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性对独立音乐发展的重要性的研究
2019-09-10赵玲
赵玲
[摘要]独立音乐是流行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之后,“独立音乐”的概念开始传入中国,早期也被叫做“小众音乐”。独立音乐的文本不被风格和类型所限制,不以商业利益为目的,有相对自由的创作空间,音乐表达的内容更加的宽泛,与社会的关联更加紧密,作品在编曲上往往呈现出一定的实验性和先锋性色彩,大都用创造性的思维诠释作品的内在含义,这是独立音乐的魅力所在,同时也是独立音乐多元化的原因。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音乐平台的宽广和数字化音乐的便捷加大了音乐的参与性,但面临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挑战,现如今就有学者提出“因市场变革,人人都可以做音乐” ,在这种趋势下,独立音乐在未来,可能在规模和数量上将超过商业音乐,甚至可能成为一种主流的音乐存在方式,但同时随着多元和自由度的增加,独立音乐也存在着泛滥的风险,因此,为了保护独立音乐的健康发展,就需要流行音乐人为独立音乐找到良好的发展方向。本文将以四川的独立音乐为例进行研究和分析,以地域性风格的运用为出发点为独立音乐寻找一些有借鉴价值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独立音乐;地域性;语言;表现方式
绪 论
2016年谭维维和一众陕西华阴老腔艺人在春晚上的第一声呐喊、东北二人转曲艺与摇滚乐碰撞的“方言摇滚”走上国际舞台,这些都无不显示出独立音乐如今在流行音乐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本文就将从地域性对独立音乐的重要性进行论述,以四川的独立音乐作品为例从地域性语言风格和表现形式为出发点进行解读。
第一章 地域性语言风格
探讨独立音乐的地域性特点对独立音乐发展的重要意义,针对四川独立音乐作品中无法忽视的特点就是地方语言,即方言。方言作为全民语言的地方变体,具有自己的语音系统、基础词汇和语法构造 。在汉语方言体系中,四川各地方言属北方方言,与我国的标准普通话为同一语系,同普通话的调类一样 ,只有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四个调类 ,所以对于四川方言的音乐相对于大众的接受度还是比较高的,它们最大的区别是在同调类的字音中,四川方言和普通话的调值不一定相同。所谓调值是指依附在音节里高低升降的音高变化的固定格式,也就是声调的实际音值或者读法。 所以在演唱时,相同的字不可按普通话的调值来对等独立音乐中四川方言的调值。
独立音乐作品的地域性风格特征能使独立音乐在流行音乐的大范畴之下更具有辨识度,这就要求其作品的旋律与方言创作的歌词声调相适应,所以地域性语言的加工处理,对独立音乐的艺术效果至关重要。发音咬字在声乐的范畴中,是依据声母和韵母将每个字分解成字头、字尾来进行咬字发声和吐字归韵。借助这一发声方式来分析“川式”的发音规律有:
1. 卷舌平化,即卷舌音平舌化,在四川方言中没有卷舌音,几乎所有在正规普通话中的卷舌音字在四川方言中都要用平舌音,如在独立音乐作品《东坡味道》中的歌词:
中(zong)国话摆起帅(suai)我是(si)川(cuan)派
中(zong)国菜四大菜系爱川(cuan)菜
这首作品是将说唱音乐的形式和成都话相结合,讲述的是四川的饮食文化,在音乐编曲上也应景地采用了一些民乐的配器来渲染意境。
2. 鼻音边化,常有外地人评价四川人“l、n不分”,这是因为在四川话的发音体系中,没有鼻音,只有边音,所以遇到的所有的鼻音发音的字,都要边化处理,即“n”的发音读作“l”,如在白水大师的作品《童趣》中的歌词选段:
阿妈喊你(li)克吃饭
你(li)说你(li)不回来呀
阿爸拿(la)斗刷条子
鼓捣你(li)回来呀
3. 后鼻音前化,即是在普通话中,后鼻音的字发音发成前鼻音,主要在“eng”和“ing”两个发音中,在四川独立音乐作品中通常都发音为“en”和“in”,如以下的作品:
这是成(cen)都 my city 成(cen)都
春熙路 太升(sen)路 武侯祠
…
武侯区 金牛区 青(qin)羊区
锦江区 成(cen)华区 你在哪
…
这是成都独立音乐人谢帝的《这才是成都》中的歌词选取部分,和歌名很贴切,整首歌就是为了突出成都,歌词中出现了很多成都的地名,所以成都话在这个时候显得更加亲和并贴切。
4. 特殊词汇
