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模式下唐诗外译传播研究

2019-09-10张欲晓王芷玥

青年生活 2019年6期
关键词:传播互联网

张欲晓 王芷玥

摘 要:在互联网+模式下,中国传统文化迎来了另一种更广阔范围的苏醒。以优秀唐诗外译和互联网的关系为起点,从外译的工具及策略两大方面建构中国文化外译的优先战略,旨在促进中国优秀唐诗译作海传播外,真正实现中华文化“走出去”。

关键词:互联网+;唐诗外译;传播

长久以来,中国唐诗外译多依赖于传统翻译模式:少量国家文化机构内的翻译精英或合作或独译,逐本对外译介中国唐诗或注释文本,并通过有限的渠道在海外传播。这种模式需大量资金成本投入,收效却甚微。现在和未来的外译作品力求降低成本,力求在宏观战略上运用各种互联网传播手段提升国家在全球的软实力、文化影响力和国际话语权。而落实至微观操作层面,则包括将传统的外译活动与互联网相结合,实现中国唐诗外译的网络化。

翻译是以思维为主的语际文化信息加工的过程,互联网成了思维的中介或工具,而以云计算为代表的大数据处理技术是人类思维的得力助手和有力工具,极大地替代和拓展了人脑活动,加速了翻译进程。互联网于中国唐诗外译的首要作用是拓展外译空间。以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为载体,各式电脑和移动终端随时可为翻译提速,促进翻译现代化,凭借互联网获得有关翻译的大数据,使得翻译机构和个人加速对译界的互通与了解,翻译活动面更广,服务更快捷,更有针对性。互联网作为外译的行为工具、条件或方式,必将与行为的主体和客体发生关联。

中国已步入国际舞台中央,但传统优秀文化外译和传播的速度却无法与经济增速相匹配。互联网+模式真正突破了地球上时间、空间、地域和媒体的界限,使得各种信息能够以文字、图片、声音、影像等各种形式,全天候地在全球各地间迅速、海量、互动式地交流。网络信息的全球化,为中国唐诗译作传播提供了宝贵的契机,我们应该抓住这样的契机,大力推动中国唐诗文化走向世界。唐诗外译是中国文化“走出去”、实现中国话语传播、塑造中国国际形象、增强国家语言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

一、唐诗译作网络传播引导,创造受众的文化需求

互联网的性质十分特殊,一方面,它是商业盈利的工具,是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产业。每个国家都希望在信息产业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居于世界前列,每个国家都期望全球最著名的网站出现在自己国家;但另一方面,网络是传播工具,和我国所有的新闻媒体一样,它负有引导社会舆论,文化发展的责任,对于一个国家而言,网络的传播功能同网络的商业功能同样重要。如果说商业网站大都靠迎合受众获取经济利润的话,那官方主流网络媒体就更应该注重对文化发展的引导,思想性、文化性一定是官方主流网络媒体选择报道信息的重要尺码。官方主流网站应该是引导文化网络传播的主体,引导就意味着网站要在信息传播上保持思想的独立,把握民族文化发展的航向,同时为了实现有效引导还意味着在传播内容和传播形式上有所创新。在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过程中,要牢牢把握,以我为主,尊重对方。文化的传播,深深地铭刻着国家和民族的价值观念与价值取向。通过唐诗译作的传播,努力向世界人民传递中国人民和而不同、多样并存的文化主张,增进世界对中华民族文化的了解和认同,树立文化大国应有的地位。

二、唐诗译作的网络传播应坚持“内容为主”

目前唐诗外译研究多侧重于某单一学理层面(文化传播或语言转换水平等),而忽视了文化外译作为文化走出去战略的组成部分,本质上已蜕变为语言产业经济的一部分,是国家参与世界经济竞争的重要资产储备和服务基石,更是国际语言竞争、政治权力话语争夺、社会意识形态抗衡等诸多因素交织和共同作用的结果。可以说,文化外译兼具政治属性、经济属性、社会属性和工具属性。唐诗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其作用不可小觑。如何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唐诗外译与翻译技术革命以及传播渠道更新的高效率高质量组合,做到兼顾多方,是中国文化“走出去”国际战略规划必须要考量的重要方面。

网络没有中心,没有中心意味着网络为各种文化的传播提供了一个较为民主的平台,当然对其它人文社会景观有提升和降位的双重可能性。网络使每种文化都可以发出自己的声音,但每种文化都不可能成为绝对的声音,即难以形成优势权威。那唐诗译作靠什么提高在互联网中的竞争力呢?坚持“内容为主”。文化载体总是丰富多彩的,关键在于如何翻译出唐诗神韵,这是与其它文化竞争的有效筹码。

三、唐诗网络传播形式多样化与文化创新

在网络媒体里唐诗的传播形式应该多样化,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创新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动力,文化的发展尤其如此,推动唐诗译作走向世界,就要不断创新,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同时又能被外国所接受的文化。悠久灿烂的唐诗文化是罕见的珍宝,取之不尽的文化资源。但是文化资源的优势并不能自然而然地转化成文化竞争的优势,民族文化的竞争力,既建立在丰厚的文化底蕴之上,更在于结合时代要求,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丰富资源的深刻内涵,不断加以创新,推出更多的富有民族特色和时代色彩的唐诗文化产品,致力于打造特色唐诗文化品牌。

就翻译本身而言,唐诗外译涉及何时(恰当的时机)、何人(翻译主体)、因何(翻译目的)、以何工具(技术、媒介等)、用何策略(传播技巧)、将何对象(翻译对象)、向何地(何国何地区)、何人(受众)进行传播,以达到何效果的复杂过程。其中,工具与策略的优先规划是中国文化外译的硬件与软件,能促使其更好、更快地走出去。依托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的工具性,利用其泛在化、开放性和易获取性的特点,整合外译资源,进行决策优化,从战略层面建构精神文化对外翻译过程中的互通、互联及资源整合的优先或优选规划,划分出轻重缓急,理出先后顺序,实现资源投入和效果产出优化配置,做到适时走出去、有效走进去、精准走上去。在当今的时代条件下,让世界了解、认同中国唐诗文化与价值追求,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只有处理协调好互联网与唐诗外译及其传播之间的种种关联和它们相辅相成的关系,以唐诗文化为经典代表的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步伐才会更加踏实、更加稳健。

参考文献:

[1]郭慶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2]崔婷.全球化与当代中国跨文化交流[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9.

[3]唐君毅.中国文化之精神价值[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猜你喜欢

传播互联网
中国文学作品外译策略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湖湘文化的传播效果评价研究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当前纸媒微信公众号运营的突出问题与策略建议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