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高校校报新闻编辑创新能力研究

2019-09-10陈伟明

记者观察·中旬刊 2019年6期
关键词:校报新闻编辑创新

陈伟明

摘要:高校校报作为高校主流媒体,其竞争力就源于编辑的创新能力,因而,为更好地提升高校校报编辑质量,需要编辑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谋求全新的发展。笔者拟从创新能力研究入手,浅议高校校报当前创新能力不足的表现以及校报编辑创新能力提升途径。

关键词:创新;校报;新闻编辑

一、当前高校校报新闻编辑

创新能力不足的表现

(一)新闻内容缺少新意

校报新闻内容多以“硬”新闻为主,主要宣传报道学校重要工作、重要会议和领导动态等,甚至将学校出台的文件、领导讲话等大篇幅刊登在校报重要版面,这类新闻语言生涩枯燥,缺少内容创新和深度报道,可读性较差,不能最大限度的贴近师生生活,师生读者不能从中获取有用或者感兴趣的信息,达不到新闻宣传的目的。

(二)新闻报道缺少策划

校报新闻没有经过编辑人员的一番策划与组织,往往通过学校校园网、微信公众号等网络新闻进行选材直接刊登到校报,尤其表現在会议新闻、工作新闻、校内时事新闻等报道中,新闻表现形式太过僵化,极少涉及到新闻编辑策划,这类新闻长期灌输给师生读者,只能让读者厌烦。

(三)新闻版面缺少设计

大多数的高校校报仍然没有对版面设计给予足够重视,常见问题有缺乏风格定位、编排杂乱无章、图片虚占版面、乱用色彩底纹等,导致了版式缺乏审美、缺少形象设计,没有形成自己独特风格,只是新闻文字和图片的简单堆砌,读者无法用最短的时间从大量信息中筛选出对自己有用、感兴趣的信息,不能使读者一眼就能辨别出其独特的个性特征。

(四)新闻编辑缺少手段

高校校报,普遍存在着记者、编辑队伍建设不齐全,人员素质能力参差不齐,办报条件差的状况。大多数校报人员隶属于党委宣传部门,身兼多职,新闻在编辑手段、报道内容方式等,大部分采用了延续传统方式手段,缺少随时代变化而变,导致新闻的时效性降低,无法及时满足师生读者对新闻的需求。

二、高校校报新闻编辑需要具备的创新能力

(一)编辑角色的创新

大部分高校校报并没有配备专职记者,需要编辑自己采写新闻,还要指导学生记者去采写校园新闻。校报编辑本身是编辑又是记者,又是学生记者团的指导老师,集新闻策划、采写、编辑、排版、校对、指导于一身,这就要求校报新闻编辑除了要有好的新闻职业素养的同时,还要具备更高的党性意识,善于把编辑自己的思想、观点、认识传递给学生记者和通讯员,帮助他们提高水平。因此,校报编辑整体的角色意识,决定了校报的质量。只有对其在高校校园文化传承创新中的角色有了充分认识,以及对其工作的性质、地位、职责有了深刻认识,才能做好采写、编辑、排版、校对和指导等多重角色,才能体现独特的编辑创新,从而实现新闻报道的创新。

(二)编辑理念的创新

编辑理念,在编辑工作中具有灵魂的作用。校报编辑想要增强自身创新意识,首先要在思维上进行创新。高校校报主要以报道校园内新闻为主,采写范围有限,这就要求校报编辑需具备理念创新和独特视角,需要对新闻素材做独到的发掘和深度的加工配置。

面对校内外传播媒体的多元化格局,相对校园内固定的高知识化师生读者群,校报新闻编辑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在编辑观念、内容、形式、手段等方面,推陈出新,超越自我,不断取得新的提高和突破。

(三)编辑思路的创新

高校校报的党委机关报性质,在出版校报过程中,要经过层层审核把关,再加上很多校报编辑思路存在一定误区,认为校报要体现党性,就要多报道学校党政动态和领导活动,往往因此产生了以“领导为主”的官本位思想,忽视了校报最大的读者群师生的感受,从而大大地影响了校报新闻传播效果和育人功能。新闻编辑必须创新办报思路,在新闻宣传报道上,注重在贴近师生读者的实际工作、学习和生活等方面多下功夫。多从师生读者的切实利益出发,策划和采写稿件,运用策划思维、立体思维等对新闻稿件进行选择、加工和整理,从不同角度最大满足师生读者的阅读需求。

(四)编辑技术的创新

高校校园,每年除了人才培养、科研成果和校园基础建设等每年都有所变化外,其他如招生就业、新生入学、军训、毕业生离校、校园文化节、大学生科技节等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几乎每年都是常态,校报编辑如果每年都按照常规办报,报纸的内容和形式就会老样子,让读者了无新意。编辑的灵魂,贵在创新,面对学校的重复工作、重复性新闻,校报编辑要培养技术创新、艺术创新的意识,创新版面设计和报道角度,寻求自己校报独有的个性和特质,激活校园新闻素材,放大新闻价值,使师生读者在科学艺术的编排中,感受美享受美进而获取新信息新知识,从而接受编辑所要传播的思想和文化。

