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励志教育

2019-09-10赵雪梅

大东方 2019年6期
关键词:励志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赵雪梅

摘 要:目前来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经济全球化已经发展到一定规模,随之而来就使得绝大多数的大学生思想观念、价值趋向发生明显的改变,大学生思想活动的主体独立、选择多变的特点更加突出。具体来说当代大学生的主要思想潮流是积极向上的,然而仍然有一部分的大学生存在着政治信仰不强、价值取向存在偏差、缺乏相应的学习动力等现实问题。

关键词:励志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内容

当代大学生是属于一个知识型群体、发展性群体,另外,当代大学生又具有很强的变动性与可塑性,具体表现为大多数的大学生并未很成熟的认知方式、情感归属、心理状态等,在诸多因素的背景影响下,部分大学生或多或少都面临着不少问题,而这些问题也是有很多因素所决定的,而最主要的原因是很多大学生在人生意义、价值目标与自我认同这些方面产生迷茫甚至危机。本文主要围绕就励志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作简要分析。

一、大学生励志教育的重要性

(一)这是培养大学生独立人格、保证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大等一些不良风气逐渐蔓延,大多数的人民会过多的追求金钱和而导致精神文明缺失。在这样特殊的环境下,大学生具体表现为精神的缺失。而具体原因主要是因为大学生会过多的追求物质利益,而缺少理合理的人生目标和精神追求[1]。通过加强励志教育,能够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新年,加强内在的道德修养,这样才能够真正全面提高大学生素质。

(二)这是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关键点

教育的主要教学目的是保证教育对象能够自己教育和提升自己。励志教育简而言之就是要让教育对象能够清晰地认识自我、提升自我。大学生是社会生活的主角,他们的的人生观、价值观能够直接影响到高校思想政治教学效果。这是高校和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而这对于高校的教育工作者有着无可退休的责任。加强励志教育就是要充分肯定大学生的个性特点,这样才能尽可能地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大学生的创造力,这样才能树立一个正确的理想信念。树立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人生观,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三)这是符合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社会目标的实际需求

当前,我国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这需要成为大学生的共同理想和追求。加强励志教育,能够增强大学生开拓创新、探索未知世界的信念和积极性。要想真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保证党和国家的稳定发展,这就更需要在大学生教学中加强励志教育[2]。

(四)这是符合全球化发展趋势的最佳选择

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推进,国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更加频繁,这就在不经意间推进着高校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然而随着一些西方的文化冲击大学校园。很多大学校园里呈现出多样化的西方价值观、人生观,大学生由于受到西方文化影响,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有些大学生理想信念变得消极,甚至有些大学生开始对社会主义信念不坚定,导致精神迷茫,理想信念缺失。因此加强励志教育能够让大学生更好的鉴别和选择多种思想,并能够依据自身的状况和社会发展,确定人生目标和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励志教育的具体路径

(一)通过各种励志教育方法能够更好地调动大学生内在的精神动力,从而能够让优秀的学生能够继续保持积极行为与态度,其他学生也能够积极进取,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丰富教育内容。例如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开展赏识教育,发掘大学生的闪光点。学赏识教育成功最关键的是教育者自身的素质。要坚持实事求,抓住教学内容的共鸣点。坚持用事实教育当代大学生,把握共鸣点。励志教育并不是单纯的教育,最好需要举一些实例让大学生乐意接受,最好采用言传身教的说教方式。具体来说教师可以举的例子要是贴近咱班级里一些优秀学生的,并在寓理于事,教师在讲述事实时一定要突出事实本身的特点,然后进行针对性地概况分析,这样所得出的相关道理才能让大学生有认同感。通过树立榜样,以现场课堂为例,用实例来引起他们思想上的共鸣。

(二)侧重载体作用,要挖掘出兴奋点。要给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体验机会,让大学生在能够在实践中得到认可和满足,这样能够进一步拉近学生与社会的距离,与此同时,还能够让大学生在社会中留意到属于自己的地位,不会再感到孤独,不会再感受到没有归属感,重塑他们对社会以及生活的信心。此外,社会给予大学生的特殊角色定位是由期待他们自身发展特点所决定的。过高或者过低的社会要求都与大学生自我实现不匹配,这不仅仅会影响到大学生社会参与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甚至会使得他们有社会逃避行为。因此充分发挥各种载体的优势是十分重要的。例如大学教师可以充分运用体育、读书、辩论赛及网络博客等一系列的活动形式结合起来,让他们在各种有意义的活动中懂得参与和互动。另外要引导学生每天找寻自己优点引,让他们能够对任何事都能够有个积极向上的态度,从而进行激励教育,提升其内动力[3]。

(三)引导挫折教育,培养他们抗打击能力。当前,大学生所面临的压力错综复杂,高校思想政治的教师要想真正工作实践中侧重于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让更多的大学生能够化压力为动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具体来说:

1.多鼓励他们去体验生活。大学生即便是在生活中感受不到压力,生活也不会得到满足。因此教师可以在社会实践中安排学生面对一些事情,让学生学会处理和解决问题,他们才会得到真正满足,体验到生活的意义。

2.要让大虚设设立一個激励自我的社会目标。

3.要合理安排好学习、工作与生活,做到有规律。

4.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防御心理,例如合理化、幽默等。

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代绝大多数的大学生所存在的一些现实问题,主要原因是这些学生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以及价值目标。基于此,加强大学生励志教育能够更好的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杨玉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资助育人的有效策略[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28):4-5.

[2]杨丹.谈如何以励志教育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J].才智,2018(12):63.

[3]孙京南.以励志教育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J].现代交际,2017(22):144.

(作者单位:南昌工程学院)

猜你喜欢

励志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大方向”“小目标”在励志教育中的运用
学校“励志教育”特色文化培育的路径
强化系列主题班会 促进学生人生发展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