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生社团活动课程化的探索与实践

2019-09-10沈豆子

新生代·上半月 2019年6期
关键词:学生社团课程建设中职教育

【摘要】:职业院校是我国经济发展人才培养的摇篮,担任着为社会发展培养技能人才的重任。伴随着职业教育从量变向质变的转换,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技能人才成为了中职教育的重要任务。本文围绕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以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社团为研究对象,探究学生社团活动课程化的特点、问题以及实践建议。

【关键词】:中职教育 学生社团 课程建设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学校学生社团建设工作,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先后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以下称“两个意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两个意见”和“纲要”都明确指出“积极支持学生社团活动,切实加强对学生社团管理,引导学生社团健康发展”各学校应根据“两个意见”的精神,同时结合自身的实际,积极制定本校学生社团建设工作规划,并积极采取措施大力促进学生社团蓬勃发展。

一、学生社团活动课程化的意义

学生社团活动课程化有利于进一步推动中职院校育人事业发展。学生社团能够有助于提高中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的,能够在新时代背景下凝聚学生的凝聚力,是学校开展学校教育的重要组织动员方式。学生社团活动课程化不仅能够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推荐素质教育”的教育理念,而且能够实现全面发展学生的各项综合素质,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以及自我教育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

学生社团活动课程化有利于学校扩大教育阵地。社团活动课程化意味着学校主动参与到社团活动的组织与运行,既能给予一定的帮助和扶持,又能在规范的制度下使社团走可持续发展路线。学校参与到社团活动可以直接在课程中体现学校育人理念,加强和改进学生学校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将学校教育理念补充到每一个班级,学校的每一方寸土,意味着社团活动课程化有助于扩大学校的教育阵地。

学生社团课程化有利于实现学生成长环境最优化。学校社团课程化势必会引起学校顶层的关注,有助于规范社团的发展建设和管理,准确定位学生社团的育人功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指明了方向;给予一定资金与资源的扶持使社团发展不再捉襟见肘,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发展的空间和保障;人力资本的注入,让社团更具活力,专家库的建立,有利于指导社团发展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紧跟时代腳步,形成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优良的校风校纪,给学生们提供一个健康向上的成长环境。

学生社团课程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个人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能力素质通过学生社团活动能够提高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如组织能力、思维创新能力、表达能力、实践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学生社团活动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它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内容,既涉及文学的、经济的、文体的、艺术的、民俗文化的,也涉及到专业性、生活技能性的、服务性的、实践性的等方面的知识。学生可以通过参加各类型的社团,丰富和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开拓视野,接受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等诸多学科知识的教育,以使自己思维活跃、激发创新灵感,适应现代科学学科间交叉渗透和综合化发展要求。

二、中职学校学生社团课程化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首先,学生社团活动管理不到位。学生社团的活动的管理失范,会造成活动的监管不力,活动混乱,学生社团活动课堂化毫无意义。学生社团活动课堂化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一项教育活动,与其他的课程是一样的,实施起来包括各种规章制度、师资力量等方面的执行与落实。但是在学生社团课程化的过程中,就会出现边缘化问题。面向的就不是理论意义上的“全体学生”,当学校在某一个方面的活动对场地、设施以及师资力量上存在资源匮乏现象的时候,再加上专业课和文化课与社团活动的主次地位,或者二者之间存在时间上的冲突,社团活动课程要让位是毫无悬念的。因此,学生社团活动课程化没有形成健全的管理体系,会造成社团活动课程无法实现预期效果,导致活动混乱。

其次,评价体系单一,缺乏有效的评价手段。学生的社团主要分为四个类型,理论学习型、兴趣爱好型、自然科学型、社会公益型。其内容是包罗万象的,涉及法律基础、道德伦理、专业技能、知识素养等多方面,学生也能够通过社团活动完成专业技能的实践操作,知识学习等等,社团活动结合有价值的总结和评价才能够促进学生成长,所以,不同类型的的学生社团对学生的帮助是不一样的。而社团活动课程化中,用以评价的依据是课堂的活动成活,成员之间的认可程度,对校园文化的贡献,这看上去貌似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却忽略了不同类型社团与不同层次学生之间的差异性,硬性的指标造成了社团发展的强弱失衡,迎合校园文化的艺术类社团“门庭若市”,而理论学习型社团却是“门可罗雀”。

