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环境下新闻摄影如何改变
2019-09-10王梓
王梓
摘要:融媒时代的到来,让传统的新闻摄影突然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和选择,也让新闻摄影从业者开始了更多的思考。变还是不变,或许真是个问题。
关键词:溶媒体;新闻摄影;溶媒时代
一、一种传播的全新平台
融媒时代,似乎一切传统的传播方式都被抛进了故纸堆。新闻摄影,这个各种传播方式都离不开的岗位似乎一夜之间再无用武之地。新媒体时代,全新的传播载体是智能手机,立足于这个平台,一切不适宜这个平台的传播方法都是过时的,都是传统的。这种新的传播方式已经实现了信息的即时零时差传递,直播也好,现场连线也好,都把传统媒体甩在了身后。各种报纸都开始经营自己的新媒体,不惜成本不惜人力物力,新媒体平台一时间火爆起来。打破原有的纸媒框架,全方位的开启力量一种全新的传播方式,似乎成了现阶段的流行。
一切传播方式都要求一个“快”字,以前的采访和拍摄后二次修改加工整合的流程没有了,全部是在现场完成。就连传统的记者考核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以前要看稿件质量,现在要看新媒体的流量。这种环境下的新闻摄影,似乎已经逐渐淡出了主流阵地,沦落成为小配角的地位。甚至,连小配角都是一种奢望。因为很多纸媒取消了这个岗位,甚至不再保留纸质报纸,仅靠电子版维持门面,其他的全部打包放到了自己的所谓公众号去展示。不得不说,这是传媒大变革时代带来的一种涤荡式的冲击。
这种变化,让大量摄影记者无所适从。有些转岗去了其他岗位,有一些顺应融媒的需求干起了直播摄像师,还有一些干脆跳出了新闻行业。但不管怎么说,职业的新闻摄影记者因为一种传播平台的突然变化导致职业生涯的戛然而止,是令人痛心的事。受过专业教育,摄影记者转变成摄像师也不是什么难事。趋势来得如此之快,对于岗位众多、工作流程繁琐的纸媒来说,克服体制观念,理顺人事岗位就已经是很棘手的事情了。想要灵巧而华丽地转型成功,放眼中国,又能有几家?回首二十年前,胶片时代过渡到数码时代,是传播速度的一种转变。即便是这样的一种小转变,也在业内引发了很多的变化。不仅是一种影像传播载体的改变,还牵扯到整个报纸出版流程和出版速度的改变。这么多年过去,围绕数码影像而延伸的大学教程已经修改了多次。负责任地说,中国的新闻摄影,即便是放在整个世界的大行业中看,也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有很强的竞争力。而现在,却没有人知道未来是什么样子,传统媒体在变革中摸着石头过河,想尽办法迎合时代的需求。不能说这种变化不对,因为在生存和死亡面前,求生的欲望永远都不会错。但几年过去,当喧嚣落尽,该来的还是来了。底子差、没有竞争力的纸媒也不因有了融媒平台而延缓死亡的节奏。家底厚实人才储备深厚的传统纸媒也不因有了融媒平台重现昔日的高峰,有口饭吃,维持住采编队伍的一个基本建制,都已经拼尽了全力。而新闻摄影呢,放眼国内的各大纸媒,能维持住不散场的已属凤毛麟角,大多数都以曲终人散收场。新闻摄影真的走到了时代的尽头了,还是其他深层次的原因挡住了我们的目光?或许,该从各个角度思考下融媒环境下新闻摄影的未来了。
二、求思、求变、求转型
经历了一番激烈的竞争后依然存活下来的都市报纸,无不是家大业大人才众多的主流老报强报。新媒体的出现无形之中为报业市场进行了一次摧枯拉朽式的洗牌。作为报社传统的摄影部门,都开始了一种被动的求变。之所以说被动,是因为在全新传播平台到来的这几年,新闻摄影真的没有主动地去提前布局或很好地应对过这种局面。摄影记者们迷茫了一阵也都开始反思多年来困扰的一个老问题:要内容还是要形式。这几年,大家也都在變,开始意识到了内容才是决定形式的主要因素。当高速的传播方式成为主流社会的一种生活方式,碎片化的信息大量充斥人们的生活,占据了大量时间的时候,驾驭内容,展现内容,才是新闻摄影专业记者和图片编辑应该干的活,才是新闻专业精神的体现。《郑州晚报》曾经刊发过一个图片故事《学京剧的孩子》,是摄影记者在送自己孩子学京剧的过程中积累拍摄而成。摄影记者是一个10岁孩子的父亲,父亲对孩子的温情也成了这组照片的主基调,没有所谓的快节奏,没有零时差的无缝衔接,没有让人炫目的光影,没有夸张变形的视角,更没有所谓的激动人心的情节展现。有的只是平和的,简单的,真实的记录。浓墨重彩的渲染下竟然是一张幼稚的打着哈欠的孩子的脸,不可否认这组照片的精彩之处也是这张疲惫幼稚的脸,这背后浓缩着国戏现如今的生存现实。文化与审美多元化的今天,网络化生活常态化的今天,让京剧的处境很尴尬,这尴尬的背后让我们思索的问题就有了很多。这组照片刊发后立即引起了圈内人士的讨论,无非是大家突然发现,原来慢下来,沉静下来,新闻摄影原来也可以这样去表现生活。发掘这种问题,正视这种问题,让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留住这个问题,进而推动社会去解决问题。实际上,这种题材,这种挖掘,这种简单明了的表现手法和深层次挖掘,才是职业记者的真正实力所在,是区别于高速网络下一般记录者的职业素养符号。
有时候,或许新闻从业者太过于迷茫网络时代的未知,甚至是把很多东西复杂化了。传播的本质是客观的记录,新闻摄影的本质更是如此。在客观记录的同时,需要包含专业化的,区别于最原始记录方式的图像语言于其中。新闻摄影,是客观的体现,更是主观的升华。“学京剧的孩子”,说实话,题材很老也很难拍出新意,因为类似的题材太多,拍摄过的照片也有很多。但能够让我们的受众记住的,清晰地在脑海中留下印象的,又有几张呢?
把新闻摄影单独放在一个社会环境的变化中去讨论,本身是毫无意义的。新闻摄影和整个大众传媒是一个紧密的整体,有区别的,不过是传播方式的差异。新闻在回归,新闻摄影也在回归。这种回归绝不是简单的复古,而是一种跳跃的螺旋上升。这种跳跃也对新闻从业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你得是个好记者,然后才是个好的摄影记者。摄影记者的任务不再是简单的记录,也不再是为了配合文字或其他方式的小配角。而是要形成单兵作战独当一面的新体系,摄影记者更要站在一定的高度去思考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这需要新闻从业者,尤其是摄影记者在实际的日常工作中,不断学习和思考,把工夫放在多学科的涉猎和人文知识的汲取中,丰富自己,也丰富自己的新闻摄影作品。网络时代,要时刻对新鲜事物保持好奇心。这种好奇心,也许是你改变的开始。要变,必须变,从现在开始,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