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谭勇二胡作品《康巴弦子》的创新性

2019-09-10谭乔馨

大东方 2019年6期
关键词:创新

摘 要:《康巴弦子》是谭勇先生2008年发表在《音乐创作》第六期的二胡作品,这首作品是作曲家用“二胡与舞蹈”的形式创作的,采用了藏族“萨拉堤”的音乐素材,由此整首作品充满了热情、欢快的气氛,作曲家通过自己新颖的乐思和独特创作手法,创作了这首极富吸引力和感染力的二胡作品。

关键词:谭勇 《康巴弦子》;音乐素材;作曲技法;演奏形式 创新

一、旋律素材的选用与加工创新

巴塘是汉族文化与藏族文化的交汇地,在复杂环境和多元文化的影响下,巴塘地区的音乐独具特色。谭勇先生创作《康巴弦子》也受蜀派二胡音乐选材影响,选用了四川少数民族中藏族地区的巴塘弦子“萨拉堤”作为音乐素材,巴塘弦子是流传于康巴藏区的一种民间歌舞艺术,是集歌、舞、乐的一门综合艺术,是藏族音乐、文化的重要表现,具有广泛的群众特点,是群众随意的、即兴的娱乐,体现了他们积极乐观生活的态度。弦子音乐,是藏族人们用藏族的一种胡琴,相当于二胡,充当伴奏,人们在乐器的伴奏中载歌载舞,由于音乐的随意性和即兴性,旋律、节奏由乐手带领,巴塘弦子的歌舞高潮也由乐手引入。在康巴藏区,人们有着粗犷豪迈、不拘小节的性格,但同时他们也有细腻、感性的一面,巴塘弦子就把他们这一面给体现出来了,每逢佳节时期,宾客、亲朋相聚,人们拉起胡琴,唱歌跳舞,愉快的表达自己的心情。

巴塘弦子音乐独具魅力,流传非常广,弦子歌舞最常用羽调式,《康巴弦子》借鉴运用它的调式,音乐优美动人。二胡与藏区的胡琴虽都属胡琴一类,但还是有着不同,藏族胡琴称藏弦胡,在藏族,常由一位或多位演奏者站在队伍前列演奏藏弦胡,边奏边唱边跳,起到带领的作用,而二胡在成为独奏乐器之后,常用于独奏,少与声乐、舞蹈合作,而是注重旋律的发展。谭勇先生创作的《康巴弦子》就使二胡借鉴了藏弦胡的演奏特点,使音乐与舞蹈结合,拓宽了二胡的表现力。

好的音乐素材必然要经过加工,才能使音乐与众不同,否则音乐将会毫无新意,并且相似性太强的音乐是不能以它本身的特點去打动、吸引大众的;但如果作品脱离音乐风格本身,同样也会使音乐脱离大众,不被接受。

谭勇先生在选定好西藏巴塘弦子“萨拉堤”作为《康巴弦子》的音乐素材后,融入自己的想法,加工音乐素材,对乐曲进行创作。巴塘弦子的演奏乐器是藏弦胡,由于藏弦胡使用的是粗弦,按弦的面积大,在演奏时,需要演奏者按弦的力度强,所以会使音乐的强弱变化不明显,二胡的弦比较细,音准比牛角胡更好把握,在这一方面,作曲家保留了二胡按弦的力度,使音乐表现的更加灵活。拉藏弦胡一般局限于一个把位,所以演奏者常把大拇指吊在琴轴上,在跳动时能更好的控制乐器,更方便的运用打音等技巧,作曲家为把巴塘弦子的音乐特色更好的表现出来,在创作《康巴弦子》的旋律时,用了一些装饰音、颤音、波音等技巧。作品除了引子部分的节奏是自由的,其它部分由四四拍子贯穿,音乐舞动的节奏感强烈。

