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分组合作学习习惯的培养办法
2019-09-10杨霜
杨霜
摘 要:采取行动研究,创立适宜分组合作学习的课堂,坚持学生分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针对观察研究发现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并落实于课堂,由此不断改进分组合作学习课堂的操作办法,推动学生分组合作学习习惯的养成。
关键词:分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习惯培养
分組合作学习的课堂切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之“自主发展、学会学习”的培养目标,学习上的参与也有助于“社会参与”意识的培养,调查发现,它成为获认可度比较高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但其在实践上应用范围并不广泛。分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长期处在“点赞的多,行动的少”、“比赛用得多,平时用得少”、“起始于研究,止步于推行”这样一种现状。
故此,课题组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选取了“如何让分组合作学习的课堂从研究走向常规、从竞赛走向日常”这一点,继续开展行动研究。重点落实“学生分组合作学习习惯”的培养问题。
什么是“习惯”?习惯就是人的行为倾向。是积久养成的生活方式与行为反应。用心理学的话来说,习惯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稳固的链接。习惯一旦养成,会形成一定的惯性的力量,短时间内不容易发生改变,这就是习惯的相对稳定性。本课题主要采取行动研究,在课堂上坚持学生分组合作的教学方式,基于课堂发现问题、研究和解决问题,改进分组合作学习课堂的操作办法,以推动学生分组合作学习习惯的养成。
一、创造便于分组学习的硬件条件
让学生能面对面交流讨论,就得让学生按小组环形排坐。办法包括:
1.直接申请专用的分组合作学习课室。专用课室布置成圆桌围坐式,老师坐班在专用教室内,学生走班来上课。营造利于小组沟通讨论的环境。这是最理想的硬件支撑形式,目前只有信息技术的实验室达到这一条件。
2.酌情采取拼桌环坐式布置学习课堂。专用课室投资大,涉及申请难度等环节多,涉及资金申请与建设时间的不确定性,不便落实。故此,在有专用课室的科目组,将现有二人合坐的桌椅拼成四至六人环坐的形式,固定使用。目前,美术、音乐两科目全程有条件采用此种方式。
3.随堂调动分组排布的迅捷方式。目前绝大多数学校、绝大多数科目均惯性采用传统的秧田式课桌排布形式,怎样于传统课室中迅速建立有助于分组讨论的硬件环境?我们观察并尝试了几种方式。
第一,是临时搬运拼桌环坐,这个办法马上被排除了。在狭窄的课室内,课间10分钟与课内40分种十分有限和宝贵,这种办法耗时长、动静大,不能保证常规进行。
第二,让学生在讨论环节起立,小组成员汇合围站,面对面讨论完毕,再回归位置坐下。这种方式也被观察证实不可取。因为讨论的时候,往往需要记录或者写算,站起来很不方便。同时,并不是每个小组成员都积极配合,如有个别不愿意站起来的,就直接影响小组讨论氛围。
第三,让单数行的同学向后转并坐下,面对双数行的同学,形成四人讨论小组。如最末一排多出单桌学生,可将其拆分开加入旁边的其他小组,成为五人小组。由此,在原班教室,分组讨论时就如此操作,实时分组,就地迅速组成4到5人的学习小组,解决了常规分组的硬件问题。
这不是一个很好的办法,但是这是目前最有效、省俭的办法。长远看,随着课改的推进,有条件的学校还是要更多地配备专用课室。
二、倡导有利于分组学习课堂的沟通态度
从调查数据看,学生是欢迎分组合作的课堂教学的。但是,从课堂观察上看,高中学生在分组合作的学习过程中,主动性与参与深度均显不足。究其原因,有长期接受输灌课堂形成的听课依赖性的影响。习惯于坐等教师提供分析与答案,习惯于独自思考老师的课堂问题,不主动与学生进行课堂交流。部分学生即使内在思维活跃,也缺乏课堂上与同学们分享交流的积极性。为了扭转态度,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分组学习的课堂,办法如下。
1.新课标培训,更新认识。
开学第一课我们先做培训,重点介绍新课程标准、新课改的变化,强调新课程标准中学习目标已经发生明显的变化,一堂课的学习目标,以前的表述是“掌握、了解”等用语,现在则是“说出、依据材料能说出”等用语,学生在课堂上一定要“说”,要说得出来、说清楚、说明白。这是评价你一堂课学得好不好的标准。转变学生认识,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开口。
