creative people:orchestrating expertise and relationships[J].The Leadership Quarterly,2002(13):705-750.

[22]秦学斌,昝宏洋,汪 梅,等.创新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就业质量提升的研究[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8,39(05):505-509.

[23]张则瑾,万劲波.大学生创新创业现状与政策支撑体系研究[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7,38(04):349-353.

(责任编辑:张 江)

猜你喜欢

异质性分工动机
异质性突发事件对金融市场冲击分析
基于收入类型异质性视角的农户绿色农药施用行为研究
“分工明确”等十四则
动机比能力重要
锻炼动机对高校大学生体育课程参与积极性的影响
小蜜蜂
马克思分工理论研究述评
消费者购买动机分析
A Study of the Balanced Scorecard: The Rockwater Case
国际分工是一个不断走向深化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