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学文本的文学解析

2019-09-10赵宪彪

锦绣·中旬刊 2019年7期
关键词:中医学文本

赵宪彪

摘 要:中医学文本的文学解析,是从文学角度解读中医学,以挖掘中医学文本的文学成分,这种探索,既打破了传统的对中医学的认识,又丰富了医学专业的高职语文教学实践。

关键词:中医学;文本;文学阐释

中医学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不断发展起来的,是我国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医学逐步形成并发展成为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在这个庞大的知识体系内,除了纯中医中药的知识外,还可以提炼出很多具有文学性的内容,而且,文学化的内涵也是很广泛的。如《黄帝内经》、中药名称、医药故事等,很多名医还是文学家。总之,从文学视角对中医进行文学化解析,有利于挖掘传统医学。

一、中药名称

中药名称很多都是有典故的,讲解药性时,加入故事,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深对该药的理解,又在文学文化上有所提高。语文教师在高职语文课堂上,以中药名称为题材,每节课讲一个中药及相关故事,对学生来说受益匪浅,课堂不会太枯燥。

白头翁状如白薇而柔细稍长,叶生茎头,如杏叶,上有细白毛,近根者有白茸。传说唐代诗人杜甫困守京华之际,生活异常艰辛。一日早晨,杜甫喝下一碗两天前的剩粥,不久便呕吐不止,腹部剧痛难耐。但他蜗居茅屋,身无分文。这时,一位白发老翁刚好路过他家门前,见此情景,十分同情杜甫。过不多久,白发老翁采摘了一把长着白色柔毛的野草,将其煎汤让杜甫服下。杜甫服完之后,病痛慢慢消除了,数日后痊愈。因“自怜白头无人问,怜人乃为白头翁”,杜甫就将此草起名为“白头翁”,以表达对那位白发老翁的感激之情。

二、穴位名称

中医中最为大家熟悉的莫过于穴位,常见的太阳穴、人中等,即使不知名称也知道是穴位的有肘部的麻筋,后脑勺等。比如,提起公孙二字,大多数人会想到包青天的谋士公孙策,公孙作为姓氏更为大家熟知。传说,黄帝轩辕的后裔有公孙氏。最初出现的公孙氏是在上古时期。据《路史》载:“神农同母弟勖,嗣少典国君,世为诸侯,后以公孙为姓。轩辕帝初名公孙,后改姬。”所有他的后代里,有部分姓公孙,称公孙氏。研究中医学位及学位名称的来源,具有重要的文化文学意义,360个学位都有自己的特点与典故。

三、成语

相对于中药和穴位,医学成语的文学性更浓,多与典故有关,渗透了古代文化气息,涉及了帝王贵族名人的轶事等。

成语“病入膏肓”源于《左传》中的一段曲故。晋景公患了病,派人到秦国求医,秦国派一位名叫医缓的医生前去替他诊疗。医缓到来后,经过诊断,颇为难地对景公说:“病在膈之上,心之下,已入膏肓,不能采取攻伐的方法,药物也无济于事,无法治了。”后来景公果然不治而死亡。于是后人常用“病入膏肓”来指代病重难治。这个故事是对膏肓穴的经典解释,这种故事性的阐发,使枯燥的中医基础理论变成生动的文学故事,利于学生的记忆与理解。其他成语如肝胆相照、目瞪口呆、心领神会、耳聪目明等都是和中医理论有关系的,完全可以在讲解中医理论是结合相关典故进行讲授,中医脏腑经络之间的关系就有抽象变为具体,由难而易了。

四、名医故事、名医文学

中医史上的名医很多,关于他们的故事也很多。比如扁鹊。最著名的是有“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还有华佗,《史记》有《华佗传》已编入《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华佗是我国东汉名医。一次,府吏倪寻和李延俩人均头痛发热。一同去请华佗诊治,华佗经过仔细的望色、诊脉,开出两付不同的处方。给倪寻开的是泻药,给李延开的是解表发散药。二人不解:我俩患的是同一症状,为何开的药方却不同呢?是不是华佗弄错了?于是,他们向华佗请教。华佗解释道:倪寻的病是由于饮食过多引起的,病在内,应当服泻药,将积滞泻去,病就好了。李延的病是受凉感冒引起的,病在外,应当吃解表药,风寒之邪随汗而去,头痛也就好了。你们病症相似,但病因相异,所以治之宜殊。二人拜服,回家后各自将药熬好服下,很快都痊愈了。

关于古代名医的故事很多,这里不再赘述。很多文学家学者,都是热衷于中医养生的,比如马三立就是早期用手梳头,这是我国古代传统的养生方式。其实,中医养生在生活中应用很多。

五、研究意义

中医学文本的文学解析,是从文学角度解读中医学,以挖掘中医学文本的文学成分,這种探索,既打破了传统的对中医学的认识,又丰富了医学专业的高职语文教学实践。

首先,打破了中医与文学的界限,使二者统一于高职语文教学之中,这在理论上是一种突破。从根本上说,我国古代文学,特别是先秦时期是文史哲不分家的时代,更准确地说是包括历史、哲学、政治、天文等很多学科都是包含在文学的外衣下。其中医学一直是少为人提起的,虽然医学也同历史哲学一样裹在文学的外衣下。比如《黄帝内经》,读起来朗朗上口,字里行间透露出极强文学性。事实上,中医学的古典书籍都具备一定的文学性,这是由古代汉语的语法规范、以及著书人自身的修养决定的,是不容忽视的,只是相对于哲学、历史等意识形态领域的学科而言,更具有实用性而已。

其次,在实际教学中,丰富提高了学生的文学文化内涵与修养。素质教育一直是学校教育的重点,素质包括很多方面,文学文化素质作为提高道德修养的组成部分,同样重要。当然,提高学生的文学文化素质的途径不只是对文学的学习与接收,但是,作为具有文学性内涵的中医学,对于提高五年制高职专业的学生的素质来说,是具有一定的作用的。在对中医学基础知识的学习掌握中,收获了文学方面的内容,对古代名医的学习中,提高了自身的医德水平。总之,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在品德素质方面有所提高。

再次,利于中医的教学进程以及促进学生对中医基础理论的学习。中医学理论学习起来相对抽象枯燥,学生容易厌烦。在文学角度的解读下,使中医理论具有生动性故事性的特点,在教学中不再枯燥乏味,学生也从死记硬背理论,转为自主的理解。而且,相对于生硬的记忆,文学性的解读更容易。比如关于中药名称的背诵,结合故事再学习就非常容易掌握。

总之,中医学文本的文学解析,从一个新的角度解读中医学,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打破了传统的学习与教学模式,对老师和学生都是一种挑战,对五年制高职语文教学以及高职语文教材的编写都有启发意义。

参考文献

[1]奚中和.中医学概要[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

[2]石学敏.针灸推拿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中医学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乡村医学专业中医学课程的教学改革
太极拳预防脑卒中风的效果观察与体会
语言,当代社会理解和发展中医学的关键
贫困村建档立卡工作示意图及参考文本
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示意图及参考文本
中医学中的“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