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脱贫攻坚视域下高校贫困生心理“脱贫”对策研究

2019-09-10王岚陈海菊李方方李佩忠高欣

新生代·上半月 2019年6期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脱贫脱贫攻坚

王岚 陈海菊 李方方 李佩忠 高欣

【摘要】:目前在脱贫攻坚关键时期,高校贫困生心理“贫困”问题日益突出,这不仅对其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甚至阻碍他们未来发展。因此对高校贫困生心理”脱贫”对策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当前,脱贫攻坚视域下解决高校贫困生的心理问题愈来愈受重视,本文对高校贫困生的心理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和探讨贫困生心理问题成因,并提出解决高校贫困生心理“脱贫”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脱贫攻坚 高校贫困生 心理“脱贫”

一、引言

近几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有关解决高校贫困生物质生活的好政策,于是高校贫困生的经济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但是,随之发现高校贫困生的心理依然存在“贫困”的问题,而心理“贫困”关乎大学生的成长。所以,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得到了极大关注,当前掌握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并进一步分析心理问题的成因,进而解决心理“脱贫”,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提供支持政策迫在眉睫。

二、高校贫困生心理现状

在调研的过程中,课题组分别选取部分秦皇岛市高校进行了问卷调查及随机访谈,调查对象涉及工科、文科、农学、理科。调查问卷共发放了500份,其中收回有效问卷451份;随机找学生进行访谈20人。调研结束后,课题组通过对调研数据进行认真统计、科学分析,初步形成了调研报告。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大部分贫困生的心理问题是心理自卑,大一新生尤为突出,男女比例接近1:1。另外,在访谈部分中,涉及到的问题有:你愿意与别人分享你的快乐么;你遇到问题会找谁来求助等等。问卷调查数据还显示出,87%的贫困生不愿意与别人分享自己的家庭生活,并通过调查结果分析总结出目前高校贫困心理问题。

三、目前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

1、自卑。在高校贫困生当中,自卑心理的现象是相对较突出的。他们会经常性地因小事而发愁、情绪不高。而自卑的人做任何事情都担心别人会在背后议论自己,从而导致了把自己封闭起来,不愿意与外界交往,缺乏一定的自信心。另外,贫困生会害怕别人问及其家庭情况,所以很少向周围人吐露心声,使开导或者帮助的难度加大。

2、焦虑。高校贫困生多半是从偏远的乡村出来的孩子,害羞、胆子小这样的性格会让他们觉得不安。另外,有些高校贫困生内心清楚家长为了供给自己能够上大学而奔波辛劳,担心自己学习成绩不好而对不起家长,因而对学习产生压力和焦虑。他们要认真地考虑家庭中贫困的经济情况,而产生择业心态上的迷茫感,为就业而焦虑。

3、过强的自尊心。高校贫困生的自尊心要比其他的大学生强很多,甚至会对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变化相对更敏感,别人不经意间的言行举止都会使他们感受到自尊心受到伤害。如:一位贫困生他在大学虽然生活得很艰难,但一直没有申请助学金,也没有向老师要求困难补助,不是因为他爱慕虚荣心,而是不想看到作为贫困生被公布。

4、嫉妒心。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有些高校贫困生认为自己的能力并不比其他人差,仅仅由于家庭贫困而低人一等,心理上感到不平衡。二是富裕学生在学校大手大脚的花钱引起的贫困生的妒忌。三是贫困生不能正常对待自己贫困的实际情况,不愿承认自己的贫困家庭而妒忌他人。

四、高校贫困生心理“贫困”成因分析

1、家庭背景方面。高校内绝大多数的贫困生来自于贫困的村庄,甚至来自贫苦落后的深山,家庭经济本身就不富裕,而且自身的上学花销又大,此时自身的家庭条件就成为了学生的后顾之忧,为学生增加了无形的压力。为了缓解经济压力,他们中的大多数会选择在课余时间去做一些兼职,但是往往陷入想要挣钱又怕耽误学习的矛盾之中,如果一旦因为挣钱而影响了学习成绩,又会使他们增加负罪感,影响心理健康。

2、认知观念方面。由于从小生活的环境以及所接触事物的范围十分狭隘,知识面和眼界非常有限,潜意识里的价值观与其他同学大相径庭,在交往相处过程当中,言语难以谈论到一起,想法、观念之间的差距甚大。而且他们往往过度自尊和敏感,长时间处在这样的环境内,便会自动远离,不敢与别人交流自己的想法,不自信,产生自卑的心理,妄自菲薄,遇事悲观。

3、人际关系方面。生活水准、思想观念上的差异,非常容易导致他们人脉短缺,关系紧张,不能很好地处理人际关系,存在严重的交往障碍,缺乏被认同感和归属感,他们难以与同专业同学,甚至舍友相处到一起,而对于一些聚会、郊游等集体活动,他们也是望而却步,一个人来往,内心的琐事难以得到适当的倾诉,慢慢地自我封闭起来,不愿交流,甚至不敢“走出去”,也同样不敢让别人“走进来”。

五、高校贫困生心理“脱贫”策略

1、高校内组建专业化的资助教育工作队伍。构建最有效精准的隐形资助方式,避免仪式隆重的资助仪式,来减轻贫困生的心理压力;另外,学校要合理分配校园中的高中低档消费场所,营造提倡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校园环境。此外,贫困生作为大学校园中较为弱势的群体,他们面对着比普通学生更加大的就业压力,高校要培养学生过硬的专业技能,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2、加強家庭成员间的精神沟通。大学生远离父母以住校为主。有些贫困生父母往往只知道孩子在物质生活上的缺乏,而不了解孩子当前的精神层面出现的问题,这就需要高校和贫困生家庭及时地交流和沟通;另外,贫困生的父母也应以身作则,培养子女自信自立的品质,并以积极的教育方式对待自己的孩子,让贫困生感觉到家庭的温暖,给予精神生活的支持。

3、个人心理“脱贫”意识的建立。贫困大学生要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认识贫困现状。家庭经济困难并不是低人一等,心理“贫困”才是自己的短板所在,应更加重视并亟待解决。贫困生需要增强自我解困意识,更加自立自强,可通过勤工助学来缓解经济压力,通过参与各种组织活动来锻炼自己的沟通交往能力,加强自信心的建立,从而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亮点,将理想付诸于实践,用行动证明自己。

【参考文献】:

【1】 郭立新. “精准扶贫”视域下高校“精准资助”工作探索[J]. 西部素质教育,2018,4(07).

【2】 董晓绒.  社会工作:破解高校贫困生心理贫困的新途径[J]. 中国成人教育. 2016(19)

作者简介: 王岚(1990-),女,黑龙江鹤岗,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初职,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猜你喜欢

高校贫困生脱贫脱贫攻坚
打赢脱贫攻坚战,民主党派如何作为
脱贫攻坚中的媒体担当
全媒联动融入、强化责任担当,把脱贫扶贫作为“走转改”重要抓手
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的脱贫攻坚——基于新闻联播相关报道
唐县精准发力助推精准扶贫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后续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高校资助育人体系的现状及完善对策
新媒体视角下的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探究中医四诊合参理论对于高校贫困生的鉴别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