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医院普遍开展医务社工+志愿者服务的探讨

2019-09-10郭秀平汪蓉

昆明医科大学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探讨医院

郭秀平 汪蓉

摘要:隨着科技的进步,当前我国医疗行业非常重视医疗科学技术革新与应用,以医护为主体的医疗技术与质量成为核心竞争力。与此同时,医护人员工作状态的超负荷和医疗技术专业性的高要求,无法让他们在临床工作之外充分满足患者和家属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需求,当前的医院生态系统限制了医疗品质的进一步提升,还不能充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于健康及美好生活的向往。医务社工和志愿者在医疗服务中的普遍开展,可以有效缓解医护人员因工作超负荷而无法充分满足患者和家属全方位全周期健康需求的现实问题,进而提升患者就医体验和获得感。

关键词:医院;普遍开展;医务社工+志愿者服务;探讨

【中图分类号】R-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19)06-177-02

如何在现代医院建立新的工作机制以解决医院、病人的社会、心理问题,是当代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课题。2009年以来,我国医院社会工作已开展志愿服务为依托,得到较快发展,志愿者成为医务社会工作中必不可少的资源。我国目前的医务社工主要来源于临床医护人员,志愿者以学生及退休职员居多。医务社工与志愿者工作的目的是一致的,但工作职责以及与医院的劳动关系有所不同。因此,医务社工与志愿者服务在我国较多的医院中出现。

一、什么是医务社工+志愿者

医务社会工作是指专业社会工作者在医疗卫生机构中,运用专业理论和方法为患者提供相关医疗卫生服务的专业化社会工作。医务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的一种形式。在我国,志愿者泛指在自身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参加相关团体,在不谋求任何物质、金钱及相关利益回报的前提下,在非本职职责范围内,合理运用社会现有的资源,服务于社会公益事业,为帮助有一定需要的人士,开展力所能及的、切合实际的,具一定专业性、技能性、长期性服务活动的人。医务社工+志愿者的服务形式,即是由社会工作者指导与引领、志愿者参与的社会模式。

二、医务社工+志愿者服务的发展现状

医务社会工作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英美率先出现,是一种专业化的服务形式,在缓解患者心理与情绪干扰、加强支持网络、提供社会资源、协调医患关系等方面的作用已被广泛证实。香港医务卫生署l939年就成立了首支医务社工队伍。医务社工和志愿者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和地区医疗机构提升服务品质不可或缺的部分,社工与医生、护士、医技等医院专职人员共同组成专业协同体,构建出医疗行业的新型服务体系,从而完善了医院管理模式,实现了医疗品质的飞跃。

2009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首次明确提出“开展医务社会工作,完善医疗纠纷处理机制,增进医患沟通”,从国家层面推动医院志愿者服务工作发展。2009年11月,原卫生部、民政部等八部委共同成立了全国“志愿者医院服务”工作组,在全国推进“志愿服务在医院”活动,将开展医院志愿服推向高潮。2010年3元,原卫生部《关于进一步改善医疗机构医疗服务管理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深入开展‘志愿服务在医院’活动,积极探索志愿服务的新形式和新内容”,以实现医院志愿服务工作与业务工作的充分契合,解决供需矛盾等问题。2015年1月,原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的通知》要求,“加强医院社工+志愿者队伍专业化建设,逐步完善社工+志愿者服务”。2018年,国家卫健委发布的《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2018-2020)》中明确指出医疗机构要建立医务社工和志愿者制度,医务社会工作愈发受到重视。

在推进医疗行业社工和志愿者发展方面,我国地区发展不平衡、缺乏统一具体的行业要求和标准是当前的基本现状。2012年2月,上海市卫生局、民政局、教育局、人保局率全国之先,联合发布 《关于推进医务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2013年12月,在广州市民政局和卫计委推动下,广州市首个由政府购买的医务社会工作项目落户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2017年2月,吉林省卫生计生委制定了《吉林省开展专科特色医务社会工作及志愿服务工作实施方案》,推动专科特色医务社会工作及志愿服务发展,提高医务社工及志愿服务规范化服务水平。江苏省卫计委虽尚未出台医务社会工作的直接相关政策,但医务社会工作的发展早已悄然起步。2015年,江苏省人民医院成立社会工作办公室,2016年注册成立医务社会工作民办非企业机构,采用“医社融合”模式推动医疗服务品质。此外鼓楼医院、南京市儿童医院也开展了相关内容的积极探索。

