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12届中国—东盟智库战略对话论坛会议综述

2019-09-10云倩

东南亚纵横 2019年6期
关键词:中美贸易摩擦命运共同体中国

云倩

摘要:2019年9月17日,第12届中国—东盟智库战略对话论坛在中国广西南宁举行,与会国内外专家学者围绕“汇聚智慧共识,共绘合作发展愿景”的会议主题,以及“新时代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东盟产业合作的影响”“推进中国—东盟次区域合作”和“中国—东盟跨境旅游合作与人文交流”等4个议题展开深入交流及研讨。本文对与会专家学者的主要观点进行综述。

关键词: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命运共同体;中美贸易摩擦;次区域合作;人文交流

[中图分类号] F1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2479(2019)06-003-08

Abstract: On September 17, 2019, the 12th China-ASEAN  Think Tank Strategic  Dialogue Forum was  held  in Nanning, Guangxi, China. The  experts at home and abroad carried out in-depth  exchanges  and  discussion  about   the  conference  theme  of “Gathering  wisdom  and  consensus,  and  drawing  a  vision  for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addition, the conference theme includes four parts namely“building China-ASEAN Community of common destiny in a new era”,“the impact of Sino-US trade frictions on China-ASEAN Industrial Cooperation”,“Promoting China-ASEAN sub-regional cooperation”, and “Cross-border tourism cooperation and culture exchange of China-ASEAN”.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major viewpoints of the participants.

Key Words: China-ASEAN Strategic Partnership; Community of Common Destiny; Sino-US Trade Friction; Sub-regional Cooperation; Cultural Exchanges

2019年是中國—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16周年、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创办16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也是落实《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2030年愿景》的开局之年。2019年9月17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国务院参事室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广西社会科学院、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参事室和中国—东盟博览会秘书处承办的第12届中国—东盟智库战略对话论坛在中国广西南宁举行。共有160余位来自中国和东盟的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参会,与会专家围绕“汇聚智慧共识,共绘合作发展愿景”的会议主题,以及“新时代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东盟产业合作的影响”“推进中国—东盟次区域合作”和“中国—东盟跨境旅游合作与人文交流”等4个议题展开深入交流及研讨。本文对与会专家学者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一、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是最具

实质性、最具活力和互利共赢的关系

中国与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16年来,为地区和平、稳定与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进一步拓展了中国—东盟合作,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现已成为世界上最具实质性、最具活力和互利共赢的关系之一。与会专家学者对中国—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16周年进行回顾和展望,肯定了这16年来取得的卓越成就,剖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推动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发展的建议,并对新时代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一)中国—东盟关系已成为亚洲区域合作的

典范

中国—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16年是风雨同舟、同甘共苦的16年,也是合作共赢、共创辉煌的16年。历经16年的发展,中国—东盟关系已经从快速发展的成长期迈入提质升级的成熟期,进入了全方位发展的新阶段,成为亚洲区域合作的典范。总结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发展的成功经验,对新时代推动中国—东盟关系发展进入新高度、迈向新台阶具有重要意义。

1. 中国—东盟关系实现了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

与会专家学者回顾了中国—东盟关系的发展历程,总结了这16年来的合作经验,对中国—东盟关系的发展成就给予了高度评价。

中国国务院参事室副主任张彦通在论坛开幕式致辞中指出,中国—东盟双方建立对话关系28年特别是建立战略伙伴关系16年以来,中国—东盟关系已经成为引领东亚区域合作的重要引擎。双方贸易合作不断深入,中国连续10年成为东盟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截至2018年年底,中国与东盟双向累计投资额达2057.1亿美元,15年间双向投资存量增长了22倍。中国与东盟国家展开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合作,将“2+7”合作框架升级为“3+X”合作框架,加强政治安全、经贸、人文交流三大支柱建设,推动中国—东盟关系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

中国外交部公共外交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前驻立陶宛、斯里兰卡、马尔代夫、东盟特命全权大使杨秀萍指出,中国与东盟是好朋友、好伙伴、好鄰居,中国高度重视中国—东盟关系发展,始终把东盟作为周边外交的优先方向。中国与东盟国家注重战略沟通,致力于夯实政治互信,始终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不断丰富战略合作的内涵,注重务实合作,致力于实现互利共赢,推动双方经贸合作不断迈向新的高度。