二、作曲技法的创新

谭勇先生使用了近现代作曲技法创作《康巴弦子》,使作品符合时代发展,具有近现代音乐特征。近现代作曲技法吸收借鉴了西方的作曲技法,而西方音乐具有丰富的调式调性,和声音程变化多样,用在二胡上,会使二胡音乐独特新颖。中国传统音乐注重音乐的意境与情感的表达,西方音乐则注重音乐的严谨,把这两者相结合,能使音乐结构完整的同时,让音乐中的情感很好的表现出来。作曲家不断探索音乐的发展,创作《康巴弦子》时,在民族、传统的音乐上进行创新,使康巴音乐有特点的音型、节奏贯穿全曲,但又不失现代音乐意味,运用近现代作曲技法使旋律、和声等更加丰富,同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演奏的难度,演奏者需要更好的把握旋律的流动,把音乐的魅力体现出来。

作品的整体发展跟音乐体裁有很大关系,《康巴弦子》运用的是单主题变奏曲体裁,“变奏”源于拉丁语,是变化的意思,在音乐中,变奏则是指根据音乐主题的基本特征,作曲家自由发挥,使作品的每一乐段都在主题的基础上,变化多样,各不相同。在西方音乐中,最早是固定低音变奏曲,发展到近代,变奏的方式多种多样,变奏能使音乐的主题不断出现,加深听众的印象,同时又不会使听众感到乏味,因为每一乐段都有其独特的发展。

在中国传统乐器二胡上运用西方体裁,这将会与中国传统乐曲体裁相碰撞,对比这两种曲体,虽然它们形成和发展的时间、地点不同,但还是能够发现两者之间存在着很多相似之处,在中国,民间音乐常用加花变奏的方式促使旋律发展,在西方,变奏曲也是用不同技法促使旋律发展,无论中国还是西方运用的变奏曲体,都是由作曲家按照主题的统一乐思,对音乐进行变化反复的创作组成一首作品。在作品中,西方体裁在原始音乐素材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而中国传统乐曲体裁的本身具有浓郁的民族特点,两者结合并不会互相排斥使音乐不协调,而是能很好的融合在一起,促进作品整体的发展。

《康巴弦子》的引子部分运用的是中国音乐具有特色的散板,而后运用了变奏手法发展乐曲,作曲家结合运用看似不同的中国传统曲体与西方曲体,经过创新,把中西方音乐完美的结合起来,使作品中的每个乐段很好的连接,呈现出优美流畅的音乐。

三、演奏形态的创新

我国传统的二胡演奏形态是坐姿演奏,演奏者把琴筒放在左大腿根部,坐在凳子上容易保持平衡和稳定,能够让左手自由灵活的换把,右手也有支撑点能够灵活的换弓。谭勇先生为了使《康巴弦子》更接近巴塘弦子的音乐特色,使二胡旋律与藏族舞蹈更好的融合,选择站立式演奏来展现载歌载舞的音乐,演奏者会在腰间系上一根腰带,琴筒下方固定一个挂钩,把挂钩挂在腰带上以固定二胡,这种演奏形态让观众耳目一新。

参考文献

[1]谭勇,胥必海,孙晓丽.西部民族域内胡琴衍变融合录[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1:65—89.

[2]张焰刚.长弓划出亮丽人生——记民盟盟员、著名青年二胡演奏家谭勇[J].四川统一战线,2000(09).

[3]谭勇.胡弓天籁谭勇乐论文集[M].成都:四川出版集团·四川民族出版社,2005:17、18.

[4]林阳地.创新寄于欢愉意蕴出于尺幅——二胡曲《康巴弦子》管窥[J].四川戏剧,2009(05).

作者简介:

谭乔馨(1994.4-),女,汉族,四川绵阳人,硕士研究生,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音乐与舞蹈学专业,研究方向:器乐演奏与教学。

(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猜你喜欢

创新
号脉时代盯热点 做足内涵多深意
职业能力视角下的高职语文教学策略探讨
基于学生就业导向的中职物流管理教学研究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论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理想信念教育的新思路新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