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稳定性训练结合肌内效贴对运动性踝关节扭伤的疗效分析

2019-09-10黄晓宇

拳击与格斗·下半月 2019年6期

黄晓宇

摘 要:观察稳定性训练、稳定性训练结合肌内效贴治疗对运动性踝关节扭伤的疗效,对比两种治疗方案的治疗效果。选取急性踝关节扭伤患者30例,随机分配;对照组15例,进行常规训练治疗;治疗组15例,治疗方法及频次与对照组相同,并对踝关节进行肌内效贴贴扎,分别在患者治疗前、治疗7天后进行评估,使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踝关节围度评估临床疗效。治疗完成后,治疗组患者疼痛评分和肿胀维度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得出以下结论:踝关节稳定性训练和稳定性训练结合肌内效贴治疗两种方法对运动性踝关节损伤均有疗效,但稳定性训练结合肌内效贴治疗对于缓解疼痛、消除肿胀有更明显效果。

关键词:运动性踝关节扭伤;踝关节稳定性训练;肌内效贴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2-7475(2019)06-087-01

前言

运动性踝关节扭伤在运动损伤中较为常见,主要表现为踝关节周围肿胀,活动时疼痛加重,关节活动度减小。及时进行处理,可以尽可能避免出现踝关节稳定性降低、疼痛持续、周围肌肉状态下降等现象。肌内效帖于上个世纪70年代源于日本,首先运用在运动员中,通过将贴布贴于体表,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消肿止痛,强化本体感觉,加固肌肉功能,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运动医学领域。中医上认为踝关节扭伤的病理为气滞血瘀,经络阻痹,治疗主要应以通经活络,理气止痛为主。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在2017年10月至2019年1月就读于西安体育学院运动训练系的在校大学生,其中符合标准的运动性踝关节扭伤患者30例,通过计算机编号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共15例,男12例、女3例);治疗组(共15例,男13例、女2例)。损伤程度:对照组1级9例、2级6例、3级0例;治疗组1级8例、2级7例、3级0例;扭伤方向:对照组足内翻14例、足外翻1例;治疗组足内翻15例、足外翻0例。两组患者经统计学检验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

1.2治疗方案

对照组采用常规稳定性训练,背屈踝关节训练(踝背屈动作)、腓肠肌训练(提踵动作)、胫前肌训练(平面上,足跟接触地面进行抬脚尖)、平衡训练(平衡垫上,要求完成抛接球等动作),训练后进行目标肌肉的轻微拉伸,以不引起疼痛的强度为主,每周3次训练,共4周,难度根据患者情况逐渐增加。肌内效贴方法选择3条4爪型贴布,肿胀严重的一侧贴2条,对侧贴1条,起点位于内侧踝或外侧踝的上部,通过贴布间交叉和贴布自我交叉,全面覆盖于肿胀部位,另外选择1到2个X型贴,对疼痛点进行改善,最后使用1条I型贴,加固踝关节稳定性,拉力方向与受伤方向相反。该方法在踝关节稳定性训练之后进行,每周3次,每次保持24小时左右,共4周。

1.3评估标准

分别在患者治疗前、治疗4周后进行评估,评估方法选择使用VAS(0~10分疼痛逐级递增,患者自我评价疼痛水平)评估治疗前后踝关节疼痛情况,测量踝关节围度(采用改良踝关节8字测量法,并与腱侧对比)评估踝关节肿胀恢复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治疗前,对照组VAS评分(5.50±1.03),治疗组VAS评分(5.78±1.21),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         0.05)。治疗后对照组VAS评分(4.01±0.93),治疗组VAS评分(2.20±0.61),两组患者疼痛情况较前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效果更明显。

2.2治疗前后踝关节围度比较

治疗前,对照组踝关节围度(43.54±1.27),治疗组踝关节围度(44.09±1.01),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         0.05)。治疗后对照踝关节围度(40.71±0.86),治疗组踝关节围度(39.43±1.09),两组患者踝关节肿胀情况较前均有明显改善,且组间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3结论建议

踝关节对于维持人体平衡,支持体重和运动具有重要作用,维持踝关节及周围韧带的稳定性是治疗及预防踝关节扭伤的关键。本研究发现,单纯使用稳定性训练和稳定性训练结合肌内效贴治疗两种方法对急性踝关节损伤均有疗效,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疼痛、消除肿胀、提高功能。但是通过对比试验可以发现稳定性训练结合肌内效贴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在疼痛缓解程度以及效率上要优于单纯稳定性训练,并且在消除肿胀的效果上也更佳。綜上,在急性踝关节扭伤的情况下,建议使用稳定性训练结合肌内效贴治疗方法。本研究对西安体育学院在校大学生中产生的运动性踝关节扭伤进行干预并观察分析,并不能代表性地说明该方法适用于任何运动性踝关节扭伤。由于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与样本量的局限性,对于急性踝关节不稳以及不同年龄人群,有待进一步讨论证实。

参考文献:

[1]关国平,孟强,牛文鑫等.踝关节扭伤防护及其康复研究进展[J].医用生物力学.2016.31(1):78-82.

[2]刘晓东.肌内效贴对篮球运动员急性踝关节扭伤肿胀的疗效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71):13932-13932.

[3]吴佳瑶,倪静,吴媛媛等.针灸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急症.2018.27(11):2062-2064.

[4]陈立,马昕.足踝部生物力学与临床相关性[J].上海医药.2014,35(24):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