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画意禅境 笔妙清心

2019-09-10木子

收藏家 2019年6期
关键词:菩萨莲花

木子

中濠典藏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主办的2019春季艺术品拍卖会,吸睛的当是明代中早期至清代初期的近20幅汉传佛教绘画珍品,所涵盖的题材丰富,内容广泛,既有诸佛、菩萨、罗汉及护法神像,又有教化引导民众的佛经故事,造型生动传神,衣纹线条流畅,服饰繁缛精致,敷色华美典丽,使画面洋溢着庄严、圣洁的气氛,具有美妙感人的教化力量。不仅刻画出诸佛菩萨度化众生的智慧与慈悲,而且寄托着包括画家本人在内的广大信众对于美好人生的心灵企盼,充分展现了明清时期中原地区佛教绘画的独有的风格面貌和高超的艺术水平,相较于同时期的佛教雕塑,有着更大的动态、抒情和浪漫的艺术感染力,令人叹为观止。

阿弥陀佛与八大菩萨

作品中央主尊阿弥陀佛为来迎相,身体向右微侧,双手结下品上生来迎印,这一形象源于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中第十九愿。阿弥陀佛发愿,往生净土之人,临终时佛菩萨及圣众等前来接迎。早期来迎图多为阿弥陀佛、观音、大势至菩萨,称为来迎三尊。随着密教的盛行,八大菩萨的信仰逐渐流行以后,亦出现了阿弥陀佛与八大菩萨的组合。阿弥陀佛螺发,正中露髻珠,面庞圆润,两耳垂肩,垂眸睇视,慈悲安详。身后负圆形头光,内穿绿色覆肩衣,右臂长垂袖口,外着鲜红色袈裟,下衣着黑色长裙,赤足立于莲花座上。顶覆华盖,华盖四周祥云缭绕。两侧各四菩萨,皆负头光,戴宝冠,饰耳珰、颈饰、臂钏、腕钏等种种严身具,下着红裙,披帔帛,赤足立于莲花座上,画面上方绘十方佛赴会而来。

八大菩萨是由观音、金刚手(汉传佛教多作大势至菩萨)、弥勒、文殊、虚空藏、地藏、除盖障、普贤构成。关于八大菩萨的图像与排列顺序,中原汉地以唐代不空译《八大菩萨曼荼罗经》流传最广,对照不空译本推知,主尊左侧四身分别是:左下方第一身观音菩萨,头冠有阿弥陀化佛,两侧有金翅乌,左手手指挟持水瓶,右手施与愿印。其外侧为文殊菩萨,二手于胸前托横持的独钴金刚杵,金刚杵细长,样式独特,仅见于汉地。身后二身,左侧为除盖障菩萨,二手持如意宝幢,其外侧可能是弥勒菩萨,二手于胸前持梵千焚,与不空译本相异,弥勒菩萨持梵焚的形象极少,仅暂定为此身。主尊右侧四身分别是:右下方第一身为虚空藏菩萨,左手置左肩侧,持如意宝,右手施与愿印。其外侧为大势至菩萨(即金刚手菩萨),头冠上有化瓶,二手持如意。身后主尊左侧为普贤菩萨,二手合十,手上横置剑。其外侧为地藏菩萨,头戴风帽,二手捧宝珠。

画面构图饱满严谨,疏朗有致,呈对称形式。采用工笔画法,用线设色浅淡,更注重大面积的平涂效果。尊像多呈四分之三侧立姿,两侧各一身菩萨取正面姿,准确自然地表现出场景的结构,沿袭了西夏至元时期中原汉地系统绘画风格。尤其是面部五官特征,唇上八字髭、下额处一抹胡须的样式,红色法衣浓艳的色泽,以及华丽的衣饰,都与西夏时期黑水城作品有异曲同工之妙。这种强烈的色彩对比,使人产生出一种尊贵高雅和极富装饰性的艺术特色。

观音与八大菩萨

作品描绘的是以三大±为中心构成的观音与八大菩萨。三大土,即以观音菩萨为主尊,并左右两侧文殊、普贤菩萨的组合,同时又受到密教八大菩萨信仰的影响,观音菩萨两侧又组合成包括文殊普贤菩萨在内的八大菩萨,是华严教学与密教思想融合下的产物。