菲律宾人民参政研究中心政策研究室主任博比·M·图阿松认为,中国与东盟之间有着强有力的关系和很好的合作基础,在海洋、安全、教育、科学文化和媒体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合作成效,双方关系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并且更具包容性、更为平等。

2. 中国与东盟各国双边关系实现良好发展

中国与东盟各国双边关系实现良好发展,有力地促进了中国—东盟整体关系的发展。与会专家学者总结了中国与文莱、柬埔寨等东盟国家的双边关系发展取得的成效和经验。

(1)中国—文莱关系

文莱大学高等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云昌耀在发言中回顾了多年来中国与文莱关系的发展历程,肯定了中国与文莱关系的发展成果;广西民族大学东盟学院文莱研究所所长潘艳勤从贸易、投资、人文交流等角度介绍了中国与文莱关系,对多年来中国—文莱关系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评价。

(2)中国—柬埔寨关系

柬埔寨皇家科学院副院长、亚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宋春奔在论坛开幕式致辞中对中柬关系做出了积极评价,认为中国与柬埔寨的经济交流和人文交流不断发展,两国社会文化不断进步,为提升两国人民的生活质量做出了重大贡献。

(3)中国—老挝关系

2019年是中老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建立10周年,10年来,中老两国关系快速发展,双方的联系日益紧密。老挝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安菲万·卡杜斯·恩格西维丽在发言中指出,中老两国有着长久的传统友谊,两国建交已经有58年的历史。在过去的58年里,双方保持了良好的外交关系,体现了中老两国长久不衰的友谊,也体现了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精神。未来,老挝希望能够继续与中国在发展传统友谊的基础上加强彼此的交流互动。老挝社会科学院院长助理宋吉·苏格萨瓦认为,中老两国的民间交流和政府高层交流、领导人交流都十分频繁,中老两国拥有共同的愿景。老挝政府和中国政府均认可共同打造中老命运共同体具有战略意义,能够增进双方互信,增强双方在各领域的合作。

(4)中国—马来西亚关系

马来西亚拉曼大学副校长、教授钟志强对“一带一路”倡议下中马关系的发展前景持乐观态度。他指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企业已在马来西亚投资了422个项目,为马来西亚创造了约7.3万个就业岗位。2018年马来西亚新政府上台后,中马“一带一路”合作进入变革调整期。

(5)中国—缅甸关系

缅甸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院联合秘书钦茂林对多年来中缅关系的发展做出了高度评价。他指出,中国与缅甸拥有非常长久的友好关系,缅甸也是首先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之一,中缅关系堪称是中国与东盟国家关系中最深厚、最持久的双边关系。中缅经济走廊帮助缅甸更好地发展基础设施,中缅之间的合作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得到深化。

(6)中国—菲律宾关系

近年来,中菲关系的发展经历了一些曲折,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执政以来,积极发展中菲关系。菲律宾人民参政研究中心政策研究室主任博比·M·图阿松肯定了多年来中菲关系的发展,认为中菲关系总体上处于较高水平,双方已经建立了全面战略合作关系,对中国—东盟共同体的建设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7)中国—越南关系

中越关系的发展一直以来都广受关注,特别是中美贸易摩擦开始以来,中越关系再一次成为焦点。越南计划投资部发展战略研究院服务业发展战略部主任阮国长从中国对越南的投资角度肯定了近年来中越关系的发展。他指出,目前中国对越南的投资项目有2461个,投资(登记)的金额已达154.5亿美元,位列越南吸引外资的第7位。从2018年开始,特别是在2019年上半年,中国对越南的投资额出现了较大增长。此外,很多中国投资者还通过中国香港或新加坡对越南进行投资。

(二)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和问题

经过多年的共同努力,中国—东盟关系的发展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和高度,但是,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各种新矛盾、新分歧不断涌现,中国—东盟关系也经受各种挑战和问题的考验。

