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教师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性研究

2019-09-10王凤杰王丹田建林

大东方 2019年6期
关键词:创新性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

王凤杰 王丹 田建林

摘 要:本文通过对高校教师党员思政教育理念及形式的分析和探讨,对教师党员思政教育的建设工作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更好的发展创新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教师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性;传统文化

近年来,随着“双一流院校、双一流学科”理念的提出,高校建设在各个方面不断创新和发展。而教师队伍建设则是高校建设的基础。其中,教师党员思想政治素养的培養是重中之重。只有不断发展和创新思政教育,才能更好的建设一支过硬的教师队伍。

一、目前高校针对教师党员的思政教育现状

长期以来,高校针对教师党员的思政培训,主要是通过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教职工专题政治理论学习、基层党组织的专题学习等等形式开展。这些学习都是以枯燥乏味的灌输式讲解为主。这种情况下的学习,不可避免的存在着走过场、混时间、假大空等等问题。长此以往,教师党员队伍的教育和发展就成了空谈,进而影响教师党员素养的良性发展。目前的高校中,已经有极少数的教师党员表现出了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职业情感与职业道德淡化的现象。高校作为教书育人和科学研究的基地堡垒,必须要警惕这种情况的发生,决不能任其发展!

二、高校教师党员思政教育创新的必要性

(一)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师党员自身素养的前提保证

理想信念是一个人一生执着追求的人生理念,也是高校教师党员素养的充分体现。2018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指出,学习马克思,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守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没有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无法实现以上的理想信念。

(二)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不断变化,社会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及互联网和现代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冲击着高校教师的思想和生活,使高校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呈现多元化、复杂化的变化趋势。”1近年来,很多90后的教师党员已经在工作岗位中挑起了大梁。然而,个别青年教师党员思想政治素养还有待提高。针对这一现实情况,如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依旧沿用过去的理念和形式,势必造成教育和实践的脱轨,很难保证教师党员队伍的纯洁性和先进性。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和形式的创新迫在眉睫。

三、高校教师党员思政教育理念的创新

我们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只是简单的把社会主义理论教授给对方。并不能很快地让受教育者深切体会到社会主义这一制度的先进性和精髓。思想政治教育,最终的目标是要让受教育者真正的信仰社会主义、认同社会主义并为之奋斗。因此,如何改变目前的教育理念,找到一个切入点,真正地让受教育者接受社会主义理论,并为之奋斗终生,关键在于教育理念的创新。

我们中华民族,拥有5000年的灿烂文化和优秀传统。“这些传统文化在中国几千年的发展史中,经过几十代人的总结与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个规模宏大的文化体系,并且存在于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2

首先,中国传统文化讲究的是整体性,“天人合一”,讲究人与自然的和谐。其次,中国传统文化关注的是可持续性发展。这些传统文化中的优秀理念,都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高度契合。而高校教师党员文化素养高,对我国传统文化都具有很深的认同。因此,如果能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相结合,既体现了优秀传统文化精髓,有助于良好精神品质和道德意志在高校党员内心生根发芽,也体现了高校教师党员的培养离不开一脉相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二者的融合既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四、高校教师党员思政教育形式的创新

有了教育理念上的创新和改变,教育形式上的创新也必不可少。因此,对高校教师党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上一定要多种多样,符合新时代特征,同时结合趣味性、合理性、多元性、开放性等特点综合开展。更好的体现表现形式和载体的多元化。

首先,在日常的支部组织生活中,可以开展各种类型的“国学知识大讲堂”活动,充分利用教师党员们的国学知识基础,分享传统名人故事,讲诉心中最美的英雄等,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其次,在创新党日活动载体的选择上,可以打破以往的枯燥、机械、单一的活动模式,结合传统文化,依托如端午节、寒食节等传统节日,突出传统节日特色,让教师党员身处其中,从骨子里体味优秀的传统文化的精髓。

再次,充分利用新媒体工具,发动国学知识丰富的老教师党员利用业余时间通过微信微博为年轻教师党员讲国学,通过这一活动,让老教师党员为年轻教师党员传授优秀传统文化知识。通过这些历史知识,让年轻教师党员切身体会到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综上所述,新时代下的高校教师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决不应该停留在你讲我听的阶段和层次。我们应该积极转变思维和理念,敢于创新,通过结合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打造丰富多彩的思政课堂形式。这样才能全面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和效率,保证高校教师党员队伍素养的高水平、高层次,为我国高校全方位高质量的建设打好根基。

(2018年辽宁省高校党建课题研究成果 项目编号:2018GXDJ-YB010)

参考文献

[1]史文瑞,以教师为主体高校教师思政工作的分析与实践,[J]北京教育(高教),2016(1)

[2]张睿,传统礼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2)

作者简介:

王凤杰  沈阳药科大学 组织人事部 师资科科长

王  丹  沈阳药科大学 药学院党委书记、副教授

田建林  沈阳药科大学 药学院教师

(作者单位:沈阳药科大学)

猜你喜欢

创新性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
关于自动化缝制连续缝的研究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高效课堂建设的实践和思考
本科生参加科研活动的教学改革
基于教育技术学的教学APP现状及其发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