主尊观音菩萨,戴宝冠,冠内有阿弥陀化佛,缯带在耳际后垂下。二手于胸前,左手持杨柳枝,右手托净瓶,右足在上,结金刚跏趺坐于莲花座上。面满颐厚,长眉细目,高鼻小口,体态丰盈,具有明代绘画特征。身着菩萨装,右臂上露出带白色花边的深褐色覆肩衣。外披上挂璎珞的红色天衣,下着长裙,绘墨绿色暗花,亦缀璎珞,璎珞正中装饰开敷莲花置于腿上。佩戴耳珰、颈饰、腕钏等饰物严身。八大菩萨分置两侧,各四身,头戴各式宝冠,穿内衣束带,外披天衣,下着裙。前方二身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倚座姿,内侧手伸出,未持持物,外侧手于大腿上结禅定印。文殊菩萨头冠内有一瓣宝珠,普贤菩萨头冠内有三瓣宝珠,足下踏莲花。其余六菩萨,左右各三身,交错立于身后,主尊右侧一身菩萨似为弥勒菩萨,手持龙华树叶。其外侧一身双手合十,头冠内有开敷莲花,仍为观音菩萨,但此处为八大菩萨之一的眷属身份。最外侧一身手中持宝珠,放射光芒,为虚空藏菩萨。主尊左侧后方三菩萨中,最外侧左手持梵焚,可能为普贤菩萨。主尊左侧后排第一身左手被遮挡,右手未持持物,其后一身二手合十,身份不明。两外侧画二天王,皆身着红色甲胄,披深褐色帔帛,双目圆睁,身材魁梧。左侧右手托塔为北方多闻天王。右侧二手于胸前拱手,为西方广目天王,二天王身后及画面四周有五彩祥云萦绕。画面最下方正中莲花座上置一花瓶,内现三朵盛开的牡丹花,代表莲花,放射光芒,极具汉式绘画艺术元素。

此幅作品题材稀有,充分体现了华严与密教思想体系的融合。画面为红色基调,同时搭配同类色系的暗红色、深褐色,及对比色系的墨绿色,其中主尊红色天衣最为鲜明,不仅突出了主尊的身份地位,还体现出与胁侍菩萨的远近层次和透视关系。背景上方五彩祥云色调活泼明快,承袭了元代永乐宫的画法。整幅画面构图对称紧凑,色泽莹润,装饰繁缛,线条流畅,尤以块面涂色的效果来产生结构关系。

华严三圣

华严三圣,又称为释迦三尊,即华严教主毗卢遮那与文殊菩萨、普贤菩萨三尊。画面中央主尊现圆满报身卢舍那佛,菩萨形,二手向外翻转,拇指与中指相触结印,为圆满报身佛手印,结金刚跏趺坐于莲花座上。

主尊头戴三佛冠,代表法报化三身,三身的头冠非常独特。耳际旁饰洁白的小花和缯带,缯带沿头两侧垂落至莲座上。面庞饱满,眉目细长,鼻厚口小,肌肤丰盈,着棕红色天衣,墨绿色内衣上缘装饰棕色花边,系白色腰带,两腿前亦有白色帛带垂于莲座前,极富装饰感。莲座为墨绿色.叶脉清晰,外轮廓以棕色线条勾勒,其下承方型底座,正中画一白色开敷莲花。身后负圆形头光、身光及硕大的背光。主尊左侧为骑狮文殊菩萨,游戏坐于狮背上的莲花座上,左手执如意,右手施无畏印。狮子身棕色,双目圆睁,张口露白齿,凶猛之状,鬃毛为墨绿色,四蹄踏莲花。右侧为骑象普贤菩萨,左手持锡杖,右手施无畏印,游戏坐于象背的莲花座上。座骑六牙白象头顶饰莲花,皮肤褶皱,展露笑容,戴项环、铃铛等裝饰,四蹄亦踏莲花。主尊座前有二供养天女,身着宽袖汉式侍女装,左侧二手捧香炉,右侧手持水瓶,内插开敷莲花。正中地上置盛满宝物的供左侧右手托塔为北方多闻天王。右侧二手于胸前拱手,为西方广目天王,二天王身后及画面四周有五彩祥云萦绕。画面最下方正中莲花座上置一花瓶,内现三朵盛开的牡丹花,代表莲花,放射光芒,极具汉式绘画艺术元素。