1. 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和贸易霸凌主义的威胁

与会专家学者认为, 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和贸易霸凌主义的威胁既不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也对中国—东盟关系的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中国国务院参事室副主任张彦通在开幕式致辞中指出,在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和贸易霸凌主义等多重威胁下,中国和东盟国家都不同程度地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中国与东盟是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应该积极行动起来, 不做观望者, 共同努力。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副局长、 研究员王子豪指出, 在当前形势下,迫切需要包括中国和东盟国家智库在内的世界各国智库加强合作,积极探讨全球化的新理念、新方式、 新路径, 坚定推进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柬埔寨皇家科学院副院长、亚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宋春奔指出,现在中国和东盟正面临关键时刻,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正在对多边主义造成重大威胁。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与东盟需要加倍的努力来维持和加强双方开放包容的区域融合,才能应对、缓解由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所带来的风险。

2. 政治互信不足

近年来,由于双边政治互信不足,“债务危机论”“中国威胁论”等负面言论成为影响中国—东盟关系发展的障碍。中国外交部公共外交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前驻立陶宛、斯里兰卡、马尔代夫、东盟特命全权大使杨秀萍指出,“一带一路”不是“独奏曲”而是“交响乐”,通过共奏“交响乐”,能够让沿线国家实现互利共赢。现在依然有部分东盟国家认为“一带一路”是“陷阱”,会使一些国家陷入“债务危机”,这些都是由于双方缺乏政治互信而产生的不实报道。

3. 双边贸易不平衡

近年来,中国与东盟的双边贸易额增长较快,但是,双边贸易不平衡等问题也日益凸显。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执行理事长、中国外交部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亚太中心执行主任许宁宁指出,中国—东盟贸易发展很快,关键在于优化贸易结构。中国现在对东盟的贸易顺差较大,东盟国家对此也有一些不同的看法。在中国与东盟国家的谈判中,一些东盟国家不愿意开放市场,担心中国的投资企业会控制其产业结构,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与东盟的投资合作。

4. 海上安全问题及治理困境

近年来,亚太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并逐渐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区域经济的高速增长促进了海上贸易的繁荣,一些海上安全问题也随之产生。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韦红以东南亚海域为例,指出当前东南亚海域存在诸多安全问题,有非传统安全问题,比如海盗、海洋污染、恐怖主义、自然灾害、海上跨国犯罪和非法捕鱼等;也存在传统安全问题,如海洋主权争端等。此外,现存的一些机制在海上安全治理上也存在一些困境。

5. 人文交流水平有待提高

中国与东盟之间的政治联系密切,经济合作效果显著,但是,双方在人文领域的对话交流还有所欠缺。马来西亚吉隆坡国防大学教授鲁哈娜在发言中指出,中国与东盟特别需要发展文化关系和社会关系,这些关系可以成为保证双边关系持久发展的一种基础。

(三)进一步推动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发展的对策建议

1. 加强战略对接

与会专家学者认为,随着中国—东盟关系的深入发展,中国与东盟需要把握好发展机遇,加强彼此的战略对接, 以便更好地找到合作的切入点,从而形成合力。中国外交部公共外交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前驻立陶宛、斯里兰卡、马尔代夫、东盟特命全权大使杨秀萍指出,当前,中国与东盟需要将“一带一路”倡议与《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2025》相结合;需要把握可持续发展的机遇,缩小东盟内部发展差距,助力东盟一体化建设;需要把握深化安全合作的机遇, 加强防务部门的沟通和交流;需要把握人文交流的机遇,增强文化联系,进一步夯实合作的民意基础。柬埔寨皇家科学院副院长、亚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宋春奔从加强战略对接的角度就深化和拓宽中国—东盟合作提出要形成实现“一带一路” 倡议与《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2025》之间的合力、打造澜沧江—湄公河合作与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之间的合力、将中国—东盟伙伴关系与东盟各国发展战略相对接等建议。

2. 深化贸易与投资合作

与会专家学者认为,进一步深化中国—东盟贸易和投资合作已是推动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发展的必然要求。越南计划投资部发展战略研究院服务业发展战略部主任阮国长以越南与中国的贸易与投资合作为例,提出了增强越中投资贸易合作效果的一些建议:一是中国企业应该加大对越南优先发展的新能源、环保、高科技和农业等产业的投资;二是越中应该合作采取措施,加强双边贸易便利化;三是双方应该加强投资贸易政策对接,可以共同建设一个中文网站,搭建让中国企业和投资者更多了解越南投资环境和越南市场的平台。