在四川方言的语音系统中,除了上述的几个发音习惯以外,还有很多不同的方式,由于篇幅限制,在这里就只介绍以上几种比较常见的。
接下来要简单讲一下在四川方言中的一些独有的词汇,看似没有逻辑的两个不同的字,组合在一起会有不同的含义,同样都是方言的习惯发展,因为数量多且没有什么固定的规律,我就從一些独立音乐作品中列举一些常出现的词汇:
“克(kei)吃饭,去的意思,出自《童趣》;
拿斗刷条子,拿着鞭子类的物体,出自《童趣》;
鼓捣你回来,鼓捣意强迫,出自《童趣》;
水塘里的螃蟹儿起坨坨,起坨坨意为一堆一堆的,出自《螃蟹歌》;
我在屋头窟了三天都没出门,窟为宅的意思,出自《粑粑烧》。”
四川方言博大精深,我陈列出来的规律以及例子都非常有限,独立音乐作品使用方言演唱,才能更加突出其特色风格,更贴近现实,情感表达更加真实。
5. 衬词的运用
衬词是歌词中音乐表现意义大于文学表现意义的一种特殊的成分,它更是四川人民日常生活语言中必不可少的成分,它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和生动的表现特色,深刻反映出四川人民的生活和情感。不管是在四川民歌中还是在四川的独立音乐作品中,几乎是无衬词不成歌,使用相当频繁。大部分衬词在歌曲中没有特定含义,但能衬托和辅助音乐的表达,起到渲染歌曲气氛、进行情绪补充、塑造人物生动形象、加强语气、扩充歌曲结构、延伸词曲的意境等作用。
比如:《走远了》
哥子 好久都没有一起喝酒了哒 (啥原因嘛)
上次喝酒的时候 贝克汉姆都还在踢球 (你好怄人嘛)
《北门扯把子》
我就是个成都娃娃 在成都这个踏踏
你说我土就土嘛 我蹦啥子何苦嘛
要深刻理解四川地域性语言,最重要的是需要深入当地去体会和学习,才能熟练地掌握和运用其发音,从而更好地体现在独立音乐作品中,因为用方言演唱赋予四川独立音乐作品所传达的特殊韵味是普通话难以代替的。
第二章 表现形式
独立音乐的表现形式不受传统声乐表现形式的限制,除了传统的流行声乐的演唱形式以外,还融入了多种艺术表现形式,比如吟唱、民间歌谣的二度创作等,其目的就是为了更直接、更生动、更真实地表达音乐人内心所要传达的内容。
第一节 吟唱
在我所研究的四川独立音乐作品中,有一部分这样的作品,从听觉上会觉得似乎有点不着调,像是诉说、朗诵,但同时又有旋律感穿插在中间,给人一种似唱非唱、似说非说的感觉,我们将之命名为吟唱。当我对这样一种音乐表现形式进行研究发现,吟唱在中国文化体系的历史长河中是有迹可循的。早在春秋时期,就有谱记载,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就提出要诵读诗歌三百篇,配奏弦乐歌唱,再加上舞蹈。墨子这里所指的三百篇,就是我国保留下来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而吟唱就是前面所指的配乐歌唱,这是诗歌的最早期表现形式。传统吟唱的含义就是结合音乐和文学,是诗词音乐化、艺术化的延展,其表演性更强,部分有谱可依。那么演变至今,吟唱这种对于文学的艺术表现形式会是什么样的现状呢?经过对比分析发现,吟唱在音乐的表达中更倾向于流行音乐中民谣音乐的表达,民谣也是独立音乐中最扎实饱满的部分存在。
以独立音乐人白水的《美人吟》为例,歌词部分本身从节奏和韵律来看就是一首诗歌的文学体裁,将流行音乐中通俗易懂的歌词作诗歌化处理。诗歌化的过程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表达的内容是日常社会生活的一个映射,其次要有丰富的情感表达,最后,在外在形式上注意尽量要用简洁、精辟、生动且注重韵脚的词汇,最重要的是结构和框架的建构以及节奏的掌控。在诗歌化的同时,对配乐的部分也有讲究,吟唱类音乐主要用的都是弦乐器,比如吉他,有特别的表达或者氛围的营造会加入一些其他的乐器,比如《美人吟》在用民谣吉他作为主要乐器以外,还加了一些中国鼓和箫的音色。吟唱对于演唱技巧的要求不高,更偏重于表达,加上旋律的朗诵。旋律在这里的作用像形容词,而表达则是被修饰的名词,所以在吟唱的音乐表现形式上表达一定是大于音乐技巧。《美人吟》这首作品在吟唱的时候,歌者运用了戏曲的唱腔,加上诗歌化的歌词,以及四川的方言咬字,配上民谣吉他的明快和箫的神秘色彩,整首歌的意境和表达都得现的淋漓尽致。
而吟唱的部分,白水用最淳朴的四川方言,简单直接地吟诵,乍听觉得似乎不在调上,仔细一听却有一种厚实的力量感,让人回味无穷且有无限的空间遐想感,或许这便是吟唱的音乐技巧要求不高,但却能在独立音乐的舞台上占据一席之地的原因所在。无论是流传下来的传统诗词歌曲,还是现代对诗词创作的配曲,都共同有着明显的韵律美,在对照歌谱吟唱的同时融入自身情绪,使作品的表达更加艺术化。综合上述,作为独立音乐的表现形式之一,吟唱有着其独特的美感和深切的传达,并能为独立音乐的延伸打开新的思路。
