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儿童视角看《去年的树》

2019-09-10王秀侠

语文天地·小学版 2019年8期
关键词:灯火火柴唱歌

王秀侠

日本作家新美南吉以精短的童话来演绎《去年的树》(统编本三年级上册第8课)的故事,读过之后觉得故事好像还有许多内容没有写出来,也就是课文所写的仅仅是故事的冰山一角,更多的故事有待读者去创造。读完之后我们不得不去想:树是什么?小鸟是谁?……

在现实世界里,树就是树,小鸟就是小鸟,它们属于两个迥然不同的物种,相互之间是无法进行交流与沟通的。但“在童话世界里,所有的生物都可以互相对话”,这也正是儿童视角中常见的现象。在学生的眼中,所有的物体都是有生命的,并且它们之间都在使用一种共通的语言。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能理解故事中的树和小鸟。

一、“缺失”的开头

课文中的树在“森林里”,肯定是一棵大树,也是就说他是上了年纪的,阅历深厚。毫无疑问,他不仅见过无数的小鸟,也有许多鸟儿曾在他的枝叶间安过家。久而久之,他也就听懂了鸟儿们的言谈欢笑。在以往的经历中,肯定不止一次出现过,他对去南方越冬的鸟儿虽然像主人一样表示希望并欢迎他们再回来,第二年,鸟儿是回来了,但可能去了另一棵树上或安家于其它树林里。这个故事的开始是在“去年”,这一只鸟儿却不一样,与树成了好朋友:“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树呢,天天听着鸟儿唱。”其实,课文在这里只写了他们交往的结果——成为“好朋友”,把“天天”当成了经过,但成为“好朋友”的开头是缺失的。以树的阅鸟无数看,他们怎么会成为“好朋友”呢?这应该是课文在一开始就留给我们的一个悬念。

树长在森林中,鸟儿也喜欢成群结队,但课文中的鸟形单影只。或许这正是她找树做朋友的原因吧,正像生活中的学生,当他们的所作所为总不被大人理解或不被周围的人接受时,他们把玩具当朋友,并以与玩具“过日子”为乐此不疲。这样看来,不仅鸟儿天天唱歌给树听容易理解,后来她在追寻树的过程中,与树根、大门、小女孩乃至灯火进行顺利的对话与唱歌,也都可以由此获得理解的钥匙。

当我们确定小鸟也是从学生的视角以学生的心理来看树,对于故事开头的缺失也就无须去深究了。因为学生爱与谁靠得近,喜欢与谁做朋友,有时候是看不出缘由的。当然这仅仅是树看不出而已,学生自己的心中可是很明白的,只是他们天生不愿说与外人听。在学生们的成长过程中,当他们不止一次说着说着,却没有人真的听得懂,于是他们便索性不说了。其实这也是学生与大人的区别,大人喜欢的是事情的真相,而学生总喜欢停留在想象中,一说出真相也就失去了无限的可能与变化了。所以说课文隐去故事的起因,在给读者留下更多想象的空间中,更符合学生看问题的角度。换句话说,故事的起因是什么,我们不必去较真,但我们可以做出各种各样的想象,众多的想象在一起碰撞,生成的或许就是一个优美或别开生面的故事开头。

二、“奇怪”的经过

故事的经过是小鸟春天从南方回来后,发现树不见了,只留下了树桩,于是她开始了一次不断追寻之旅。小鸟追寻树的足迹构成了行文的一条明线,这是很容易看出来的;但在小鸟足迹的背后,还有一条暗线容易忽略,那就是树的用心叮嘱。因为伐木工人来砍伐树木,不会就砍那一棵小鸟眼中的“朋友树”,而应是大批大批的砍伐,而且所砍伐的树木用途也是不一样的,有的适宜做家具,有的适宜建房子,有的被拉去做火柴……这样“朋友树”被砍倒以后到底去哪儿就成了一个谜。树做成火柴以后,被分装在无数的盒子里肯定会流向四面八方的,大门先生只能看着火柴被运出去,运到哪儿应该又是一个谜。面对又一个去向不明的谜,小鸟只是简单地一问就获得了准确的去向信息,这是为什么呢?难道小鸟有先知先觉吗?显然不是,如果是的话,小鸟在去年冬天离开树之前就不会那样恳切地约定了。既然原因不在小鸟身上,那就只能从树身上来找了。

作为阅鸟无数的大树,自然明白“朋友鸟”春天回来后一定会千方百计地找寻自己,这是以他们相处的默契来判断“朋友鸟”的执着与信赖,所以他为小鸟的所到之处留下了明白的信息,这就是他一路上跟树桩、山谷、大门等讲述自己与“朋友鸟”欢乐相聚的故事,向大家描述“朋友鸟”的模样、特点,拜托他们为前来询问的“朋友鸟”指明方向,让“朋友鸟”尽快找到自己并履行约定。正是树在被砍倒以后所做的周密细心地安排,小鸟在询问“我的好朋友树”时,所有人都知道她所問的是哪一棵树,从而能准确地提供树的去向。显然,树的这种考虑不是一个学生的心智所能完成的,所以在课文中成了一条暗线,由读者去揣度;课文所呈现的是小鸟不停地追寻树的踪迹,而这多么像一些学生做事的行为态度。我们从小鸟身上询问一些简单的问题所构成的故事经过,去窥探背后树被砍倒以后所做的种种努力。

三、“神秘”的结尾

故事的结局是,鸟儿找到了最后的火柴点燃的灯火:“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接着,她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

在这里,故事的明线与暗线交汇在一起了,虽然看上去“朋友树”仍然不在场,但他通过小鸟的眼睛在灯火里现身了。小鸟是“睁大眼睛”盯着看才确认灯火中有她的朋友的,所以“接着她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本来小鸟是与树约定“给你唱歌”的,此刻她对着灯火唱起了去年的歌,可见她是在履行约定,也就是说她找到了去年的树。我们还可以追溯一下鸟儿行踪中的情况,她没有唱歌给树桩听,也没有给大门唱歌,尽管那里可能有“朋友树”的根或影子存在,但鸟儿固执地要见到“朋友树”才唱歌。这也颇像学生受人之托转交一样物品,他是一定要交到本人手中,找人代替是不行的。从表面上看,灯火也不是树,但鸟儿在灯火中竟然看到了“朋友树”,她终于唱起了去年的歌就是最确切的证明。

按说,鸟儿和“朋友树”久别重逢且历经磨难,应该有许多话要互相倾诉,但课文只字未提,鸟儿只是对着灯火唱起了去年的歌。原来,一切尽在这唱歌之中,他们成为朋友是缘于唱歌,他们保持友谊是得益于“天天唱”和“天天听”。可见,鸟儿的歌声足以激起了他们心灵的共鸣,也是他们心灵互通有无的语言密码。在他们之间,只要歌声响起,一切都不会改变。因此,有人认为,树的消失让鸟儿带着忧伤飞走了。可我想说,鸟儿是带着信心、带着信赖飞走的。因为她深信树还在,在她到过的每一个地方,在她心中永远陪伴着她。这也是用儿童的视角看世界的有效方法,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童话世界里保有一颗永远的童心。

在这样的解读中,我们是不是可以说,小鸟就是一颗童心的故事,而树就是这个故事的见证人呢。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丰县人民路小学(221700)

猜你喜欢

灯火火柴唱歌
站在窗前
灯火有刺
唱歌和本人一样不靠谱
与光
唱歌猪
不会唱歌的蝉
一只大狼想唱歌
火柴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