3.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与会专家学者认为,中国与东盟加强产业合作、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是实现合作共赢、增强区域互信、促进民心相通的有效方式,也是进一步推动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发展的关键。中山大学东南亚研究所所长、中国东南亚研究会副会长、教授袁丁指出,中国—东盟应加强产业合作,特别是在出口加工方面的合作,使得东盟区域内的原材料、农业和林业产品能够就地加工。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向晓梅对中国—东盟产业升级提出五点建议:一是传统制造业和服务业要转型升级,要与产业链一起融合创新,在旅游、物流、金融和商贸等方面要建立覆盖东盟各国的市场网络;二是要加强协同研发与新业态的共育创新,除了把传统产业培育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业,还要与东盟国家通过不同的方式以中国—东盟科技伙伴计划体系和中国—东盟创新创业中心为载体来推动一些新技术的应用;三是要加快环南海经济圈的现代海洋体系构建;四是要注意国际国内市场的双向拓展创新;五是要重视飞地经济的建设。菲华青年企业家商会名誉会长李天荣在发言中指出,中菲之间应加强产业合作,充分利用菲律宾的自然资源和中国的资金、技术等优势而实现双赢发展,联合打造中国—东盟出口优势。越南社会科学翰林院中国研究所副所长黄世英在发言中指出,中越两国在产业升级过程中需要考虑到经济合作的质量和有效性,需要注重对群众的宣传。

4. 加强海上安全治理合作

与会专家学者认为,中国与东盟加强海上安全治理合作对于更好地应对来自海上的挑战和威胁、维护东南亚海域的良好秩序、确保稳定的经济发展环境有着重要意义,对进一步推动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发展也将起到积极作用。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韦红对中国与东盟合作加强海上安全治理提出三点建议:一是中国与东盟应加强合作推动构建多层次治理目标差异化的海上安全治理机制架构;二是中国与东盟需要加强合作,推动建立包容式、共享式的发展共同体;三是中国与东盟应加强传统安全治理和非传统安全治理的同步合作,提高海上安全治理的有效性。

5. 进一步加强人文交流,增强政治互信

与会专家学者认为,在进一步推動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发展的过程中,人文交流是基础,政治互信是前提。注重中国—东盟人文交流,致力于推动双方文明互鉴,促进双方民众交往、交流、交融,增进双方人民相知、相亲、相近对增强中国—东盟政治互信大有裨益。未来,中国和东盟都需要加大力度推进双方的人文交流,采取积极措施,增强双方政治互信。

二、中国与东盟国家早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近年来,中国和东盟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合作极大地推动了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分歧逐渐化解,互信明显增强,共商、共建、共享理念已逐渐深入人心,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也越发紧密。论坛上,与会专家学者认为,中国与东盟应继续坚持推进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并从“一带一路”建设的理论与实践角度出发,构建更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一)坚定推进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

1. 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是大势所趋

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副局长、研究员王子豪在论坛开幕式致辞中以中国—东盟智库合作为例,指出中国与东盟智库间的友好合作共同打开了中国与东盟各国情感交融、 思想交融、 关注交汇的心房, 成为推动建立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中坚力量。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科技全球化、信息全球化推动了商品和资本流动,科技和文明进步以及民生福祉提高,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

2. 坚定推进中老命运共同体建设

老挝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安菲万·卡杜斯·恩格西维丽的发言从中老旅游合作的角度出发,指出在2019年“中老旅游年”期间,希望能有更多的老挝游客到中国旅游,同时也鼓励更多的中国游客到老挝体验风土人情,并以此进一步加强双方的联系,进一步推动中老命运共同体建设。

老挝社会科学院院长助理宋吉·苏格萨瓦在发言中指出,命运共同体不仅仅是中国与周边国家共同发展的理念,同时也是中国与世界各国共同发展的理念。老挝希望能够与中国携手合作,一同打造中老命运共同体,以进一步加强中老两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实现互利共赢。

3. 坚定推进中柬命运共同体建设

北京外国语大学亚非学院副院长、柬埔寨研究中心主任顾佳赟在发言中指出,中国和柬埔寨同时面临发展的新时代,两个国家同时有着各自的发展梦想, 这些梦想可以共享。“中国梦” 的三个维度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柬埔寨的梦想是2030年跻身中等收入国家、 2050年跻身高收入国家。中柬两国的发展梦想具有可以共同追求的时代价值, 追求的路径就是“一带一路” 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双方2019年签署的 《中柬构建命运共同体行动计划》 就是两国共同追求时代价值的有力证明。