第二节 民间歌谣的二度创作
在独立音乐现象中已经出现一些对于民间歌谣的二度创作,所谓的“二度创作”是指演唱者在表演的过程中保持对曲作者的基本要求,同时对音乐形成自己的理解,赋予作品以新的音乐生命体和情感发展的过程,不仅要对原作再现,还要对其进行补充和丰富。这在流行音乐中并不陌生,更多体现在对于著名歌曲的改编上。比如出自披头士的《昨天》,据统计被改编的版本超过一千个,这更倾向于将本身就被人熟知的经典作品以新的形式展现给大众,而在独立音乐中被“二度创作”的对象往往都是一些地方性的歌谣,可能是田间劳作的号子,可能是童年记忆的歌谣,比如白水的《螃蟹歌》,衣湿乐队的《从前有座山》等。
关于独立音乐的“二度创作”其实归根究底是受到地域因素的影响,因为它们大多取材于一些当地的童谣或是歌谣甚至是打油诗,它对于创作者一定有着深刻的延伸意义,比如大部分都是作者童年的记忆,象征着初心的感觉,亦或是对传统、对上一辈进行的传承,所以它所呈现出来的艺术效果往往受益于地域性的影响,这就使得作者进行二度创作时既会保留老版的原汁原味,也必须要加入一些更加现代的表现手法,因为时代改变,人们的审美也在进步,时间的堆积会形成传统,但因为审美会疲劳,我们对于美的追求就需要不断地更新,所以用时尚的音乐手法去延续和创新,就既能保持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也使得这种民谣继续得以流传下去。意外的收获是,后来者在对同一部作品在不同时期所呈现的不同的音乐性,可以勾勒出流行音乐发展的路线图。
第三节 纯音乐
独立音乐所展现的方式越来越没有限制,除了突破演唱形式的多样表现化,甚至有的会去掉人声,或者只是将人声作为乐器使用,而且比例很少,甚至可能只是一个引子或者起一些点缀的作用,完全打破传统的以人声为主的表现方式,这类音乐表现形式,我们叫做纯音乐。对于纯音乐的定义目前尚未找到比较权威且全面的定义,因为所属领域不同,所以很难去完全定义。那么在独立音乐作品中纯音乐到底是什么可以参考《纯音乐与电影——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试析》中的解释“纯音乐作品都具有严谨的结构布局,作曲家想表达的思想内容决定着作品的结构形式” 。在目前我所搜集到的独立音乐作品中,我只做了两个分类,一类是纯乐器的声音,比如白水的作品《远山》,整首歌就用了两种乐器,箫和笛,无和声重叠,单线条的旋律,音效做了延迟,再加上混响做出回声的空间感;乐器本身一个音色低稳沉着,一个明亮空灵,让这首歌曲十分真切地呈现出深邃大山的画面感。全曲三分二十四秒,快到两分钟的时候开始有人声进来,但在这里,人声亦作为曲子营造氛围的一部分,人声开始乐器就停下,同样是跟乐器一样把人声也做成空灵的音色状态,纯人声的感觉像是整个大山在聆听作曲者似说非说的故事。另一类是不只乐器构成以外还会加入音色采样,比如白水的另一个纯音乐作品《凤凰山人》。這首作品时长八分三十秒,完全超出一般歌曲的时长。音乐一开始就是各种音色采样,比如有磨刀的声音、搅拌鸡蛋的声音、切菜的声音,还有人的呼吸声、远处街道传来的车流声、流水声,甚至铲子的声音,听到这里已经听出来作曲家是要营造出厨房里做饭烧菜的氛围音色;慢慢地开始进入电吉他的音色,这部分音乐的风格是后摇,所以音乐会带领歌曲的节奏和情绪在平稳中行进,只是一层一层地叠加乐器和音色拼贴。最点睛之笔是在于结尾时,音乐渐渐弱下来直至消失的时候,出现了一个人在吃饭的音色采样,最后,这样一首纯音乐作品在一个人吃饭的声音中结束。这样的设置安排很巧妙,给人感觉听一首歌就是从做一餐食物到享用的过程,不论是歌曲的命名还是歌曲的内容完全按照作曲者的想法而呈现的音乐结构,即便是没有声乐的存在,没有歌词的描述,一样能表达作曲家想要传达的内容,一样能呈现一部完整的曲子,一样能悦耳动人并富有艺术的感染力和生命力。
结 论
本文就针对地域性对独立音乐的影响,以四川的独立音乐为例,从地域性语言风格以及独立音乐的表现形式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和分析,得出结论为:地域性可以使独立音乐在庞大体系的流行音乐中更具有竞争力和辨识度,可以是独立音乐未来发展的方向之一。地域性特色塑造不同地区的不同人文,从而滋生出不同的风俗习惯,也孕育出不同的民间艺术和审美趋势,这就使独立音乐的风格特点有强烈的地域色彩,同时对独立音乐的发展也起着重要的推进作用。
(作者系四川音乐学院流行音乐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