此幅作品题材稀有,充分体现了华严与密教思想体系的融合。画面为红色基调,同时搭配同类色系的暗红色、深褐色,及对比色系的墨绿色,其中主尊红色天衣最为鲜明,不仅突出了主尊的身份地位,还体现出与胁侍菩萨的远近层次和透视关系。背景上方五彩祥云色调活泼明快,承袭了元代永乐宫的画法。整幅画面构图对称紧凑,色泽莹润,装饰繁缛,线条流畅,尤以块面涂色的效果来产生结构关系。

华严三圣

华严三圣,又称为释迦三尊,即华严教主毗卢遮那与文殊菩萨、普贤菩萨三尊。画面中央主尊现圆满报身卢舍那佛,菩萨形,二手向外翻转,拇指与中指相触结印,为圆满报身佛手印,结金刚跏趺坐于莲花座上。

主尊头戴三佛冠,代表法报化三身,三身的头冠非常独特。耳际旁饰洁白的小花和缯带,缯带沿头两侧垂落至莲座上。面庞饱满,眉目细长,鼻厚口小,肌肤丰盈,着棕红色天衣,墨绿色内衣上缘装饰棕色花边,系白色腰带,两腿前亦有白色帛带垂于莲座前,极富装饰感。莲座为墨绿色.叶脉清晰,外轮廓以棕色线条勾勒,其下承方型底座,正中画一白色开敷莲花。身后负圆形头光、身光及硕大的背光。主尊左侧为骑狮文殊菩萨,游戏坐于狮背上的莲花座上,左手执如意,右手施无畏印。狮子身棕色,双目圆睁,张口露白齿,凶猛之状,鬃毛为墨绿色,四蹄踏莲花。右侧为骑象普贤菩萨,左手持锡杖,右手施无畏印,游戏坐于象背的莲花座上。座骑六牙白象头顶饰莲花,皮肤褶皱,展露笑容,戴项环、铃铛等装饰,四蹄亦踏莲花。主尊座前有二供养天女,身着宽袖汉式侍女装,左侧二手捧香炉,右侧手持水瓶,内插开敷莲花。正中地上置盛满宝物的供下穿黄色裙裤,于左腿显露。法衣色泽明艳,质地柔软,雍华瑰丽。莲座的莲瓣画青、淡黄内外两色。下承六角形方座转角处雕龙头,下方被流云遮盖。主尊前排左右为观音菩萨与大势至菩萨,后排分列十二圆觉菩萨,诸尊皆面庞椭圆形,长眉细目,鼻较宽,嘴小。蓝色发辫披于肩侧,头戴各式宝冠,穿不同颜色的天衣,佩戴五彩珠翠宝石的耳珰、璎珞、颈饰、腕钏等严身,具华丽之感。右侧观音菩萨,头冠有阿弥陀化佛,右手持净瓶,左手搭于右手之上,立于流云之中。身穿白衣,盖头顶,内着绿色上衣和红色长裙。大势至菩萨头冠上有宝瓶,二手持莲枝,莲花开敷于头右侧,上置梵荚。右肩斜披络腋,内穿淡蓝色上衣和红色花裙,围短裙,披绿色天衣。身后画十二圆觉菩萨,未标注每位菩萨具体名号, 《圆觉经>中并未提及十二菩萨的形象特征,现存遗作中亦未有统一的样式,因此较难判断诸尊身份,其中图像相对稳定的仅有主尊左侧第一身持如意的推测是文殊菩萨。此外,后排第二身手中持三瓣宝珠的可能是威德自在菩萨,主尊右侧持蓝色梵茭的可能是普贤菩萨。画面两外侧各画一菩提树,放射五彩光芒。上下画五彩祥云,承袭了元代永乐宫的风格特点。