(二)“一带一路”倡议引领中国—东盟构建更加紧密的命运共同体

与会专家学者认为,近年来,中国与东盟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合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既增强了东南亚地区人民的福祉又密切了双边联系。中国与东盟进一步加强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合作已是未来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东盟共同体的必然要求。

1. 中国—东盟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合作取得丰硕成果

中国外交部公共外交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前驻立陶宛、斯里兰卡、马尔代夫、东盟特命全权大使杨秀萍指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6年来,特别是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举办以来,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取得了早期收获,为各国和世界经济增长开拓了更多空间,为加强国际合作打造了平台,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了新的贡献。面向未来,中国和东盟应聚焦重点、深耕细作,共同绘作“工笔画”,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沿着高质量发展道路不断前进。

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副局长、研究员王子豪从智库合作的角度指出,近年来,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与东盟各国智库围绕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互联互通产业合作、海洋合作等议题,交融碰撞、汇智聚慧、互学互鉴,共同推动中国—东盟合作渐行渐深,日益成为“一带一路”建设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2. “一带一路”倡议与东盟发展战略相契合

柬埔寨皇家科学院副院长、亚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宋春奔從东盟未来的发展需求出发,认为东盟需要从像中国这样的合作伙伴获取资源,东盟应该采取政策指导和行动计划来对接“一带一路”倡议,实现“一带一路”倡议与《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的对接。

泰国开泰银行副总裁蔡伟才从“一带一路”倡议与泰国“4.0战略”对接的角度,指出“一带一路”倡议中的很多内容与泰国当地经济发展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泰国政府非常支持“一带一路”倡议,“一带一路”倡议在泰国得到了非常积极的共鸣和响应。

3. “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中国—东盟人文交流、民心相通

中国国务院参事室副主任张彦通在论坛开幕式致辞中从民心相通的角度阐述了中国与东盟在

“一带一路” 倡议下进行旅游合作的重要意义,指出民心相通是最深入、最长久、最基础的互联互通,旅游则是实现民心相通的最佳途径。中国与东盟已经互为重要的旅游客源国和目的地,2018年,双方人员往来达5700万人次,每周有近4000个航班往返。中国—东盟双边、多边文化旅游合作机制不断完善,跨境旅游合作推进顺利,新项目不断落地,搭建起无数个民心相通的桥梁。

三、中美贸易摩擦推动了全球价值链重构及中国和东盟的应对策略

2018年以来,中美贸易摩擦深刻而持久地影响了中美双边关系,也令世界经济运行风险和不确定性显著上升。东盟国家与中美两国都有着密切的经济联系, 也不同程度地受到了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论坛上,与会专家学者就中美贸易摩擦带来的影响及中国和东盟的对策等相关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一)中美贸易摩擦推动了全球价值链重构

厦门大学东盟研究中心教授王勤在发言中指出,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与东盟合作的影响主要在于全球价值链的重构。中国和东盟都同处在全球生产网络的关键节点上,在这个全球价值链中都承担着关键的制造加工环节。中美贸易摩擦带来了一部分全球产业链的重构,成为中国—东盟产业合作新的动力机制,东盟国家将承接部分来自中国全球产业链的转移,也倒逼了中国产业价值链的转移,中国也有能力去重构这样一个区域生产网络,共同发展中国与东盟的区域经济。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向晓梅在发言中以中国广东省与东盟国家的投资合作为例,指出在全球价值链重构之后,中国—东盟—欧盟全球价值链日渐形成,广东省通过对东盟国家投资可以开拓更多的国际市场,使其较强的生产能力、较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和较好的产品服务能够更大范围地“走出去”。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部主任、研究员潘金娥在发言中指出,可以重点关注中美贸易摩擦对中越产业合作的影响,从2018年下半年至今,中国已有很多企业到越南建厂或者在越南设立分支机构,有大量产业迁移到越南。