三、医务社工+志愿者服务在医院普遍开展的探讨

1、加强顶层设计、推进医务社工职业化进程,促进社工和志愿者融入医疗系统

我国的社会工作一直由民政部牵头管理,自1987年后,为了恢复和促进我国社会工作发展,由民政部牵头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政策。目前医务社工作为医疗领域的新兴专业力量,作为在医疗行业场域内工作的专业人员,同样非常需要卫生行政部门的参与支持和规范引导。需要进一步打通行业壁垒,卫生与民政、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等部门通力合作,将医务社工专业人才有计划引进医院,出台关于医务社工岗位设置、职称体系、资金来源等专业建设方面的具体化政策,从而推动医务社工的职业化发展。

预防治疗结合,拓展医务社工服务生态网络,满足患者全方位全周期需求。当前各地医疗机构的医务社工服务还主要停留在医院内部,因人力资源有限难以跟踪满足患者出院康复阶段的心理社会需求,而社区的社工又存在专业背景和资源渠道的局限性难以满足社区居民的健康社会需求。可以促进医院社工与社区社工对接,建立医院-社区转介机制,实现资源共享、合作共赢,拓展医务社工服务生态网络,让社工、志愿者、医护人员在健康教育、科普宣传、跟踪随访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从而实现预防和治疗相结合,打造医院-社区-家庭的全程服务,最终满足患者全方位全周期的医疗需求。

2、完善制度标准、推进医务社工规范化进程,深入开展社工引领下的志愿者服务

卫生行政部门可遴选试点示范医院,总结实践经验、制定社工志愿者服务的行业标准、出台相关政策,从而进一步指导确立医疗行业中社工志愿者的角色定位、服务内容、转介机制等。并逐步出台相关评估和考核办法,引领各医疗机构医务社工深挖服务内涵,引导社工和志愿者服务走向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发挥其社会化参与、增进医患沟通、改善医疗服务体验的纽带作用。

3、建立平台网络、推进医务社工专业化进程,努力提供精准品质服务

医务社工和志愿者作为实践性强、专业化高的医疗场域内工作人员,需要具备与工作要求相匹配的专业能力,医务社工既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也需要充分的实践经验。因此医务社工的专业培训和继续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在当前的教育模式下,综合性院校的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缺乏医学知识培养,而医学院校内鲜少设置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缺乏实务训练成为人才培养的短板。医务社工人才培养可参照医学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打造院校联动的教学研合作模式,通力培养理论性强实践性高的医务社工人才。此外,政府部门、医疗机构、高校可合作共建社工和志愿者专业培训与服务平台,打造医务社工专家库、人才库,通过专业培训提升实务经验,进而逐步形成一线社工-中级督导-高级督导的人才体系。并定期组织行业交流、政策学习、能力培训,从而提升专业化水平,实现服务品质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郭永松.医院建立医务社会工作制度的可行性研究[J]. 医学与社会,2009,22(6)9-11.

【2】许廉,朱建明,赵桂绒,等.构建医务社会工作和志愿者服务的联动发展模式[J].中国医院,2014,18(6:18-20).

【3】郭永松,吴永珍,张良吉,骆啸,戴羽,何晓凯.我国医务社会工作现状研究[J].医学与社会,2009,22(2):1-3.

【4】仇逸,上海:推动社工、志愿者进医院[J].中国社会工作,2011.7(中).

【5】钱坤,王珊珊,韦宁华.医务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实践与探索[J].现代医院管理,2019(3):83-84.

猜你喜欢

探讨医院
ВРЕМЕННАЯ БОЛЬНИЦА ЗА 10 ДНЕЙ!10天建成 火神山医院交付
环境科学专业《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刍议小学足球教学的训练教学方法
体育旅游产业的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
税收筹划的效应问题
萌萌兔医院
认一认
丹东第一医院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