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表演活动的艺术价值研究

2019-09-10裴玥徐建彬

大东方 2019年6期
关键词:艺术价值研究

裴玥 徐建彬

摘 要:音乐创作的基本要素构建了音乐表演的基本基石:节奏、曲调、和声、力度、速度、调式、曲式、织体等等,这些“形式要素”铸造了音乐的表演手段。音乐表演活动的艺术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应根据什么标准评价音乐表演活动的艺术价值?对音乐表演活动的评价是否存在客观标准,如何看待评价结果呢?因此,研究音乐表演活动的艺术价值对音乐表演艺术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音乐表演活动;艺术价值;研究

引言

音乐是精神的载体,其价值只有通过音乐表演活动的形式才能与客体的欣赏活动和审美观联系起来。究竟以什么评价标准评判音乐表演活动的艺术价值呢?本文将从音乐表演活动的艺术价值,音乐表演活动的艺术价值标准,音乐表演活动艺术价值的评价,以及音乐表演活动艺术价值的充分展现等方面,探讨音乐表演活动的艺术价值。

1 音乐表演的内涵

音乐表演是通过乐器的演奏,人声的歌唱,以及包括指挥在内的多种艺术手段,辅以灯光道具等视角效果,将乐曲用具体可感的音响表现出来,传达给听众,以发挥其社会功能。它是音乐创作与音乐欣赏的中介,是音乐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指挥家、演奏家、歌唱家等通过自己的艺术实践,对乐曲做出不同的解释和表现,从而给听众以不同的影响和感受。在音乐发展史上,很多世界名曲开始并没有几个人知道,后来通音乐表演才让曲子受到广泛的关注,由此可见,音乐表演在音乐发展中的重要性。

2 音乐表演活动的艺术价值评价

通过上述分析可得,对音乐表演活动的艺术价值评价是认识主体根据评价标准,对音乐表演活动的艺术价值进行主观判断的过程。这一过程以认识主体对音乐表演活动的科学认识为前提,以社会发展需要和先进人民群众的审美需要为客观依据,是评价主体的主观意识与音乐表演活动艺术价值客观标准啮合程度的鉴定过程。这一过程不是纯粹的评价者的主观判断,而是评价者主观意识与客观评价标准的统一。对音乐表演活动的艺术价值评价的尺度:应用两杆标尺来量度,一杆标尺是世界音乐文化的先进水平,一杆标尺是先进人民群众对音乐表演价值的内在需求。音乐表演活动的艺术价值研究在前面论述中我们已提及,因先进人民群众对音乐表演活动的艺术价值内在需求具有历史性和相对性,其中包含着相对的主观的因素,因此,音乐表演活动的艺术价值评价还具有两方面的特征。对音乐表演活动的艺术价值评价,通常以评价主体的经验判断为基础,因为音乐表演活动是通过音响组织,对音乐作品所蕴含的“内在秩序和复杂结构”直观地表现出来,大多数欣赏者(专业人员除外)无暇也根本不具备对作品的结构和表达技巧进行理性分析的能力,往往凭直观的经验作出判断。

3 音乐表演活动艺术价值的充分展现

3.1音乐表演活动中的“情理之中”

从人类活动的目的和任务来看,音乐表演活动是通过音响形式,将作曲者创作的书面曲谱与听众的音乐审美价值标准建立联系,因此针对某具体音乐作品的音乐表演活动,应符合创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内容和情感成为对音乐表演活动审美评价是否符合“情理”的标准之一。由于人类共有的心理、生理特点及认识规律动,人们对音乐表演活动的组织与审美评价存在着共性。其一,音乐表演者在组织音响感性样式时存在一定的共性,正如亨德米特说的:“音乐无他,张驰而已”,在音乐表演活动中,不论是整体安排,还是音色组织都离不开对比;其二,评价主体对音乐作品的审美评价中,存在客观的共性,比如,紧张与松弛是音乐审美体验中主要的心理现象,在音乐审美中形成一对相互依存的范畴;第三,在音乐表演活动中,不论作曲者将创作意图隐含在乐谱中,还是隐含在背景资料中,审美主体对作品的认识和理解都存在共性的普遍的认识,例如人们可从肖邦《革命练习曲》中感悟到苦痛、悲愤、抗争等风格。这些共性成为对音乐表演活动审美评价是否符合“情理”的又一标准。

3.2音乐表演活动中的“意料之外”

音乐表演活动中的“意料之外”就是指表演者呈现的音响样式超出评价主体的审美预期,其对音乐作品的个性化处理让评价主体始料不及,或者说音乐表演活动呈现的音响样式是超常规的,甚至是“偏离”的。“意料之外”是对音乐表演活动的艺术价值评价的重要考量因素。由于音乐乐谱文本的标记具有空缺性,音乐表演的音响特征因素与乐谱标记不是一一对应关系,而且有的乐谱标记还具有多义性,许多音乐符号标记在转化为音响过程中可能有多种的含义,在进行表演活动时还需表演者根据其自身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对音乐作品的音响特征进行个性化构思、设计与呈现。音乐表演活动的个性化特征主要表现在表演者对音乐作品的速度、力度、音色等因素的把握与处理上。因此,音乐表演活动在追求“情理之中”效果基础上,还需要达到“意料之外”的效果。如果表演者对音乐作品缺乏“意料之外”的音响处理,而始终处于评价主体的预期之内,就会让人感到平淡、枯燥、乏味,难以激发继续欣赏的兴趣,音乐表演活动的创造性就难以展现。为充分展现音乐表演艺术行为的创造性,音乐表演者必须在对曲谱文本充分理解基础上,进行再加工、再创造,即表演者应根据自身的个体因素(包括个性、时代特征、地区差异、审美情趣、审美经验、审美理想等因素)理解音乐作品,通过音色、速度、力度等表情因素所做出个性化的处理,让音乐作品呈现出具有独特意味的音响样式。例如:对于一个上行的音级,随着节奏的不断密集和低音声部同向进行的加强,一般的评价主体可能做出最高点应属最强音的预期,然而,如果音乐表演者反其道而行之,而采用渐弱的力度进行,在最高点变为最弱,创造一种飘然而去意景,这一力度处理就超出了评价主体的审美预期,达到“意料之外”的艺术效果,給人一种新奇的感受。

结语

音乐表演多元化是音乐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因而,音乐表演的多元化发展与当前人们精神世界需求结构变化是息息相关的,在当前音乐表演向多元化方面发展的情况下,我们要积极面对当前多元化带来的困难,调整自己的心态,改善音乐表演的客观环境,打破传统音乐的固定模式,不断提升表演者的综合素质,对不同民族,不同国度的音乐资源的进行优化和整合,推进音乐表演向多元化方向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彭云.论地方本科院校音乐表演专业人才的教学[J].科技视界,2014(30):62.

[2]秦露.试论合唱表演的体态表情[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1).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佳木斯大学)

猜你喜欢

艺术价值研究
公司研究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赏析电影中的音乐
大型黄梅戏《余三胜轶事》艺术成果评析
浅析现代包装插画设计的商业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