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方法探讨
2019-09-10覃勇
覃勇
【摘要】: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转变了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现状,不仅将该学科所具有的教育功能从隐形状态彻底的挖掘出来,使其处于显性状态,让人们意识到了它对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性,也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融入了生活化教学理念,深入挖掘教材,将其与生活紧密的结合了起来,从而营造出和谐、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帮助学生树立起良好的思想品德意识和法治意识。文章就着重从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学方式的创新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 道德与法治 具体应用
一、引言
在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的要求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所具有的教育价值被充分的发掘了出来,并受到了学校的广泛关注。学校不仅在课程的安排上做出了调整和优化,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也遵循了陶行知教育理念的要求而加入了生活化教学元素,目的在于将学校与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自己所熟悉的环境中学习知识、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从而实现教学做合一。不仅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认知需求、情感需求、培养学生的高尚品德、提高法律意识、遵守社会秩序,并懂得用法律来保护自己,同样这也是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进一步发展的内在需求。如何将生活化因素切实的融入到教学中,就需要教师转变传统的思想,运用新思维、新方法、新手段来践行行知教育,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以此提高教学效率。
二、转变教学理念,重视品德养成
教师要落实人本原则,重视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与教师产生互动,对不会的问题当堂探讨、消化。这不仅利于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也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另外,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我们不能仅仅是将知识传输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要从学生角度出发,将知识渗透到课堂内外,渗透到细枝末节,而教师也要严格要求自己,用自己的言行举止来感染学生,知行合一,积极的培养学生的品德。
在一年级的课程中有这样一节课:争做文明小学生。教师在设计教案的时候可以将按照这样的步骤:行向善礼,就是起立、鞠躬和问好,通过多媒体播放一首歌曲《文明歌》,之后播放一个动画短片《讲文明,有礼貌》,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引出课堂内容:文明、礼貌。然后鼓励学生讲述一些在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哪些讲文明、懂礼貌的事情或者自己做过的事情。这样就能让学生正确的认识到什么是文明、礼貌,应该怎样做,为其打下良好的道德基础。
三、创设生活情景,形成法治精神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到学生们的认知需求和情感变化,不能一味的将学生禁锢在课堂中,而是要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从生活中汲取书本上没有的知识,或者锻炼学生对书本知识的运用能力。因此在开展教学时可以采取课内外结合的形式,多方面的采集案例,拓展课堂教学途径,以比赛、表演等形式将知识转化成直观的、具体的形式,让学生感悟、质疑、探讨。比如学生在学校与家庭中扮演的角色不同,他们对自己的定位也不同,从而就导致他们思想、行为的表现就不同,比如人人都要遵守社会秩序,出门在外要遵守交通规则,在校学习要遵守校纪校规,但学生一旦脱离了学校范围,那么这个秩序的遵守就被抛之脑后了,上下车你拥我挤,过马路横冲直撞、嬉笑打闹。教师要以此话题来导入德育思想,让学生自己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会带来怎样的危害。
四、开展课外活动,规范行为习惯
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理论就是生活教育理论,它指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这就说明学生不仅要在学校中学习知识,也应该深入到社会中,从社会中汲取知识,让理论与实践充分的结合起来。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以及教学内容合理安排课外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体验,巩固课堂知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小学二年级的第四单元中有一课是《我爱家乡山和水》,那么如何让学生真正的看到自己的家乡,了解自己的家乡,教师就可以在春暖花开的时候带着学生走进自然,去领略家乡的风光美景,或者让学生在家长的陪伴下去探索家乡,街道、公园、树林,在观赏之后谈一下自己的感受,用几句话来表达出来。同时我们不能随意丢垃圾,或在街道上看到垃圾要捡起来,丢进垃圾桶,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家乡不受污染,美丽而干净。这样的形式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也有助于他们从小树立起生态环保意识,从而规范自己日常的行为习惯。
五、促进实际应用,坚持知行合一
我们学习知识是为了更好地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解释社会现象。因此我们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抓住德育契机,矫正学生的不良习惯,强化学生遵纪守法意识,结合实际生活范例,渗透德育思想,同时教师自己也要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严格要求自己,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学生、感染学生,让学生将所学运用在具体的生活中,保持知行合一。
一年级下册中《干点家务活》就是与我们生活的真实映照。教师可以在多媒体上播放前些年比较火的一则公益广告:一个小男孩给下班回家的妈妈端来了一盆洗脚水,并给妈妈洗脚。这不仅说明的是这个小男孩存有一颗感恩的心,也反映出了他作为家庭的一员有主动做家务的意识。那么就此话题教师可以让学生谈一谈自己在家里都帮妈妈做了些什么?然后再引导学生: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刚才短片中的小男孩我们应该向他学习吗?这时学生就会逐渐的意识到“做家务是因为我们爱家、爱妈妈、爱长辈”,由此就会在学生幼小的心灵里种下“孝”的种子。
六、结语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政治性强的学科,也是德育工作的主要载体,它对学生品德、人格及心理方面的成长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重视该课程,充分挖掘其内在的教育价值,并通过与生活的结合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能会运用,以此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成长需求。
【参考文献】:
【1】陈尧竹《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2】彭继芳《小学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探究》
【3】崔显花《小学道德与法治的生活化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