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克·伦敦和他的《寂静的雪野》
2019-09-10王淦生
王淦生
[走近名家]
杰克·伦敦——从流浪汉到名作家
杰克·伦敦,1876年1月12日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一个破产农民家庭,少年时代便四处流浪。他曾被警察逮捕,罚他在监狱里做过30天苦工。6年之后,这个流浪汉变了,成了美国西部最受欢迎的人——所到之处,受到人们热烈追捧;备受作家、编辑和评论家赞颂,被誉为“美国文坛一颗璀璨的新星”。
为什么会有这奇迹般的变化?
一天,杰克·伦敦在街上闲逛,他感到空虚苦恼:自己转眼将满19岁了,难道就这样漂泊流浪苟活一生?
他踱进了一家图书馆,随手拿起一本《鲁滨逊飘流记》翻阅,却一下子被书中的人物和情节深深吸引住了。他完全走进去了,连饭都忘了吃,一直到图书馆关门,第二天一早又赶到图书馆将这本书读完。接着,他开始看另一本……阅读,使他的眼前出现了一片全新的天地——一个神奇美妙的文学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他尽情地呼吸新鲜的空气,贪婪地汲取知识的营养。从此,他每天都要阅读十几个小时,从文学到历史、经济、政治……他广泛涉猎,无书不读。
为了得到更好的学习条件,杰克·伦敦进入加州奥克兰德中学读书。学习期间他非常用功,几乎没睡过一个囫囵觉,仅用三个月的时间就学完了四年的课程,顺利通过了毕业考试,并考取了加州大学继续深造。
他立志从事文学创作,又深感自己知识的匮乏,于是抓紧一切空闲时间,大量阅读文学名著,把《金银岛》《基督山伯爵》《双城记》等名著反复阅读,并且以莎士比亚、歌德、巴尔扎克三大文豪为典范,深入研究他们的作品,学习他们的艺术创作手法。他勤奋学习笔耕不辍,每天坚持写5000字以上,投稿时常常一次寄出几十篇小说稿件。虽然书稿被一次次退回,但他挫而弥坚,边读边写,毫不气馁。
为了把作品中人物深刻、复杂、微妙的思想感情生动、准确地反映在作品中,他努力丰富自己的语言词汇。为此,他将大字典上的词,抄在一张张纸片上,有的装在衣袋里,有的贴在梳妆台的镜框上,有的用针别在晒衣绳上,有的挂在帐子顶上……便于随时读背和积累。经过不懈努力,其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迅速提升,写作往往一气呵成。
杰克·伦敦1916年11月22日去世。在他短暂的一生中,从事创作的时间仅18年,却留下了51部作品。
[名著赏析]
寂静的雪野
杰克·伦敦
梅森一直在队伍最前面辛苦赶路。在荫蔽的坡底下,有一片密林,他们的路正从这里穿过。梅森弯下腰系鹿皮靴上松开了的带子。一辆辆雪橇都停了下来,狗全卧在雪里,一声不响。周围静得出奇,没有一丝风吹动这片结满白霜的树林。林外的严寒和沉寂,冻结了大自然的心脏,敲击着它的颤抖着的嘴唇。只听见空中有一声微微的叹息——其实,他们并没有真正听到这个声音,不过是一种感觉。接着,那棵大树,在长久的岁月和积雪的重压下,演出了生命悲剧中的最后一场戏。梅森听见了大树快倒下来的折裂声,正打算跳开,不料他还没有完全站直,树干就已经砸到了他的肩膀。
突然的危险,迅速的死亡——基德已经见得太多了!松树的针叶还在抖动,他就发出命令,投入行动中。那个印第安女人,既没有昏倒,也没有无益地高声啼哭,她一听到基德的命令,立刻把全身压在一根仓促做成的杠杆一端,来减轻树的压力,一面注意听她丈夫的呻吟。基德使劲用斧头砍树。钢刃一砍进冻僵的树身,立即发出了清脆的响声。同时,随着斧声,还听得见这位樵夫费劲地“呼呼”喘息。
最后,基德总算把这个不久以前还是个人的可怜东西放到雪里了。但是比他的伙伴的痛苦更令人难受的,是露丝脸上那种默默无言的悲伤和她那交织着希望与绝望的问询眼光。在北极地带零下65度的气温里,一个人只要在雪里多躺几分钟,就活不了的。他们立刻割下雪橇上的皮带,用皮褥子把不幸的梅森裹好,放在树枝搭成的地铺上面,并且利用那株造成这场灾难的树的树枝,在他面前生起一堆火来。然后,他们在他背后撑起一块帆布,当作一个简单的屏风,把篝火散发出来的热量反射到他身上。
只有遇到过生命危险的人,才知道什么时候会死。梅森给树压得很惨,他的右臂、右腿跟脊背都断了,他的腿从屁股以下全麻木了,内伤大概也很重。只有偶尔的一声呻吟,说明他还活着。
没有希望,也没有办法。无情的黑夜慢慢过去了。第二天早晨,受伤的人清醒过来,基德俯身过去,倾听着他悄悄细语:“基德,我算是完啦。最多也拖不了两三天啦。你一定得继续往前走!你必须继续往前走!记着,这是我的老婆,我的孩子——唉,天啊!我只希望是个男孩子!你不能再守在我旁边了——我是个快死的人,我请求你,赶紧上路吧。”
“让我等三天吧,”基德恳求着,“你也许会好起来,可能会出现想不到的事。”
“不行。”
“只等三天。”
“你必须赶紧走。”
“两天。”
“基德,这是为了我的老婆和我的儿子。你别再说了。”
“那么一天。”
“不行,不行!我一定要你……”
“只等一天。靠着这些干粮,我们会对付过去的,说不定我还会打到一只麋鹿哩。”
“不行……好吧;就是一天,一分钟也不能超过。还有,基德,别……别让我孤零零地在这儿等死。只要一枪,扣一下扳机就行。你懂的。想想看!想想看!”
“叫露丝过来,我要跟她告别。我要告诉她,叫她想想孩子,不能等到我断气。如果我不跟她说,也许她不肯跟你走。再会,老伙计,再会。”
基德利用附近的松树,很快地干着活。他把那些狗分别套在两乘雪橇前面,把所有的东西都装上去,只留下梅森身上的皮褥子。
露丝顺从地接受了她丈夫的遗嘱。可怜的女人,她受的服从教育太深了。基德领着她走到第一乘雪橇跟前,帮她套上雪鞋。她盲目地、本能地握着雪橇舵杆和狗鞭,吆喝一声,就赶狗上路了。于是基德回到已经昏迷过去的梅森身边。等到早已看不见露丝的影子了,他还蹲在火堆旁边,等待着,祷告着。在铁青的天空下,这一片凛冽的白色的寂静,显得那么冷酷无情。
一小時过去了,两小时——可是梅森仍没有死。到了正午,太阳在南方地平线下,连边也不露,只把一片火红的光照在天空里,表示了一下意思,就很快地收敛了。基德突然惊醒了,拖着脚步走到他的伙伴旁边,无奈而又悲伤。尖利的枪声一响,梅森就给弹到他的空中坟墓里去了……随后,基德鞭打得那些狗疯狂地奔腾起来,在雪野上飞驰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