2.角色扮演,转变态度。
分组合作学习,必然有讨论交流。沟通交流能否顺利进行,需要有积极主动的沟通态度。为帮助学生认识到沟通有助于相互的信息交换,并促进良好的合作关系,我们安排了一些角色扮演。比如老师与学生之间的问答、父母与孩子之间的问答、问路者与路人的问答、考官与面试者的问答等几个情境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体会良性沟通,改变分组学习中的交流态度,并初步建立基本的沟通礼仪。
3.随时肯定,引导交流
在课堂上,如果发现良好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亮点,均给予及时肯定,及时强化,帮助学生学习模仿正面案例,以观察评价推动态度转变,改变学习依赖性,使之建立良好的主动及合作的学习习惯。
三、坚持分组合作学习的课堂
硬件问题与思想认识问题解决后,具体如何操作呢?分组合作学习的课堂上课的基本流程是:颁布学习任务、小组合作学习、各小组分组讨论、汇总小组学习成果、分享交流。
在行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的做法主要是针对不断发现的分组合作学习课堂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状况、及时思考应对,改进分组教学。长久坚持,形成习惯。
1.小组作业共同签名,增加讨论参与度。
分组合作学习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小组内不作为的学生怎么办?每次分组学习,有部分学生总是缺乏参与、游离在学习活动之外,我们的办法是:第一,小组作业共同签名。每个小组交一份学习讨论成果的作业,四个人都签名,作业得分就是每个人的得分。第二,要求每个组员都必须对小组的学习成果有贡献。并在其名字后面做标注。比如小组讨论成果提出了10个观点,其中A同学发现了5个观点,标注5,B同学贡献了2个观点,标注2。这样就能很清楚地看到每个组员对学习的贡献。这个办法一出,课堂上的吃瓜群众就基本没有了。
2.因势利导,增加发言参与度。
课堂面临新的问题是:小组交流环节,总是那几个学生发言,学习展示活动成了少数学生固定表演的場所。这样跟我们的理念不一致,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不能老是只有少数人得到锻炼。于是我们要求,第一,小组内部的发言人要轮着来;第二,发言人的表现得分作为全组作业得分。如果你担心本小组的发言人发言不好,组员就得共同对发言人做提醒和临场培训。实在不行,就共同准备发言稿。如此,每个成员都有机会得到发言锻炼。
这一点很受同学们欢迎。其实学生还是很想表达的,不过有的同学比较内向和羞涩,不主动。这样的规定一出来,一方面他必须参加,免除了犹豫的环节;另一方面,他得到了来自小组成员的帮助,减轻了压力,增强了发言信心,最终得到锻炼。
后来时间久了,没轮到的发言人,在交流环节有懈怠表现。我们据此又做了改进:第三,以小组为单位抢答题,但组内由谁来发言则由老师随机点名。促进每个组员的紧张度、参与度。
3.鼓励展示,评价促进
新的问题还有:有的小组不参加交流。他也做了,成果也出了,但是他们小组不参加展示活动。那怎么让他参加呢,我们就规定,如果小组成果参加展示的,四个成员都加标注加分。这下每个小组都抢着回答了。但是交流时间有限,不可能每个小组都有机会交流,怎么办?我们规定,每节课最多五个小组交流,其中,前三个小组由抢答胜出,后两个小组由老师点名。这样,抢答的小组有积极性,没抢到的小组因为有可能被老师点到名,也会保持学习思考的紧张状态。
4.教师追问,促进思考和讨论的深度
操作一段时间后,发言出现一个新情况,就是发言人照小组汇总的草稿念,是否理解了学习内容则不清楚。还有就是有的题目,多个小组答案雷同,每个发言小组都照念一遍,低效重复没有必要。怎么办呢?我们为此设置了教师追问环节。也就是说,小组发言人了言完了之后,老师会根据你发言中的某个疑点或者亮点展开追问,这个追问一方面是检测你是不是真的弄清楚了你自己所说的东西,另一方面,也是帮助你理清思路、甚至是拓展思路。这样做的结果,我们很惊喜,在追问环节,学生经常有意想不到的出彩表现,迸发出思想的火花。也提升了学生思考和讨论的兴致。
由此,通过硬件支持、思想认识、课堂坚持等办法,经长期课堂实践,促进师生课堂教学分组合作学习习惯的形成。
【海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成果《课堂教学分组合作学习习惯的培养办法研究》项目编号:QJY201710052】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1月.
[2]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M].民族出版社.2015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