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模型建构在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中的应用
2019-09-10刘振
刘振
摘 要:概念模型指通过分析大量的具体形象,分类并揭示其共同本质,将其本质凝结在概念中,把相关对象的关系用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来表述,用文字和符号突出表达对象的主要特征和联系。概念模型的建构可以把原本零碎的生物学知识按照内在的联系归纳成知识网络,本文以《有机化合物及生物大分子》的复习教学为例,谈谈概念模型建构在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中的应用。
关键词:概念模型;解读教学;教学过程;教学反思
一、研究教材,解读教学内容
《细胞的分子組成》是高中生物学必修1模块的第一章内容,教材所传递的知识的难度并不大,本章知识学生在高一或高二上学期已经得到比较系统的学习。分析近些年的高考试题,不难发现这部分内容并非考查的重点,因此,在高三的复习讲授过程中,本章内容的复习,教师通常会认为学生学习起来很容易,从而快速简单的复述过去。由于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细胞生物学的研究也进入了分子层面。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学生将在微观层面上,更深入地理解生命的本质,了解生命的物质性和生物界的统一性——结构与功能的统一,部分和整体的统一等,有助于学生自主养成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核酸和蛋白质的有效学习,可以为必修2模块中“遗传的物质基础”的学习铺垫。高三第一轮复习,通过对本章的有效复习,可以让学生无论从对知识体系的内部联系的理解上,还是对良好的复习方法的掌握上都打下很好的基础。
二、依据考试大纲,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
知识目标:学生通过比较记忆说出各种有机物的元素组成、基本单位、结构与功能。
能力目标:学生通过概念模型的建构、展示、评价、完善、总结等课堂活动,学会运用文字、符号、图形等表达元素将各种有机化合物和生物大分子之间结构与功能上的区别与联系,科学系统并且简单扼要的直观呈现出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在各大类有机物的比较学习中,认同生命的物质属性,认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形成结构与功能统一性的科学思维。
为了达成上述三维学习目标,在生命的物质由简单到复杂的形成历程的本质下,可将概念模型的构建思路图设计如下:
三、概念建构,解决教学重点和难点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过程中,对于模型的建构并不陌生,如真核细胞三维结构和DNA双螺旋结构的物理模型、细胞增殖过程中DNA、染色体数量变化的数学模型、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过程的概念模型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必对模型及概念模型的定义具体解释,只需引导学生学会应用概念模型进行知识内部联系的系统整理。
重点分析:
1.组成生物体的有机化合物的元素组成。
2.四大类有机物的结构和功能。
难点分析:
1.组成蛋白质的结构单位——氨基酸的化学结构特点,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及其与功能特点的相互关系。
2.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核苷酸的结构特点,核酸的种类、结构特点和主要功能。
学生任务一:学生阅读教材糖类相关内容,依据如下模型进行相关概念建构。
经由学生分组自主建构、小组呈现成果、互评提出建议、教师指导、修改完善等环节,最终呈现概念模型如下:
学生任务二:阅读教材中蛋白质和核酸相关内容,结合必修2中关于基因的表达过程相关知识,构建关于核酸与蛋白质相关概念模型,归纳如下:
四、教学反思
通过概念模型建构的方式对《有机化合物及生物大分子》一节内容的复习,为学生创设了一种互助合作的学习氛围,学生在建构概念模型的过程中对具体知识点的掌握更加牢固,更重要的是通过将零碎的知识点进行串联整合,实现由点到线、由线到面,使学生更清晰认识和理解生物知识的内在联系。
同时,教师也在教学过程中突出了有关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互助等高中生物课程理念,有效地落实了既定的三维教学目标,顺利的解决了重点与难点问题。
当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也会遇到了一些问题,由于学生对概念模型的构建的具体方法不够了解。比如,不知道该使用什么符号、图形,部分小组使用了通篇文字说明的方式或列表的方式,导致概念模型不够简练;不知道概念相关内容延伸的深度与广度如何把握,有些同学将几个概念简单罗列之后就不知道还可以添加什么内容了,而由于生物知识具有或直接或间接的普遍联系,部分学生又将太多各个章节的知识复杂的整合到一齐,消耗了太长时间,且容易偏离本节课的复习重点。另外,作为教师,由于担心课堂不易把控,给学生自主构建的空间还不够大,不少情况下充当了领导者而不是引导者。
在生物课堂中,教师应注意把握好引导性和开放性,坚持让学生自己做学习的主人,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互助讨论等方式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在概念模型构建的方法策略上给予指导,在实施过程中及时进行点拨和引导,这样,学生会主动思考探索,从中真正领悟和形成自主构建模型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中热点题型专攻的教学策略[J].孙立华.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05)
[2]概念模型教学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以“生态系统结构”一节为例[J].朱晓燕.生物学教学.201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