菲律宾人民参政研究中心政策研究室主任博比·M·图阿松认为,中美贸易摩擦不仅是经贸领域的争端,双方也存在一些政治方面的分歧,因此,在谈论中美贸易摩擦时,既要考虑经贸方面的内容,同时也要考虑到它也是两国之间的政治摩擦。

马来西亚大学教授莎琪菈从商品价值链的角度,指出中美贸易摩擦对东盟国家产生了很大影响。东盟一些国家的产品因处在中国对美国出口产品的供应链上而受到中美贸易摩擦的波及,首当其冲的是越南、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等国。

泰国正大管理学院国际学院院长兼中国—东盟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汤之敏在发言中指出,一年多来的中美贸易摩擦对泰国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一方面,很多中国企业将机械、电子、电器和汽车部件等产能轻移到泰国,推动了泰国经济发展,促进了泰国出口;但另一方面,所有在中国对美国出口产品供应链上的泰国企业接收到的中国订单会变少,相关产品的出口也因此而变少。

越南计划投资部发展战略研究院服务业发展战略部主任阮国长在发言中指出,中美贸易摩擦会给越南与中国的投资合作带来正面影响,如中国对越南投资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中美贸易摩擦也会对越中贸易产生负面影响,主要是2019年年初以来越南对中国出口增长速度下降,2019年上半年,越南对中国的出口增长速度仅为0.3%。

(二)中国与东盟需要更紧密的合作

泰国正大管理学院国际学院院长兼中国—东盟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汤之敏从加强中泰贸易合作的角度出发,指出在中美贸易摩擦的背景下,中泰之间可以重启谈判,中国可以适当放开对猪肉和牛肉的进口,这样既有助于缓解中国猪肉供应紧张的情况,也可以促进中国与泰国以及东盟之间的农产品贸易。同时,中国也可以考虑适当降低非关税壁垒以促进泰国农产品对中国的出口,此举也有利于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发展。

越南计划投资部发展战略研究院服务业发展战略部主任阮国长从加强中越产业合作的角度出发,提出在中美贸易摩擦的背景下,中国企业可以增加对越南的投资,利用越南经济增速快、政治稳定、劳动力人口多且价格低廉以及越南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大等优势,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还可以避免美国的高关税。

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东南亚研究所所长、教授卢光盛从扩大区域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出发,指出在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通過加强中国—印度—东盟之间的跨区域合作,充分利用“中印+”合作机制,构建“中国+印度+东盟”经济增长三角,构建起新的区域经济增长点。

四、中国与东盟的次区域交流合作已成为中国—东盟合作的亮点

随着中国与东盟关系的深入发展,中国已有越来越多的省(区)结合自身优势与东盟国家开展次区域合作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中国与东盟的合作更加密切。论坛上,与会专家学者就中国相关省份与东盟的次区域交流合作进行了深入评述。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黄俊华在开幕式致辞中指出,广西是中国对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和窗口,近年来,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中国—东盟信息港总体规划、西部陆海新通道、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等陆续获批,特别是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开启为广西全面开放发展提供了新的更高的平台、新起点和新机遇。

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公共政策研究所副所长路慧玲在发言中指出,甘肃与东盟国家经贸互补性比较强,合作潜力巨大。未来,甘肃可以向南开放市场,实现与东盟国家贸易的恢复性增长,逐步拓宽与东盟的经贸合作。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对外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罗先菊在发言中指出,东盟一直是贵州重要的贸易伙伴,东盟既是贵州化工和肥料等商品的主要出口市场,也是贵州矿产品重要的采购市场,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战略节点的贵州省,与东盟开展产能合作潜力巨大。

五、中越跨境旅游合作已成为中国—东盟跨境旅游合作与人文交流的示范项目

近年来,中国—东盟旅游交流蓬勃发展,成绩斐然,在中国—东盟跨境旅游合作与人文交流中,中越跨境旅游合作逐渐占据重要地位。当前,中越两国旅游合作发展迅速,成效明显,合作潜力可期。论坛上,与会专家学者对中越旅游合作的发展情况和中越德天—板约瀑布跨境旅游合作区的建设情况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一)中越旅游合作取得较好成效

与会专家学者认为,当前,中国与越南已经相互成为对方重要的旅游合作对象国,中国已连续多年成为越南最大的旅游客源国,越南也已成为中国游客出境游选择的重要旅游目的地之一。中越德天—板约瀑布跨境旅游合作区建设正在有序推进。