此幅作品画面布局紧凑,色彩鲜艳,菩萨天衣多运用水调与粉质颜料,处于不透明与半透明之间,更加突显线条的勾勒,包括背景中云纹的线条亦清晰可见,用笔道劲流畅,表达出极强的装饰效果,是清代初期的代表之作。

水月观音与善财童子

汉传佛教中,水月观音为三十三观音之一,据《法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水月观音表辟支佛身。此幅作品水月观音居正中,占据画面的大部分,右手自然地搭腿上,持水晶念珠,左手扶于莲座上,散跏趺坐于金刚宝石上,前方有流水,上置观音菩萨足下所踏的二莲座。头戴阿弥陀化佛冠,正中化佛冠叶的两侧各有一金翅乌立于莲花上,金翅乌是观音菩萨所属西方莲花部的代表性乌兽。负头光,身后还有一通透的大月轮状背光,犹如满月放光,以示其现于水月之中。净瓶置于右手旁透过圆光后方的岩石上,瓶内插杨柳枝。发髻为绀青色,分三股发辫披于两肩。头冠两侧缯带扬起,缀珠串。头略向右侧,面庞方阔饱满,五官清秀,细眉敛目,下巴丰盈,脖颈三道线,神情静谧安详。肩胸宽阔,手足细腻。两肩披绿色帔帛,其上系白带,亦随风扬起,灵动飘逸。身着红色天衣,腰束帛带,边缘有金色花纹装饰带。佩戴耳珰、璎珞、臂钏、腕钏等细小五彩珠宝严身。体态丰腴,姿态自然闲适,衣纹曲线畅若行云流水,富有韵律。

画面左下角善财童子立于水中央一飘落的花瓣上,二手合十,昂首礼敬观音菩萨,请求讲法。束童子髻,髻上束红绸带。上半身袒露,戴耳珰、璎珞、颈饰、臂钏、腕钏等严身,下着红色长裙裤,腰上围淡绿色短裙。身披蓝色帔帛,与臂钏上的红色系带一同迎风而动。画面上方是护法神韦陀天,二手合十,手臂上横置金刚杵。韦陀天不仅是佛寺的守护神,传说还是观音菩萨的护法神,面若童子,身躯魁梧,威严勇猛。背景采用汉式传统的构图方法,右上角翠绿的竹林与墨绿的山岩相融,向高处伸展,左下角清澈透明的赭石色流水横向展开等,与翠竹交相辉映。色调以石青、石绿为主的青绿山水,搭配黄褐色背景及浅色流云,水中还点缀有珊瑚、珠宝,显得格调苍劲秀雅,意境交融,极其超尘宁寂之感。

普賢行愿品

此幅作品描绘的是《普贤行愿品》中的普贤菩萨及其十大行愿,画面中央为普贤菩萨乘六牙白象并四位侍从,善财童子在左下方作礼拜,与流云浑然一体。普贤菩萨呈正面,游戏坐于白象背上的高台莲花座上,左足踏莲花。右手结说法印,左手结禅定印。头戴汉式花冠,冠上垂流苏,髻项饰火焰宝珠。面庞清秀端丽,慈目垂视。身着菩萨装,丹红、石绿、石青三色为主色调,搭配土黄色络腋及白色帛带。坐骑白象侧身,身体晕染法,显得澄澈透明,十分温和,四蹄皆踏莲花座,头饰宝珠,身挂彩球。菩萨上方画华丽的华盖。前方驭象者为汉人,肤色黝黑,络腮胡,双目圆睁,身躯健壮,双手执缰,足蹬云靴。身后跟随有二侍者和一力土,侍者为佛道教混同的神将,力土头顶托大颗宝珠、珊瑚,放五彩光芒。善财童子屈身双手合十,参拜普贤菩萨,二足下亦踏莲花座。头束髻,上身半裸,着孩童装,红色裙裤外围绿色短裙,肩上同样披绿色帔帛,随风飘扬,面容清晰可爱。

