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文学教育的指南书
2019-09-10鲍缙茹
鲍缙茹
方卫平教授的《儿童文学教程》作为全国学前教育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在幼儿文学教材建设方面是一个新的突破。
早在十五年前,方卫平就凭借他敏锐的洞察力指出,大众的文学生活中一个触目的事实,即对于幼儿文学的忽视和误解。一方面幼儿文学被推到了当代幼儿教育和幼儿精神生活的一个重要位置上,另一方面对幼儿文学认识上的误解,又使幼儿文学存在着被看成是单纯的语言教育或道德教育的工具等诸多误区和尴尬。而幼儿文学教育教学指南书——复旦版《儿童文学教程》(以下简称《教程》)的出版,无疑为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和幼儿家长提供了系统的、科学的、前沿的、实用的教育指南。
方卫平教授曾感叹,“因教学和研究工作的需要,接触到了一些国外优秀的幼儿文学作品和相关资料,深感幼儿文学同样充满了一种独特、深刻、丰富的哲学和美学气质”。在《教程》中,作者对幼儿经典文学作品如数家珍,并且展开了深刻而专业的解读。意大利作家大卫德·卡利编文,法国插画家塞吉·布罗什插图的图画书《我等待……》以一条红线为线索讲述了人的一生中的重要时刻。方卫平教授分析了作品中的哲学论题:人的一生与生命的轮回。每一段文字都以“我等待”开头,“每一次‘等待’的内容,都是一个具体的生活事件,他们所包含的等待时间有长有短,仿佛寓示着生命的节奏也有急有缓。”故事叙述韵律富于节奏性,“叙事的韵律与生命的节奏巧妙叠合在一起”。每段文字都只有一句话,以简单而极具概括性的文字呈现,方教授用平和温润的笔触将其中蕴含着的熠熠生辉的生命哲学与音律美学娓娓道来,带领我们走进这册小小的图画书,感受幼儿文学中的哲学和美学气质。再如美国作家谢尔·希尔弗斯坦创作的图画书故事《失落的一角》,讲述一个缺了一角的圆出发去寻找它那“失落的一角”的故事。这个缺了一角的圆,历经辛苦找到了最适合它的“一角”,然而它却重新放下了那“一角”,因为它已经明白“有时候,让人生充满意义的不是目的,而是过程;不是圆满,而是缺憾;不是梦想的完成,而是为了那尚未实现的梦想快乐地向前行走地过程”。再简单不过的构图与绘画,并不精致的绘画手法,黑白相间的单调色彩,经由作者的解读,我们可以发现原来它蕴含着如此奇妙的诗意哲学。这样简单而大气的外国幼儿文学作品在《教程》中还提到了许多,不必多言,此书不论是对幼儿教学还是家庭亲子阅读都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
国内幼儿文学作品中也有许多优秀的典范,方卫平教授同样将它们引入《教程》。在讲述幼儿文学独特的艺术魅力时,作者引用了冰波的童话《香香的被子》来举例,“整个故事只说了一件简单的事情——‘晒被子’,但通过四个动物伙伴之间简单的对话,一种与被子(家)、太阳(自然)以及友情(朋友)相关的“温暖”的情感得到了自然而又充分的传达。”或许这就是幼儿文学的无边魅力,通过日常生活中普通却又必不可少还能给人温暖的具体事物和简单行为,传达温度,传递温情。跟随作者的步伐阅遍中外诸多幼儿文学作品,自然而然会折服于深邃的幼儿哲学和它宝贵的美学气质。
理论性与实用性的高度融合是该书的又一突出特色。《教程》融合了方卫平教授数十年来的科研成果,基本上较为完整地呈现了他倾尽心血构建的崭新的具有时代和个人学术思想特点的儿童文学知识体系。其中,幼儿文学是在艺术面貌上最有别于一般文学作品的儿童文学子门类。由于幼儿文学的对象是年幼的儿童,他在作品的题材、语言、篇幅、形式等各方面都需要充分考虑这一年龄段孩子的接受特点。他将儿童文学与发展教育心理学紧密结合起来,使得读者在了解学习儿童文学的同时,还能够更好理解孩子的行为。例如在第六章“游戏的意义”中,“对儿童来说,游戏从来不只是纯粹的娱樂。他在娱乐的同时,也在学习,在创造。从这个角度看,儿童的游戏并不等同于成人工作了一天后的轻松消遣;相反,当一个或一群孩子全身心地投入到游戏的娱乐中时,游戏对他们而言就是工作,而且是一项需要严肃对待的工作。”幼儿教育者假若明白这个道理,便不会那般粗鲁随意地打断孩子的游戏,这将会保护多少精彩的创造力,保护多少颗单纯美好的心灵。学习了相关理论,在面对幼儿时,我们可以做一位更加成熟的大人。对《教程》稍作整理,还可发现作者针对幼儿教育提出了颇多有益的建议。例如第五章“儿童文学的韵律艺术”提出,“为孩子安排一种富于规律性的生活方式,也更有利于他们发展起健康的情绪和健全的人格。”成年读者读至此,感触应当也是颇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