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高校国际教育与交流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2019-09-10邹显波

锦绣·中旬刊 2019年7期
关键词:民办高校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深化,我国高等院校国际教育与交流工作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在地方本科高校,尤其是民办高校中,高等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中仍然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

关键词:民办高校;国际教育;问题原因分析

1.国际教育与交流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重视程度不够,国际教宵工作缺乏顶层设计

很多民办高校对本校的国际教育与对外交流工作重视程度不够,有的学校甚至只有“外事办”处理外事接待工作,并未把国际教育与交流工作纳入到本校的发展战略中。少数学校尽管在战略上高度重视,但行动力度不足,普遍存在管理制度不健全,措施不得力等方面的问题。民办高校的管理机制是董事会授权下的校长负责制,如果缺乏战略性的顶层设计,学校的国际教育与对外交流工作发展,就会脚踩西瓜皮,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更何谈效果和创新。

1.2教职工的意愿和能力限制了发展国际教宵的项目和模式

由于外语水平和专业能力相对较低,进行国际学术交流有一定的困难,校内教职工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普遍不高。在民办本科高校中,很多外事工作人员在上岗前都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培训,而且缺乏实战经验,大部分都是由外语专业的行政部门转岗过来的,对国际教育与交流的认识不全面不深入,只能依靠自身的尝试和在实践过程中的摸索,获取国际教育与交流的信息资源的能力不强。校内人员的主动性、国际意识和工作能力,限制了国际教育与交流的项目范畴和模式:“走出去”方面,主要依靠中介或国外高校的中国代理的上门联络。“请进来”主要依靠中介机构在国外设点引进第三世界国家的语言生。

1.3硬件条件差,全英教学少,留学生册务水平滞后

由于校园建设几乎没有国家财政的支持,资金全部来源于投资方,民办本科髙校硬件设施相比公办院校存在着很大差距,尤其是留学生的标准间住宿、分宗教食堂等方面,很多民办本科高校无法提供。另外,由于民办高校的师资力量有限,除外语专业外,其他专业能全英文对外教学的老师更是凤毛麟角,加之没有政府对于留学生奖学金支持,因此吸引到的留学生数童很少,优秀的更少。留学生所选择的专业主要集中在护理以及汉语言文学等少数的专业,而外语教师教授的也只是语言类的科目,从事其他专业教育领域外教师很少。

2.阻碍民办本科高校开展国际教育与交流的原因分析

民办高校其由企业投资举办的性质决定了其不仅具有教育性,同时还具有产业性特征,具体表现为:在高校的创建和教学开展中不依赖政府的财政拨款,而是采用自收自支的方式自给自足,所以民办本科院校必须要不断的提升自身的造血能力,通过不断的资本积累推动高校的发展;同时与公立高校相比,民办本科院校更注重财力以及人力等资源的投入和产出效率,经济意识更强;此外,民办高校的市场嗅觉敏锐,在人才的培养目标设定以及专业的设置中都更注重用人单位和社会的需求,最后,民办院校更注重品牌的树立和打造,以期通过良好的品牌形象提升高校的竞争力。作为企业,没有收入,没有利润,就没有生存和发展。发展国际教育与交流,要兼顾教学育人和经济效益,尤其是投入与产出比,是否为盈利创收项目,是董事会(投资方)比较看重的利益点。因此,民办本科高校开展国际教育与交流工作,出现的思想落后、措施不力、经费短缺、硬件滞后、人员不主动等问题,归根到底是由于没有在国际教育工作上找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髙校功能)的平衡点,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2.1董亊会和原母体学校之间,在国际教宵发展理念上的分歧

民办本科髙校的起点,是以公办高校的二级学院身份出现的,从某种程度上讲,公办髙校与社会资本合作办学也是公立高校优质教育资源寻租和社会资本求租的动因推动下完成的。在此过程中,不断暴露出作为投资方的社会资本与晦体高校双方因追求的效用函数不同所产生的矛盾问题。作为原举办者之一的母体学校,在国际教育与对外交流方面,更加看重的是代表着康庄大道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机构的申办。而作为投资方代表,董事会更加在意的是对外合作过程中如何有效利用现有教学设施扩大生源,如何宣传和鼓动在校学生报名高端游学项目和3+2海外硕士项目,而非加大资金、人员和时间的投入,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漫长的申报、验收和严格的监管中。

2.2长期目标和短期利益之间无法兼顾的矛盾

由于企业逐利的性质,使得学校董事会在国际教育与对外交流问题上,很难做到将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兼顾。一些学校选择将国际生(留学生)招生和海外硕士项目外包,短期来看,运营操作风险小、资金投入少的外包项目,可以用最少的人员和资金投入解决国际化氛围营造和留学生的引进等问题,但从长远来看,对学校的教学质量提升、学科建设的发展,以及校内人员国际化事务运作能力的提升,都没有明显的帮助。

2.3現实条件与学生诉求之间的差距

对于民办本科高校而言,不是不想给学生提供最好的国际教育服务,而是苦于要么请不到,要么达不到。首先,民办本科高校受自身条件所限,无法吸引一流的国际教育资源,一般民办本科高校很难遨请到一流的学术大咖,国际名流,也没有机会承办大型的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因此,在校生想足不出户享受国外优质课程的机会很少。其次,由于民办本科高校的学生学习能力和习惯一般,外语能力普遍不佳,因此想通过“走出去”改变学历终点,申请到排名较好的大学的难度较大。

参考文献

[1]赵欢.民办本科高校国际教育与交流现状与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8.

[2]彭倩.武汉市民办高校国际化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8.

[3]杨楠.辽宁省民办高校国际开放与合作研究[A].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二等奖论文集[C].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2017:10.

[4]莫云云.民办高校国际合作办学问题与对策探讨——以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为例[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3(24):158-159.

[5]杨旸.民办高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研究与实践[J].科技资讯,2014,12(13):237.

[6]邸焕双,姜英伟.民办高校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对策[J].新闻爱好者,2009(24):107.

作者简介:

邹显波,男(1987.3.4),汉族,山东龙口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产教融合 国际交流

猜你喜欢

民办高校
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研究
完善民办高校办学运行机制研究
引导支持民办高校转型发展
可持续竞争优势理论下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
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创新方向思考
民办高校教师权益现状调查
民办高校内部审计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非营利性民办高校扶持政策体系构建研究
民办高校税收筹划的几点建议
以高度责任感 做好民办高校统战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