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知行合一”思想对当代大学生担当精神培养的启示

2019-09-10董颖超

大东方 2019年6期
关键词:知行合一启示

摘 要:本文首先简单阐述王阳明“知行合一”思想的内涵,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的担当精神现状。最后,结合“知行合一”思想的启示,提出培养大学生担当精神的具体途径。

关键词:知行合一;担当精神;启示

“知行合一”思想是中国明代思想家、教育家、军事家王阳明先生的重要思想贡献。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赞赏“知行合一”的思想,在各种场合加以引用,2018年5月2日,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的讲话中指出要联系实际,做到知行合一、格物致知、学以致用。当代大学生既要努力培育为国担当的壮美情怀,更要脚踏实地地务实准备。既要积极地积累为国担当的真实本领,更要无时不刻地寻求青春报国的各种机会。既要把为国担当作为自己实现个人价值的初心,更要集聚周边各种力量形成强大的正能量。

一、当代大学生担当精神现状

从我们调查情况看,当代大学生求知若渴,不断追求自身价值的实现,思想活跃、眼界开阔,把努力求知与为国家服务使命紧密相连。这股主流清晰可见,而部分青年大学生也存在着担当精神不足的现象。

1、存在轻社会和集体利益的现象。

当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部分学生会毫不犹豫的首先考虑个人利益,缺少个人牺牲精神和将心比心的精神,当某件事情牵涉到自己的利益相关是,会变得非常敏感冲动。考虑学生活动时,会计算自己会有多少损失,在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冲突时,主动承担的社会主人翁思想淡化,不能担当起历史使命。

2、存在自我认知能力低,缺乏青年应有的朝气的现象。

在校大学生还比较单纯,思想简单,因为还未社会,想法有时过于美好和理想,不能正确做好学校和社会的衔接,理想和现实的衔接,变得“无事可做”“无人可爱”“无未来可期待”,缺乏对使命的担当。

3、存在缺乏主动承担的勇气。

当代大学生在遇到困难时,有些人就缺乏承担的勇气,比如,在遇到比较难的考試科目或者学术问题,不是努力地去钻研和乐观的迎接挑战,而是选择了放弃和逃避,而且心灵较为脆弱,抗压能力不强,做错事少做批评就自暴自弃,一蹶不振,甚至直接得了心理疾病如:抑郁症,焦虑症,做出对自己,家庭,社会不负责的行为。

二、“知行合一”思想对培养大学生担当精神的启示

1、必须强化厚植基础,在心上下功夫

青年大学生必须肩负起对历史的担当,政治的担当,责任的担当,使命的担当,为将来走上社会,迎接挑战做好全方位准备。一要坚持理想信念,这是人生的航标灯。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立志不是一瞬间的事情,不是今天说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明天就不再提及,"立志者,长立此善念而已"立志是要坚持自己的理想信念,并且是正确的理想信念,有了明确而长久的目标,人生就变得有事可做,有奔头,从而才会一步步去实现自己的理想。二要坚持道德修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中国人的传统思想,想要在天下弘扬道德思想的人,要先治理好国家,想要治理好国家,就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想要管理好家庭就要先修养好自己的品性,想要修养好自己的品性,就要使自己的内心端正,要想端正自己的内心,就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自己的意念真诚,就要去获得知识,而获得知识的途径就是去认识研究万物。探究了万物才可以获得知识,学到了知识意念才会真诚,意念真诚了才会端正内心,内心端正了才能修养好自己的品性,修养好自己的品性才可以管理好自己的家庭,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才可以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以后才可以使天下太平。

2、必须强化见言见行,在实践养成上下功夫。

真知真行,浅知浅行,以知促行,以知见知,实践养成工作至关重要。一要高度重视学校互联网管理。新时期互联网管理不仅仅是也要学生明辨是非这么简单,同时要发挥"互联网+教育"的功能,可以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课程传到慕课、微课等教育平台,从而让学生在更轻松的环境下学到知识,也树立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同时也重构了师生关系,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使课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增加互动,网络课程也降低了教学成本,"互联网+教育"使学生增加了探索知识的主动性,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分散学习个体学习转化为合作学习集体学习。二要高度重视师资力量建设。首先要加强大学老师的政治建设。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优良校风和学风;其次要加强大学老师的业务能力,老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也",因此老师知识面的是否广博,授课方式是否正确影响到学生的知识学习,我认为要定期对大学老师的业务进行考核和监督,杜绝"水课",使高校教育质量能够有所提升第三要加强大学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渠道建设,配强配好辅导员,做好学生"知心大姐姐",重视学生党校工作,强化规范老师的"一岗双责"工作,既育书又育人。三要高度重视学校社团建设。学校的社团多偏向于与潮流接轨,而缺少了回头看与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接轨的社团,可以组建"王阳明心学社"等社团,多了解中国古代思想家的思想,并且开展知识问答,辩论赛等活动,使得这些思想渗透进学生的内心,增强学生的知识储备,文化积淀,从而也吸取精华,树立正确的三观,担当起青年应有的责任,成为国家的顶梁柱。四要高度重视学校和社会联动。学校的教育是有时间和场地的限制的,而社会上的教育与学习更加具备实用性,社会的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补充,新时期的教育不是空洞的说教,更要加以实践,社会的政治、经济,心理、大众传媒和家庭影响对个体成长是逐渐渗透的,是"润物细无声"的,加强学校和社会联动,可以使学生将所学变为所用,更具互动性和创造性。五要高度重视优秀毕业生的反哺功能。每年都有不少优秀毕业生从学校离开,但很少有优秀毕业学生在工作几年后回母校讲述自己在社会上的经历和经验,这就没有发挥优秀毕业生的反哺功能,优秀毕业生应该在毕业后多回母校传授自己在社会上的经历,从而促使下一届毕业生更快地适应社会生活,少走弯路,提高下一届毕业生在社会的工作、生活质量,增长社会理论经验,少走弯路,另外,高校优秀毕业生也可以留校作教师或者辅导员,增强学校的教育建设。

参考文献

[1][M]《致良知是一种伟大的力量》第235页【54.2】 东方出版社;

[2]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北 京:北京新华社,2018.5.2

[3]王守仁著,吴光等编校.王阳明全集(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4.

[4]陆文敏.“知行合一”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及其实现路径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o13(4).

作者简介:

董颖超(1997),汉族,浙江宁波人,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

(作者单位: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

猜你喜欢

知行合一启示
“知行合一”的精诚德育探索
独立院校艺术类毕业实习与校企合作改革的研究
立“三者”,提升“两学一做”实效
如何在小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商业银行受余额宝的影响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