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建构主义理论下高中地理复习方法探讨
2019-09-10戴成
戴成
高中地理复习课在两个阶段和两个群体内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一是高二阶段理科生的学业水平考试复习,另一个则是高三阶段的文科生高考复习。而上好复习课却不是一件容易事。因为学生面对的知识不再新鲜,尽管他不一定理解和掌握,但往往缺乏探究的欲望,这一点在理科生的学业水平考试复习中尤其突出。
通常情况下,一节复习课往往是三个环节构成:第一步教师梳理归纳知识点、易错点,强调考点和重难点;第二步结合以往考试真题或代表性强的模拟题,进行分析讲解,说明知识点在考题中的运用;第三步结合教辅资料当堂练习反馈,检测学生掌握情况。
這样的复习课按部就班,便于把握教学进度,完成教学任务,但是缺点也显而易见。首先复习落脚点在知识的回顾和应用上,缺少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和指导,学生被动接受,没有参与知识的构建,缺乏内化的过程。其次一味的回顾旧知识和做题,时间一长课堂显得枯燥无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降低。最后因为课堂主要是老师讲解,由老师包办了一切,结果学生会产生依赖性,思维也会僵化,不愿主动思考。这样不足的最终体现就是复习效果差,经常有老师会发出无奈的困惑:这个知识点我都说了好多遍,怎么学生还不会运用呢?
那么什么样的复习课能够有效、高效呢?真正的体现查漏补缺、提高能力呢?
建构主义理论和情境认知理论认为,教师要成为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在教学过程中应从以下几方面发挥作用:一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二是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教学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三是为了是意义建构更有效,教师应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协作学习。提出适当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在讨论中设法一步步引向深入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要启发诱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自己去纠正和补充错误的或片面的认识。基于这一理论,构建问题清单+思维导图的复习方案,将大大改变复习课的课堂。以必修一第一单元为例进行复习方案构建。
首先构建知识点清单,进行知识点的查漏补缺,这对复习课是不可或缺的。下面为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为例构建的知识清单:
其次需要将知识点清单问题化,通过问题清单展示给学生。问题清单的制作初期可以以老师为主导,后期则进行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方式共同制作。然后针对清单在学生自主思考或者合作探究的基础上,来对问题作出解答。师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共同查漏补缺。下面为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为例构建的问题清单:
针对理科生的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能够将问题清单逐一解决,已达到复习目标。针对文科生的高考复习,则还需要将知识内化理解,
第三,在原有学习基础上将知识清单中的关联点加以联系,形成知识网络,构建思维导图。思维导图的建立也遵循初期教师主导,后期师生、生生合作的模式进行。
必修一第一单元《行星地球》内容逻辑联系性强,知识关联度高,建设思维导图的过程就是理解并运用知识的过程。下面以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为例构建的思维导图为例。在最初学习过程中,教师给出主导思维导图,学生针对问题清单,逐一排查学习的重难点,并逐渐掌握利用问题清单及思维导图来建构自己的知识网络。
最后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生生合作的模式构建学生的思维导图,加深知识的内化,提高复习效率,全面突破知识重难点,在枯燥的学习中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手段和方法刺激感官体验,以期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下图为笔者所在班级地理兴趣小组绘制的地球运动思维导图练习版,设计精巧,结构清晰,知识点全面。
复习课不仅仅是旧知识的回顾,更应该是学生对知识的内化、结构的构建、理解的深入、能力的提高。将复习课的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感觉到“温故而知新”的成就感,这样的复习课才是有效的。
参考文献
文章类
[1] 桂云云:《地理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区域地理课堂教学探究》,《中学课程指导》2017年第04期。网络文章类
[2] 阮作庆:《地理四大核心素养在必修3区域地理的落实策略课件》,学科网。http://www.zxx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