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民间工艺的传承和创新

2019-09-10张丽

理论与创新 2019年6期
关键词:竹编传承创新

张丽

【摘要】竹编工艺作为我国一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源远流长,竹编产品构成了传统民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民生日用息息相关。从传统农耕社会到工业社会再到后工业社会,随着不同时代背景的更替,竹编工艺及其产品也在不断的发展衍变,一些产品流传至今,一些产品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里,但所有这些在传统生活需求下滋生出来的产品都蕴含了深厚的生活智慧和巧妙古朴的造物观念,值得为现代设计所借鉴。

【关键词】竹编;传承;创新

1傣族竹编

傣族人民主要聚居在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及临沧地区,散居于云南的大部分地方。各个地区的编织工艺手法大致相同,但编织制品特色又各有不同,如花腰傣的秧箩、耿马的芭箩等。

民族工艺是傣族人民适应自然和生态环境的一种生存技能的体现,是生活智慧的结晶;与此同时,傣族民族工艺的产生和发展,又往往被打上了傣族社会文化的印痕,是社会生活。第一,竹编制品的特点影响着技艺的流传方式,竹编器物实用性、环保性和审美性的特点决定了竹编工艺传统式,展示式和商品式的流传方式。第二,竹编制品的销路直接影响着技艺的传承,吸引了更多村民从事竹编工艺。第三,日益频繁的对外交往也对竹编技艺传承产生影响,除满足自己生产生活需要外,已成为与其他民族之间经济互补,民族共生的商品和媒介,加大了竹编工艺在地域空间中的传播。第四,竹资源再生、环保、生态的独特优势,使得竹编工艺能更好地与生态环境、社会文化产生关联,即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的和谐互动关系。第五,竹编工艺与过去相比,编制者趋于高龄和稀少,技艺粗糙退步,越来越多的替代用品,编制者和使用者身份的转变,销售领域的单一化等现实问题的存在,不利于竹编工艺的传承和发展。第六,工艺濒临失传,民间竹编的专业人才培养处于青黄不接的阶段,从事竹编工艺的工人年龄老化,无人继承学习。也没有专业博物馆来介绍傣族竹编。第七、缺乏创新,应与现代设计相融合,逐步走入现代人生活当中。

2傣族竹编工艺的传承

2.1文化价值

1、情感的传递。傣族男女青年恋爱时,如果男方相中一个姑娘就给她送一个小腰箩,若女方也有意,就还给男方一对帽带,表示同意继续交往,在结婚时女方要将小腰箩连同嫁妆带到男方家,小腰箩成为傣族青年男女恋爱时的定情之物。元江、新平一带的“花腰傣”的腰箩也是一种别具特色的竹箩,傣语称为“央杆”,央”指箩,杆”指箩上点缀的花纹。腰箩色彩绚丽,,连系箩的带子也是五颜六色的彩带。这种花腰箩由傣族小伙子精心编织,用以送给心爱的姑娘。蔑皮要求削的极薄,才能使腰箩韧性达到“人蹋不破、牛踩不烂”的标准。每逢花街节,姑娘都要佩上它,装入食品请小伙子一同品尝。

2、灵魂的象征。竹编工艺品历来是赕佛的供祭品,如竹编的圆桌、茶托、捧盒、 提篮等,特别是竹斋盒,集竹编工艺与漆艺装饰工艺为一体,堪称竹编精品,是神圣与尊贵的象征。

2.2经济价值

云南竹子种类繁多,是“ 世界竹类的故乡”。而德宏州竹类资源丰富,其种类100多种 ,且许多种类是世界珍稀竹种。现今在环保理念已经根植于全球的环境下,绿色设计的概念引领潮流的历史舞台中,竹制品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这不仅仅是竹子本来就是环保的材质,更取决中国人热爱竹子蕴含的“高风亮节”这一深意。现今在环保理念已经根植于全球的环境下,绿色设计的概念引领潮流的历史舞台中,竹编工艺已经迎来了新的契机,傣族竹编的传承和延续也找到了新的出发点。

2.3工艺价值

在传统艺术中,工艺从其产生便与人们的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技术和知识,更承载着整个社会的意识形态、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价值观念,并以绚烂多彩的外在形式彰显和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觀念和审美意识。却又因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伴而显得平凡。