广西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陈立生在发言中指出,旅游作为中越两国人民友好交流和务实合作的重要纽带,是持续推动双边合作关系相向而行的重要力量。中国与越南山水相连,资源禀赋同优,旅游产品各有千秋,两国在跨境旅游合作领域具有天然优势。在日益激烈的区域旅游竞争态势下,双方加强旅游合作是大势所趋,更是共享大旅游发展机遇、共同应对旅游市场挑战的必由之路。

广西崇左市副市长陈锋以崇左市与越南的旅游合作为例, 指出崇左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与“两廊一圈”规划的有效对接、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加快建设,以及广西积极构建“南向、北联、东融、西合”开放发展的新格局,崇左市充分发挥与越南山水相连、人文相亲的优势,不断完善开放合作机制,积极推动与越南的合作,对促进中越两国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广西大新县县长张卫东在发言中表示,大新县愿与越南加强合作,共享“一带一路”发展的新成果。未来,大新县要向以下几个目标努力:一是实现旅游发展大融合,通过打造中越德天—板约瀑布跨境旅游合作区品牌,提升双方旅游景区的吸引力;二是实现经济繁荣大发展,中越双方可围绕硕龙—板约口岸大力发展边境贸易,实现双边经济快速、持续、健康发展;三是实现人文交流大和谐,通过双方各种形式的往来交流打造中越边关特色旅游品牌,丰富旅游业态,进一步促进双方的人文交流。

越南计划投资部发展战略研究院服务业发展战略部副主任阮庭福在发言中着重介绍了当前中越旅游合作与人文交流的发展状况,指出现在中越两国之间每周已实现300多次航班的飞行往来。2018年,越南实际接待中国游客已达到500万人次以上。近年来,中越之间的人文交流发展迅速、潜力巨大,目前大概有1万名越南学生在中国留学,大约有3000名中国学生在越南学习。

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林新河在发言中着重介绍了目前中越德天—板约瀑布跨境旅游合作区的建设情况,指出现在有关项目建设已经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中越硕龙—里板口岸已成功升格为一类双边性口岸,广西沿边高速公路合浦—那坡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德天瀑布景区已经成功创建中国国家5A级旅游景区。此外,广西还计划在合作区内打造夜景灯光秀和购物街等相关配套项目,进一步丰富旅游业态。

(二)中越德天—板约瀑布跨境旅游合作区建设遇到的问题

与会专家学者认为,当前建设中越德天—板约瀑布跨境旅游合作区遇到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合作区建设涉及到国家主权和事权,双方的地方权力非常有限;第二,跨境旅游受到的相关法律法规约束较多,限制了合作区的大规模建设;第三,中越两国相关的法律制度和政策法规不尽相同,双方对合作协定在理解上有时也存在分歧;第四,合作区建设涉及部门较多,各部门间不易协调,旅游部门能够决策的事宜较少;第五,中越两国经济发展不平衡,较难进行合作区整体统筹开发和产品打造。

(三)推进中越德天—板约瀑布跨境旅游合作区建设的对策建议

与会专家学者认为,双方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进一步推进中越德天—板约瀑布跨境旅游合作区建设:第一,通过提高认识高度来获得国家更多的支持,把对合作区建设的认识提高到“一带一路”重大项目、中国—东盟旅游合作试验区建設等高度,争取更大权限;第二,建立、健全跨部门的协调机制,加强中越德天—板约瀑布跨境旅游合作区以及其他旅游景点开发规划和政策方面的沟通配合;第三,加强旅游景点之间的连接,为两国旅游企业的联动发展创造有利条件;第四,要集中引进具有核心地位的现代旅游服务中心;第五,要逐渐实现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与越南高平省的互相配合,联合举办一些文化旅游发展推介会,探索合作新模式,统筹合作区建设和产品开发。

(责任编辑: 颜   洁)

猜你喜欢

中美贸易摩擦命运共同体中国
中美贸易摩擦频发的诱因与应对策略
中美贸易摩擦未来发展态势及我国应对措施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国”调子
大国文明新气象: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澳媒:中国用“命运共同体”拉近邻国
中美贸易摩擦的成因及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