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味意蕴:揭开语言的神秘面纱

2019-09-10甄玉

语文天地·小学版 2019年8期
关键词:意蕴老屋词语

甄玉

意蕴即事物的内容和含义。选编入统编语文教材的文章大都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具体鲜活生动的语言文字,要想让学生在语言世界里任意驰骋,就需要学生具有对文本基本的理解感悟能力。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们把握这些语言文字的意蕴,感受到语言文化的秘妙,并使其不断得到传承与发扬光大呢?

一、运用多种方法品语言

在学生语文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新鲜的词语或者难以理解的词语,这就需要学生能够想办法克服学习路上的“拦路虎”,以逐步达到正确理解词语句子的目的。教师要教给学生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通过相似类型的穿插训练,帮助学生形成对文本语言的正确理解。

如在教学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一课时,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它们排列的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凌乱”不仅是他们新学到的词语,而且还是一个难以理解的词语。结合这单元的语文要素“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这个阅读目标,要想让学生们真正理解“凌乱”一词,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借助字典解决,然后再提出下列问题:想象一下,“凌乱”地排列是什么样的?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哪些凌乱的画面?与凌乱意义相反的词语是(整齐,整洁,工整)?这样教学,教给了学生理解词语的正确方法,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感受到“凌乱”一词的真正含义。

由此可见,在词语教学中,教师要敢于打破传统默守陈规,要能够教给学生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的方法。这样教学,学生对词语的意蕴感受会更加深刻,真正理解词语的内涵特点。

二、适当引入方法促理解

在语文教学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词语,对于这些词语,教师应该借助一些图片,动作,实验或者是视频播放的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以使学生能够更深刻的理解词语的底蕴色彩。

如在教学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一课时,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在这句话中有“熨帖”一词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熨帖”在字典里是这样解释的:用词贴切,妥帖;心里平静;舒服;(事情)完全办妥;在这种教学情形下,教师不访采取直观演示的方法,把烫衣服的视频资料播放给学生观看,并让学生重点观察衣服熨烫前与熨烫后有什么区别,那么,学生对“熨帖”一词也就会有更好地理解与感悟。

在语文教学中,对于一些难懂的词语来说,教师可以采取操作展示的方法帮助学生获得词语意义的架构,以降低学生理解词语的难度,真正获得对所学词语的感性与理性认识,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三、凭借想象体验悟内涵

文学作品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语文教材中,一些文章中的语言表达仅靠口头讲解是很难把文本的真正意味表现出来,这种情况下,就需要让学生把文本中语言的描述与学生熟悉的生活结合在一起,这样教学,才能唤醒学生头脑中的感性印记,进而释放出语言给学生带来的种种韵味,给学生一种美好的阅读感受。

如在教学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大自然的声音》一课时,文章中有这样的描写:当微风拂过,那声音轻轻柔柔的,好像呢喃细语……合奏出一首雄伟的乐曲……在教学这句话时,如果教师仅仅是采取从词到句的方法来理解句子,那么,即使学生对“轻轻柔柔,呢喃细语,合奏,雄伟”等词语有一定的理解认识,学生们也很难感受到整个句子的意蕴。在这种教学情形下,教师如能从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让学生们回想一下“微风拂面,阳光普照”时自己的感受,然后,再让学生回想一下“突然之间,狂风大作,树枝乱摇”的场面,这样教学,学生可以很快感受到文本语言的秘妙,提升学生的阅读品质。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对文中语言文字的感悟单靠多读是很难让学生有深切感悟的,在这种教学情形下,让学生结合生活,想象感受体验,则可以有效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体会到文中表达的精妙,完成学生对文本语言真正理解基础上的意义建构。

四、引入斟酌比较品意蕴

斟酌比較是一种常见的词语比较的方法。在阅读文学作品的一些语言文字上,有些词语的理解单靠查字典或者用同义词替代是解决不了的,在这种情形下,运用斟酌比较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明辨不同词句之间的区别,进而真正理解词句所要表达的内涵。

如在教学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时,文中有这样的描写: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在这句话中有“抽出,长出”两个词语,读出来特别有味道。教学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就这两个词语赏析,品味,让学生说说为什么不说“树木长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呢?”经过仔细斟酌,学生就会发现,如果是用两个“长出”的话,会给人一种前后重复的感觉,读起来也缺乏了应有的味道。同样,在《海滨小城》一课“树叶密不透风,可以遮太阳,挡风雨”中的“遮”“挡”表示的也是同样的道理,经过这样的比较阅读以后,文本语言的意蕴味道也更足了。

在这些词语的教学中,当教师让学生把它们分别进行揣摩比较之后,词语背后的不同意蕴就自然地显现出来,这样于细微处见真章,有助于学生语感的形成。

五、创设语境促积极语用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大多数学生对语言的阅读都是停留在文章写了什么内容上,而对于作者是如何写的却缺少了应有的关注,因此,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引领学生多关注一下作者是如何进行表达的,并为学生创造出积极语用的条件,从而使学生的语言表达显得更为鲜活。

如在教学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一课时,教师发现许多学生在阅读的时候总是爱把注意的焦点放在文中人物的对话描写上,而对于文中的语言环境以及语境描写缺少了应有的关注,因此,教学时,教师就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供学生们思考:你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老屋很老?想象一下,小蜘蛛走后,还会有哪些小动物会来老屋居住?它们会用怎样的语言来恳求老屋,让老屋不要倒下?这样问题的提出自然会帮助学生由关注文本内容转向关注语言表达,在教师问题的引领下,学生从“已经活了一百多岁了,把老花的眼镜使劲往前凑……”这些句子的描写中,学生真切的感受到文本语言的鲜活,生动。

由此可见,在语文教学中,根据文本内容提出恰当的话题来启发学生思考,既是一种对文本语言的再运用过程,又是对文本内容的回应,对文本情感的升华,一举多得,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运用与表达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领学生们根据课本语言的表达特点,通过多渠道的品味,以揭开文本语言的神秘面纱,帮助学生养成关注语言品味的习惯,从而使学生的阅读品质和表达水平不断地得到提升。

作者单位:安徽省长丰县北城世纪城学校(231100)

猜你喜欢

意蕴老屋词语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找词语
发掘动漫创编的德育意蕴——兼以“疫情防控”主题动漫德育剧为例
不倒的老屋
考考你:混水摸鱼、一哄而散,这些词语你能否读对?
老屋
学校德育要植根于学科知识的意蕴之中
融合本土文化意蕴的中国现代平面设计探寻
名师读意林
词语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