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增长新常态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9-09-10高镜雅

大东方 2019年6期
关键词:新常态改革

高镜雅

摘 要:全球化经济时代已然到来,可以发现在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经济有着高速的增长,并且在这一时期内我们可以看到配套政策较多,往往有着高投入的特点,在耗能上也相对较多,国内生产的商品在出口率方面也较高,这些相关政策都对市场需求产生了刺激性影响。在经济增长速度不断加快的同时,国民成功收入已经达到了中等水平,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经济增长的整体质量并没有实质性上的提升,国民经济依然存在着结构性问题。因此,本篇论文首先介绍了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前景,其次分析了在经济新常态下供给侧结构中存在的相关问题,最后提出了在经济新常态下进行供给侧结构改革的相关对策,对我国今后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有着建设性意义。

关键词:经济增长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改革;结構性;新常态

在当下的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增速已经更换了另一个档次,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进行很大程度上的结构性调整,进一步调整政策方向。在整个调整过程中,可以积极改变整体的经济结构,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市场中的生产关系,进一步发展中国的生产力,突破当下中国所面临的经济发展瓶颈,提高经济整体发展的质量。

一、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前景分析

在进行经济结构性改革的过程中,需要对新常态下的经济发展前景进行分析。在相关的文献阅读中,可以发现有很多观察视角可以对其进行描述。有的学者从经济自身的发展逻辑进行了分析,并且在经济发展前景的分析过程中,对新常态下的经济增长速度进行了说明,指出当下中国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经济增速下降的情况,但是经济增长速度下降并不代表着经济增长不存在发展的潜力,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可以发现中国在投资方面仍然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在商品消费方面以及外贸发展上仍有着极大的发展潜力,在后续的研究过程中,可以进一步发现当下中经济增速下降的原因所在,即经济的潜在增长率进一步下。在这种情况下,说明仅仅依靠单方面的政策激励并不能激发市场的活力,应该对原来只在市场需求方面的政策进行补充,进一步在经济增长过程中释放改革过程中出现的红利[1]。除此之外,在当下中国新的经济发展常态下,要在进行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进一步保证经济增长的过程中的质量。在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要改变经济增长的驱动方式,在传统的经济建设中往往以投资进行驱动,在当下的中国社会中应该更多以技术创新来驱动经济增长,以及通过扩大内需来驱动经济发展。

二、在经济新常态下供给侧结构改革要面对的问题

(一)资源的配置范围不明确

在当下的经济增长过程中,可以看到供给侧改革面临着资源的配置范围不明确的问题。中国的经济体制为混合所有制,市场与政府在资源配置中都有着较为重要的位置。两者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市场表现了在资源配置过程中的灵活性,可以有效的根据市场需求进行资源配置,政府在资源配置的过程中起着总体控制的作用,具有很强的可靠性,两者在理想的构想中是相互协调的。但是在实际的供给侧结构改革过程中,可以发现两者的配置范围较不明确,两种资源配置的手段在管理边界方面出现了混淆。比如在整个供给侧改革的过程中,发现一些公益项目往往难以用市场手段实现,应该利用政府手段进一步完善资源的合理配置,这些领域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有很大的作用,比如环境治理以及民生保障等。

(二)市场中过剩产能较多

在经济增长进入新常态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面临的另一个问题是市场中过剩产能较多。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在新一轮的结构性改革中已经将发展方针放到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并充分发挥市场的引导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最大程度上发挥政府的推动作用,可以看出整个改革过程中企业为改革主体,结合相关的市场机制以及经济方面的法律法规,进一步优化企业的生产结构,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发现市场中过剩产能较多,并且严重影响着新增产能的发展,在化解达不到相关标准的过剩产能时,往往会花费大量的经济资源。在这种情况下要在最大程度上鼓励过剩产能企业的进行改革,并且在经历重组之后,推动整个行业的转型以及升级[2]。

三、在经济新常态下进行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对策

(一)优化资源配置结构

在经济增长新常态下,可以在进行供给侧改革的过程中进一步优化资源的配置结构。在市场方面,可以进一步进行产业结构的优化工作,在这个工作过程中,可以将规划第三产业作为重点所在,可以进一步提高它在其中的占比,在第三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可以进一步发展互联网金融产业,将资源向这一方面倾斜,另外也要推动工业设计以及信息技术软件的发展,保证在优化产业结构的同时,将资源进行最有效的合理配置,传统的经济增长中对于产业分布过于粗放,不利于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在政府方面,可以对第一产业进行有效的资源配置,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推动国内的就业进一步发展,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推动经济的增长,在资源配置结构分配的过程中,可以对农村的劳动力进行二次的职业培训,保证其有着较强的专业技能,推进整个中国城镇化的建设进程,提高整体工作人员的技能水平[3]。

(二)推进企业产能升级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过程中,要积极推进企业产能的升级工作。在一些传统产业中,其产能过度剩余,因此必须对传统产业进行相应的产能升级工作。传统产业在整个中国的经济体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在生产要素的成本上较低,在技术要求上也普遍较低,在进一步研究过程中发现其缺乏一定的创新机制,导致其在后续的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中需要很大程度的改造。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需要在进行产能升级的过程中,进一步分析产业所在的市场情况,并且积极以多样化的产品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在产品不断优质化的过程,企业的市场生产技术也会得到更加顺利的发展[4]。除此之外,国家要在改革过程中进一步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方面的改造,并且在最大程度上加大生产技术的创新资源投入,进一步优化企业产品的生产工艺,促进产业之间进行融合发展,创建企业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平台,保证新兴产业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进行产能升级,转变相应的企业盈利模式,推进企业的绿色化发展。

综上所述,在经济增长进入新常态的情况下,要以提高经济增长为目标,积极应对供给侧改革过程中发生的问题,比如资源配置过程中范围不明确以及市场中过剩产能较多的问题。在后续的改革过程中,可以进一步优化市场配置以及推动企业的产能升级,保证经济增长的高质量进行。

参考文献

[1]任红梅.马克思供给需求理论视角下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D].西北大学,2018.

[2]姚玉琼.经济新常态下安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7.

[3]李跃进.浅谈马克思经济周期理论与中国经济新常态[J].现代经济信息,2017(3).

[4]彭金菊.马克思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关系的原理及其在经济新常态下的现实意义[J].经济学家,2018(5).

(作者单位:华北理工大学)

猜你喜欢

新常态改革
THE XIAOGANG EXPERIMENT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
“改革”就是涨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