三、努力提升校报新闻编辑创新能力的途径

校报新闻编辑创新能力,更重要的是要付诸到办报实践中,办出有别于校园其他新闻媒体并具有自身特色的报纸,只有在不断创新校报内容和形式,才能充分发挥好校报自身独有的特色和优势,让师生读者在阅读新闻中,强烈地感受到编辑创新意识,并产生思想心灵深处的共鸣,从而使校报真正起到应有的宣传教育作用。

(一)做好选题策划,创新报道内容

校报办报性质,决定了其报道内容重点是围绕高校中心工作、重要会议、领导重要活动等开展,为坚持好校报新闻党性原则和增强这类“硬”新闻的可读性,我们需要对新闻编辑工作进行创新。一方面,要注重对反映学校中心工作稿件的加工采用,通过围绕学校中心工作,找准学校党政意图和师生意愿,让广大师生积极参与反映学校中心工作的新闻采写报道。一方面,要注重深入师生生活、教学和思想实际进行新闻策划,深度报道广大师生喜闻乐见的新闻作品,才能抓住吸引师生的新闻。

(二)强化视觉表现,创新版式设计

报纸的竞争就是版面的竞争,校报是否具有吸引力,在一定程度上就取决于报纸的版面设计。因此,校报编辑要努力设计出简洁明快美观、有一定视觉冲击力、符合读者阅读习惯的版面。

1.巧用标题图片,做到形式为内容服务。根据文章的分量选好标题和图片等版面元素,新闻的标题和图片的大小、字体、字号、形状以及位置上的变化,对版面的艺术效果都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读者通过对标题和图片处置的观察,可以大概看出其新闻重要的程度和校报编辑的意图。

2.巧用线条底纹,做到简洁易读。线条在报纸版面设计上,是除字体、字号外用得最多的编排手段。创意的线条底纹,会让独特的构思在版面上立体化起来,让读者一目了然,使版面臻于完美。

3.巧用空间留白,做到和谐的比例关系。版面既要注重视觉效果强,又要讲究形式感新奇,可以通过版面文章、标题、图片、留白等版面元素的空间合理处置,设计出有节奏感和层次感的报纸版面,从而,更好地折射出编辑匠心独具的构思,展现报纸的风格和个性,更好地抓住读者的视线;四是巧用视觉冲击,做到引人注目。加强图片和色彩在版面设计中的运用,形成点、线、面的組合和对比,增加版面的丰富性和表现力。在读图时代,图片新闻已不再简单地是报纸文字新闻的补充,而是与文字新闻并驾齐驱的新闻表现方式。

(三)发挥言论作用,创新思想引领

校报言论类文章不仅可以拓展校报新闻的深度和广度,还能起到宣传、反映、指导、教育等作用。没有言论就不是媒体,言论是媒体的主要声音,关系到媒体功能的发挥,是媒体的旗帜和灵魂。然而,纵观现在高校校报,言论类文章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刊登新闻言论文章并不多,有些高校一年的校报也找不到一两篇,而称得上好的作品更是少之又少。新闻编辑要借助新闻评论来提升报纸的创造力和影响力。在撰写言论文章过程中,我们要深入调查研究,善于抓住师生员工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立论要有的放矢、针砭时弊、直指矛盾,直指师生的思想疙瘩,有创意、有新的噱头,选择新的角度为切入点,高瞻远瞩,准确无误,从平凡见伟大,以此增强校报的可读性和针对性。我们以《南京理工大学报》为例,其刊登发表的《让南理工散发着文化的温度》就是一篇有温度更有高度的评论文章,该文获得中国高校校报2017年度好新闻言论类一等奖。

(四)借力网络媒体,创新报道方式

新媒体时代,高校校报绝不局限在一张新闻纸上,要使校报受到读者喜爱,校报编辑就要学会巧借新媒体、善用新媒体,从网络等新媒体上淘拣新闻线索,发现新闻热点,经过追踪、深度报道,成为舆论焦点。倾听读者心声,不断加强与广大读者的联系、互动和服务,尽量缩小编读之间距离,让师生读者在潜移默化中,认同校报的价值取向。

综上所述,高校校报虽然面临着诸多挑战,但校报承担的历史使命要求高校校报编辑要树立办报信心,坚守办报宗旨,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不断增强校报时代感和吸引力,更好地满足和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求和高校人才培养、文化传承创新要求。

猜你喜欢

校报新闻编辑创新
借助校报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探索
20年的校报情缘
高校校报应对新媒体挑战的对策研究
论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方法和技巧
浅谈报纸新闻编辑的新闻策划意识
高校校报在校园文化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