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老年抑郁症患者接受认知性心理护理的价值

2019-09-10蒙凤姬

昆明医科大学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生活质量满意度

摘要:目的:观察讨论老年抑郁症患者接受认知性心理护理的价值 方法:研究资料为2018年10月-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50例老年抑郁症患者,将其按照护理方式随机分成常规组(25例)患者和实验组(25例)患者,针对常规组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干预,针对实验组患者在常规组的基础上进行认知性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情况。 结果:常规组的护理满意度为68.00%,显著低于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96.00%,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抑郁情况及生活自理情况显著优于常规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对老年抑郁症患者进行护理中,采用认知性心理护理的干预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同时也能够获得患者较高满意度评价,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老年抑郁症;认知性心理护理;生活质量;抑郁程度;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7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19)06-174-02

抑郁症属于精神疾病中常见的一种疾病,随着人们的快节奏生活,此病症的发生率也在逐渐增多。老年人的身体机能均呈下降趋势发展,并且心理承受能力也会低于年轻人,所以老年抑郁症的发病率一直在逐渐增强,其临床症状主要为患者的思维迟钝、行为产生障碍及情绪低落等,目前为止,老年抑郁症在临床症状中多为轻度抑郁,但是也需要医院及患者家属对其病情及日常生活进行重视,一旦病情严重,会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健康,本文通过认知性心理护理模式对老年抑郁症的护理情况进行深刻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一般资料

研究资料为2018年10月-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50例老年抑郁症患者,并将他们随机分成两组。常规组(25例),男15例,女10例,年龄55-80岁,平均年龄(69.2±1.8)岁,文化程度5-18年,平均文化程度(12.1±0.7)年;实验组(25例),男18例,女7例,年龄56-78岁,平均年龄(7.05±1.3)岁,文化程度3-16年,平均文化程度(10.2±0.8)年。两组老年抑郁症患者的年龄、性别及文化程度等基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对于此次研究已征得患者家属同意。

方法

1.2.1对常规组患者进行医院常规护理干预模式,即:在患者住院治疗期间,需要护理人员向患者介绍病房周边医疗环境,并对患者的房间进行清洁、打扫,必要时需要通风换气,使患者的病房环境时刻保持一个干净整洁的状态;同时也需要护理人员对患者以及家属所提出的相关问题进行耐心聆听和细节解答,帮助患者进行完成相关检查内容等。

1.2.2对实验组患者在常规组的基础上进行认知性心理护理,即:①认知性心理和健康指导:护理人员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采用耐心的话语与其充分进行沟通交流,整体提高患者的护理依从性以及对护理人员的依赖;另外还需要护理人员了解患者内心深处真实的想法,与患者一起查找不正确的观念和想法,并一起找到正确的观念和想法,给予相应的健康宣教和思想指导,帮助患者认识到自己的价值所在,重建整个认知;另外,还需要护理人员积极鼓励老年抑郁症患者进行适当的活动,使其能够参与到周边老年人的下棋、唱歌、健身等娱乐活动中,从而转移患者的疾病注意力,为患者的认知能力做心理铺垫,并有效控制自己的情绪;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时,也要加强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知识,可以对家属进行相应的护理指导,利用护理手册和短视频循环播放等方便的材料对患者家属普及相关的疾病预防及治疗措施,整體提高患者家属辅助护理的依从性,对于伴有严重心理问题的患者,需要护理人员与其家属进行沟通、交谈,确定患者心理问题的来源,并给以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同时在日常生活中给予患者适当的鼓励和支持,给患者灌输“我行”、“我可以”的理念和信心,促进其可以更好对认知行为进行重建;帮助家属了解抑郁症的疾病知识和护理调节等相关措施给患者创建一类互动的人际关系网,提高良好的生活习惯;②饮食及用药指导:在患者住院期间,护理人员应该按照患者的健康状况根据医嘱或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对患者的饮食需要合理安排,可以多使用富含蛋白质类的食物,同时,每天可喝少量的咖啡,有可能消除头晕、头昏等症状,减缓抑郁、焦虑情绪的发生;另外,还需要对患者的用药根据医嘱情况进行指导,防止患者对药物进行误服、漏服情况。

指标观察

对两组老年抑郁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家属进行问卷调查,满意度评分可依照本院自有调查表进行,其中, 7分及以上,标为非常满意;5-7分之间,标为满意; 5分及以下,标为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同时对两组老年抑郁症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观察对比,生活质量内容包括:抑郁情况及生活自理情况。

1.5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x±S )表示,组间采用t值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单位(%)表示,采用x检验;组间差异明显,表示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2.1两组老年抑郁症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常规组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为68.00%,显著低于实验组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96.00%,组间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老年抑郁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比较

实验患者的抑郁情况及生活自理情况显著优于常规组患者,组间差异明显,表示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2: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各种老年疾病的发病率一直在上升,据不完全统计,现在的老年人多数为独居状态,且心理存在恐惧、孤独等心理问题,从而很容易引发老年抑郁症疾病。医院的相关研究表明,老年抑郁症常与患者的家庭关系及心理情绪有关,所以在对老年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要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及相关疾病知识的认知,可根据患者的心里情况对患者进行恰当的心理指导,帮助患者转化内心的消极情绪,缓解不当的急躁、焦虑心理,提高患者的治疗积极性,为患者制定合适的饮食及娱乐计划等。

由此可见,对于老年抑郁症患者给予认知性心理护理模式,能够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加大患者家属对于医院的护理满意度,在临床护理中可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红兵, 刘莹, 卢云娟. 心理护理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抑郁焦虑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西部医学, 2016, 28(1):127-129.

[2]马静, 王保海, 吴平平,等. 延续性心理护理对AMI恢复期抑郁症相关的认知及躯体症状改变的影响[J]. 重庆医学, 2016, 45(5):716-718.

[3]佚名. 构建老年抑郁症患者继发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预测模型及应用性分析[J].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18, 37(7):732-737.

[4]施忠英, 王丽霞, 孔庆芳,等. 在抑郁症患者康复管理中应用支持型自我管理模式的效果评价[J]. 中国护理管理, 2018, 18(2):236-240.

[5]张彦坤, 刘磊, 陈振杰,等. 抑郁症患者家属心理健康水平、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的现状[J].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16, 26(4):260-262.

[6]佚名. 临床治愈抑郁症患者症状自评在负性自动思维与心理社会功能间的中介作用[J].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2018, 27(12):1091-1095.

作者简介:蒙凤姬,女,1976年9月出生,专科学历,民族:壮族;籍贯:广连山;职称:主管护师;研究方向:主要从事精神科护理研究。

猜你喜欢

生活质量满意度
2021国庆档总票房43.85亿元 满意度创历史新高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消费者满意度稳中有升 消费环境建设仍需加力
膳食纤维制剂对老年便秘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基于顾客满意度的供应链绩效测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