三、完善学生社团活动转化为课程的建议

(一)正确处理课程与活动的关系,重新定位社团活动

社团活动课程化的核心思想是强调社团活动开展的有序性和计划性,解决社团活动质量低、活动随意性、指导教师能力差、成员认知度低等问题。课程化的实现体现在社团功能定位、社团活动合理安排、社团成员的有效培训与成长,完成了这三个方面,也就意味着社团活动课程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例如,实现学生社团课程化可以将社团活动的时间编入到学生日常上课的课程表中,将活动固定时间。每周一至周五的1-6节课,正常安排教育部规定的必修课以及选修课,利用第七节课或者第八节课开展社团活动,并不是要求周一至周五每天都有社团活动课,可周三、周五安排一节或者两节社团活动课,每个学期有18周,可以计划社团课为18学时(课时),修完18学时可以获得1个学分。如果社团活动需要额外的场地及时间,可以上报校团外予以审批,学校也可以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这样不仅能够处理好社团活动与课程的安排,能够重新定位社团活动在学生教学活动的地位和作用,还能够避免社团活动被其他学科占用,两者各司其职,互为补充,相互促进,相互督促,将社团活动变为源源不断的泉水,向社会输送综合性人才。

(二)准确定位社团指导教师和学生的关系

社团活动课程化实施的过程中,指导教师和学生是课程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彼此相互独立,但又不能分开。教师扮演指导者、参与者和推动者的角色,而学生扮演的是受益者、维护者和参与者的角色。对于教师而言,不能够以职称的高低、学历的高低作为担任课程指导教师的选择条件,而是要与时俱进,能否对社团做出贡献和责任心进行选择,也可以“校内外相结合”,利用好校外资源,聘请社团活动专业相关的人才,担任学生的指导老师,为学生打造夯实的师资团多。学生在社团活动课程化过程中,通过切身感受和实践认知,对社团活动产生兴趣,而不是为了完成学时而参与社团活动,并且学生应通过教师的指导后,能夠协助教师开展活动,成为“小老师”,带动社团,带活社团。

(三)完善管理机制,建立多元的社会社团评价体系

目前,大多数的中职院校的社团管理机制是由校团委统筹、负责的模式,这样的模式可能会导致不同专业的学生得不到充分的发展,社团活动课程化的目的是为了培养专业型人才,可以将权利下方,由校团委监督负责,将社团活动的计划与组织下放给各系,以校团委为主导,各系负责安排和制定社团活动的管理模式。

社团活动课程评价是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找出活动结果与计划之间的差距,通过评价的方式,调整课程结构,完善活动内容,培养高质量人才。全院以社团活动课程的特点和内涵,制定一个多元的评价体系,包括活动目标、活动条件、活动过程以及活动效果的四位评价体系。比如,活动目标评价体系,评价是否按照教学目标、活动目标完成;活动条件,评价场地、设备、师资力量等客观因素是否满足社团活动;活动过程,评价教学制度,教学内容,教学制度等是否适应学生的成长;活动效果评价,是总结性的评价,主要从学校、社会、学生以及社团的发展等几个维度来评价。以四位一体的评价体系为核心,适当取舍,从而建立社团活动课程化合理的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彭巧胤,张科.高校学生社团活动课程化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4(06)

【2】余新武,田子荷,马昌艳.高师院校学生社团建设与发展策略的思考[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6)

【3】李蓉.情感教育的课程化研究[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2(01)

【4】胡军,严丽.区域“教研活动课程化”的实践探索——以上海市虹口区为例[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4(08)

【5】吴昊,王洁.基于解释结构模型的高校学生社团活动影响因素分析[J].高校辅导员.2016(03)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学生社团活动课程化的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GXZZJG2016A133)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沈豆子(1985.02—),广西工业技师学院教师,二级播音员,主要研究方向:共青团工作,普通话教学。

猜你喜欢

学生社团课程建设中职教育
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社团良性发展的几点认识
新媒体在高职艺术类社团中的应用研究
对新环境下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与探索
新时期学生社团组织在学生管理中的作用探微
校企合作模式下中职物流德育工作研究
浅析师爱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