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中“学”,彰显数学魅力
2019-09-10尹群娣
尹群娣
【摘要】 透过对日常教学现象的观察,带着对现象的分析与思考,笔者努力寻求解决的措施与方法,尝试以“数学主题活动”的方式,搭建“做”的平台,试图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活动的过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做”中主动获取数学活动经验,转变教与学的方式,引导学生在“做”的过程中积累经验,深化知识的理解,彰显学习数学的魅力!
【关键词】 “做” 数学主题活动 数学活动经验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06-020-01
一、缘起
【现象一:学生真的很“笨”?】
在日常的交谈中,时常会听到教师们抱怨“现在的学生真是一届不如一届啊!很难教!一个知识点讲了又讲,练了又练,最终还是不会做。更可恨的是,到了评讲时,一讲就会了,但一做就错,晕!”
【现象二:正确率为何这么低?】
在四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教学质量检测中,有这样一道测试题:“军军家里来了客人,他要做以下几件事:挑水11分钟,洗杯子、放茶叶2分钟,洗水壶1分钟,沏茶1分钟,接水1分钟,军军沏好茶水至少需要()分钟。”
测试后,笔者分别随机抽取了教学水平各不相同的八所小学四年级的8个班共
331名学生的测试卷分别对该题的完成情况进行统计,正确率为58.30%,在错误的答案中,以填写“13分钟”与“16分钟”答案的情况居多。
二、思考
针对以上现象看,笔者思考:作为教师我们每天都是苦口婆心,费尽心机地教学,可无奈“讲”了那么多,“练”了那么多,为何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始终还是未能掌握?“一讲就会,一做就错”说明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没有多少印象,水流瓦背,似懂非懂。一道并不复杂且与教材例题几乎一样的测试题,为何正确率会如此低?为何学生的学习只是停留在书本上,与生活联系不起来?“讲”、“听”、“练”这样的教学方式看来已经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如何才能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学习当中呢?
三、措施
带着的问题的思考,笔者尝试通过“数学主题活动”的方式,试图搭建“做”的平台,让学生在现实的生活情境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做”的过程中积累经验,深化知识的理解,彰显学习数学的魅力!
(一)“做”中学习,转变教与学的方式
数学主题活动是基于问题解决为前提,以任务驱动的方式,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活动中,学生将围绕所需解决的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策略,制定方案并尝试实施。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从“满堂讲、满堂问”的状态中转变为学习的“指导者”、“点拨者”,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及时地给予指导,适时点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活动的主角。
(二)“做”中经历,积累经验
费赖登塔尔所说:“数学学习活动如同游泳、骑车,如果不去亲力亲为,单单只是看书、听讲、看别人演示是不可能学得来的。”学生在“做”的过程中会经历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会积累到一些经验,这些经验的获得非我们教师之“言传”所能代替的。
例如:在开展二年级上册《量一量,比一比》主题活动时,学生通过测量自己的身高、肩宽、一庹、一拃和身边物品的长度,对所测对象的长度建立清晰的表象,用多种不同的方式表示物品的长度或高度,体会测量的实质。引导学生在实际的生活中能选择合适的标准“单位”,学生在活动中,积累“量”的经验,体会到“尺子”就在自己的身上,“尺子”就在我自己的身边,增强对“量”的实际意义的理解。
在数学主题活动实施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学生既要思考如何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又要統筹如何利用身边的资源,如何与人交流合作等。所获得的活动经验不仅有数学知识获得方面的,还有思维方式方面的、有与人相处的、有与人合作交往的、有组织协调方面等多种经验。
(三)“做”中运用,深化理解
“听过了就忘记了,看过了就记住了,做过了就理解了。”为了让孩子们能更好地理解所学的知识,我们抓住认知的难点与困惑点创设一些数学主题活动,让学生的思维参与其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所学的数学不是只停留在“课本”当中,而是活生生、有用的、有意义的数学。
如:当六年级学生学习的“百分数(二)”这一单元后,针对学生对“利率”、“折扣”的理解不深的情况,于是设计开展了“小小理财家”主题活动。“如果你有2万元,2年后用,你将如何进行投资理财?预计收益如何?”。学生年龄虽小,但也是现实社会中的一员,面对如此接地气的问题,研究的兴趣高涨,纷纷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各种各样的理财投资的方案。有把本金在银行存2年定期挣取利息的;有用来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有买国债的;有投资到其父母的店铺里挣取利润的,等等。学生设定的方案可谓是多种多样,真是创意无限!在计算利润时,学生既对利率的计算有了一个较清晰的理解,又培养了理财的意识。
当学生能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当中时,对知识的理解能不深刻吗?怎么还会出现“一听就会,一做就错”的情况?
史宁中教授曾说:“我们必须清楚,世界上有很多东西是不可传递的,只能靠亲身经历。智慧并不完全依靠知识的含量,还依赖知识的运用,这就需要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磨炼。”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非一朝一夕,一蹴而就之事,它需要学生在“做”的过程和“思考”的过程中积淀,它需要依托学生在思维积级的参与中体验与运用,主动地获取活动经验,方能彰显学习数学之魅力!
[ 参 考 文 献 ]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黄小明.在经历中积累在延伸中创新.[J].小学数学教育,辽宁教育杂志社,20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