2.4市场价值

云南傣族有着悠久的编织工艺传统,衣食住行都离不开编织品,这项手工业传统上几乎都只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自产自销,只有极少部分用于市场交换,如今受社会经济发展的冲击,编织行业只有老年人在从事,但这也造成了市场需求量的增加,从另一方面促使编织产品走向市场,但是销售领域的单一化等现实问题的存在,也制约着傣族竹编制品的发展。傣族竹编想要寻求新的发展,就应该致力于解决销售领域单一化的问题,针对竹编制品,定出不同价格。根据市场调查,培养一些销售竹编制品的销售人才,从实质上解决问题,带动当地人民经济的发展。

3竹编工艺的创新

3.1竹编工艺与现代设计的融合

现代社会,人们对产品功能的多样性需求愈发强烈,追求设计品功能的多样性是未来设计的必然趋势。传统的工艺器物,只有符合现代社会的审美与价值取向,才能在现代社会中凸显自身价值。结合当下生活不断创造出新的优秀的产品,找到了产品独有的特点,这正是竹编产品力求创新的方向之一。比如:竹编在现代产品设计的运用,在现代室内陈设品的运用,在现代建筑上的运用。

3.2材质方面的创新,学会“两两结合”

比如软性材料的融合在家居用品的设计,织物等软性材料

(下转第73页)

(上接第64 页)

与竹材搭配组合。此类家具的设计,更易于传达温馨舒适的人居环境,同时,视觉及触感上的差异,又可以给人带来更加丰富,多层次的审美感受。特点:1、竹材质量较硬,但同时也具有柔韧的生物特性与织物的柔软相互补。2、竹制材料带来的原生态、绿色乡村风格更加适应现代都市人节奏快压力大的生活,能给人以舒怀安逸之感,适应都市人渴望回归自然本质的美好愿望。

4竹编在建筑及其室内陈设品的运用

4.1国外建筑案例

六星级度假酒店SonevaKiri位于泰国湾的苏梅沽岛。在这片独特的场地上,24Harchitecture设计了一系列生态的象征来推动其在设计及生态上的“第六感”。建筑空间像一个小洞穴,可以作为电影,演讲及戏剧的礼堂/剧院,也可以是保存当地传统及永久性文化书籍的图书馆,一间画室,一间时尚影音室,让孩子们在玩的同时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及生态意识。建筑位于海边的岩石斜坡上。设计的竹子穹顶位于较高的位置,能欣赏到周边壮丽的景色。其整个的结构及屋顶都取材于当地的泰竹,从而更有利于度假酒店的可持续发展。内部由当地种植园的河红桉木构成,并装饰有美丽的藤结构元素。

4.2在室内陈设品上的运用,如家具、器具等

竹家具:1、 造型简洁、轻巧、优美。与木质家具比较,由于竹材具有较强的物理力学性能,因此在同等承载力学强度下,可以在竹材上寻求在家具的整体造型上显得更为轻巧,更能体现竹材的刚性以及力的美学。整体设计上崇尚家具天然、朴素、环保的特质;追求家具功能的多元化,以最大的限度来满足人们舒适的需求;通过材料的多种应用和丰富的色彩变化,使其在风格上形成多样化以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新型竹集成材家具设计可以与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关系实现融合而且具有承载空间整合的功能。 2、工艺简单,易于实现工业化 3、材料环保,具有“绿色产品”特点。

5结束语

民族工艺的继承和创新是一个永恒的命题。民族工艺是具有生命力的,需要不断的发展,如果我们只是机械的完全再现古代的生活理念或是审美意识,那我们就会停滞不前。它就像是一个名贵的种子,我们在尊重这颗种子的基础上,必须以正确的、合适的环境和方式把它培养长大,让它更为珍贵,也就是需要创新。只有符合时代性和审美观的创新才会被大家认可并积淀下来。

参考文献

[1]日,柳宗悦著,徐艺乙译.工艺文化[Mj]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1

[2]潘鲁生,唐家路.民艺学概论[川].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竹编传承创新
游伟 《竹韵金沙》
善意谎言,真心守护
竹编存钱罐
非遗“竹匠”醉心竹编50余载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