普贤菩萨周围有十个圆轮,外周流云缭绕,内画普贤菩萨十大行愿。画面中十大行愿的排列顺序不十分明了,大致可以辨识的有,面对画面的左侧上数前三幅似为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忏悔业障。下方第三幅有一佛二菩萨,前方置一法轮,当为第六行愿请转法轮。画面的背景下方两侧有绿色宝树,摇曳繁茂的青色、金黄色花叶,上半部分深海蓝色的空中用交错的白色横线画行云,显得深远而明净。

此幅作品为工笔画法,用浅色勾勒线条,并以淡彩加以晕染。暖黄色祥云的基调之上,衬托出主尊形象的祥和与庄重,背景为青绿山水,整幅画面色泽典雅,绘制精细,线条流畅,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给人一种耐看的视觉效果,同时体现出清代初期社会生活的风俗世态。

西方三圣

作品描绘的主题是西方三圣,又称阿弥陀三尊,是指阿弥陀佛与观音、大势至二胁侍菩萨的组合。中央主尊阿弥陀佛,右手置胸前,手指微曲,左手结禅定印,手上置开敷莲花,结金刚跏趺坐于莲花座上。绀青色发髻,正中现红色髻珠。面庞饱满圆润,弓眉细目,五官精巧,唇以朱红色点染,具有明代早期佛陀的容貌特点。颈有三道,前胸袒露,肌肤作肉色,丰肌腴体,内着蓝色百花僧祗支,腰系帛带,右臂露出绿色覆肩衣,衣缘饰黄绣花宽边,外穿红色袈裟,法衣皆质地轻柔,色彩明艳,下摆自然地铺在莲座上。袈裟下摆露白色下裙,饰有绿色百折花边,并缀红色和蓝色宝珠,尽显雍容尔雅之美。莲座为单层仰莲莲瓣,莲瓣内绘橘红色花纹,边缘画青色,有汉式漆器描金的质感。下方六角束腰雕花莲座,前方垂璎珞,璎珞相互连接,围绕金刚宝座一周,华丽繁复。正中有二力土,形象矮小,怒目圆睁,各用内侧一肩膀扛台座,赤裸上身,肌肉有力,帛带飞扬,气势威猛。二力士中央有一莲花,内盛宝物,座底上下两层小方格内饰花纹,其间有单层覆莲,样式皆与宝宁寺壁画如出一辙。左侧为观音菩萨头冠内有阿弥陀立佛,左手提净瓶,右手置胸前,小指上翘,若兰花指。丰颐秀目,发髻附耳发,耳珰、腕钏、臂钏、项饰等饰各种珠宝。上身半裸,肩覆巾帔,长拖至地,下身著裙,腰部外裹短裙,束装饰带,腹前着各式罗帛层层堆积,跣足立莲台上。大势至菩萨立于右侧,右手持莲枝,莲花开敷于头侧,其上置梵焚。眉分翠柳,目绀青莲,柔软的绸裙包裹丰体,更显华贵。二菩萨的身后为护法神韦陀天及梵天,汉传佛教中韦陀天通常表现为印度韦陀天与道宣梦感的韦将军合体。二手合十,手臂上横置金刚杵,双目仰视主尊。梵天戴三叶宝冠,女相,着漢装,头顶上方撑荷叶。主尊身后还有二身供养菩萨,着侍女装,左侧手持如意,右侧二手合十。除了梵天,各尊皆负头光,主尊身后硕大的身光亦将画面主体突出出来。背光周围五彩流云缭绕,上方左右各有一如来从天空中降临赴会。云纹的表现与元代永乐宫壁画有异曲同工之妙。画面采用工笔画法,线条柔软有弹性,蕴含内力,色相和色度的协调统一,彰显出金碧辉煌的富丽感。榜题有“大明宣德五年为/慧海禅师作沙门持净叩白/永持法门广结善缘沭手画”,为明代宣德年间的典范之作。

(责任编辑:李红娟)

猜你喜欢

菩萨莲花
菩萨
赌徒求佛
莲花岛再见
古柏
国宝的传说
佛像面前的菩萨
让莲花自由开放
生气的狼
社会意识与菩萨造像的演变
计高一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