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字词中见形象
2019-09-10张连平
张连平
摘 要:如何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这是个复杂的问题。本文主要论述了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抓住关键性词语,以字词句基础知识为教学主线,掌握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关键词:字眼;内涵;贯通
在小说分析课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以字词句基础知识为主线来组织教学,完成人物形象的分析。具体做法大致可以概括为三句话:“首览全篇,精挑字眼。不拘一格,深倔内涵。前后贯通,由点及面。”下面就以巴尔扎克的《守财奴》(见高中语文课本)为例,逐条加以分析。
首览全篇,精挑字眼。
如同分析诗歌,必须抓住“诗眼”一样,以字词句基础知识为主线,组织小说教学,也必须抓住最能体现人物形象的关键性字眼。那么,挑选字眼应该考虑哪些原则呢?以下是描写葛朗台见到金子后的一个场面,分析所选词语的情况:
一看见丈夫瞪着金子的眼光,葛朗台太太便大叫起来:
“上帝呀,救救我们!”
老头儿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婴儿。
“什么东西?”他拿着宝匣往窗前走去。“奥,是真金,金子!”他连声叫嚷,“这么多的金子!有两斤重。啊!啊!查理用这个跟你换了美丽的金洋,是不是?为什么不早告诉我?这交易划得来,小乖乖!你真是我的女儿,我明白了。”
挑选这些字眼,我考虑到了以下几个原则:
要选用最能揭示人物思想性格、最能体现故事情节发展的词语。如“瞪”是写眼神的,“纵”、“扑”等是写行动的,“真金,金子!”等词语是写语言的。讲述时,抓住这些词语分析人物形象,就有个完整性和系统性。
要选学生最难掌握,或虽基本了解意思但却运用不好的词语。如“纵”、“扑”等词,初看起来,学生似乎懂得一些,但当一问起它们的具体含义,却不甚了然。
所选词语的多少,当视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来说,精讲处多选,略讲处少选;难度大的多选,难度小的少选。一篇课文,也可根据具体情况,有些段精讲,有些段略讲。
不拘一格,深掘内涵。
词语选定后,就要深入挖掘这些词语的内在含义,并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画龙点睛地指出这些词语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这样,落实语言基础知识的教学目的达到了。文学常识也因之而得兼,二者不但不冲突,反而会相辅相成,互相补充了。那么具体怎么入手呢?常言“文无定格”,我觉得,教亦是“无定格”的。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接受能力的具体情况,广开教路,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考虑采用何种教学方法。下面我还是以上文所引用的一段文字为例,略谈几种从教学词语出发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瞪”。我提出为什么作者不用“看”、“瞧”、“望”,而要用“瞪”?经过引导,学生理解到:前三个字是表示一般情况下的神态的,“瞪”则是表现睁大眼睛、急欲攫取时的神态的;葛朗台“瞪”着金子,说明他想占有金子的心情是迫不及待的。这是以同义词相比较的方法来理解词义。
“纵”和“扑”。“纵”的本义是放开绳子,故偏旁从“系”,后来才泛指一般的“放”;此处引申为将身子从收缩状态伸展开来那么该是一个舒足、直腰、扬手,全身呈一条线的动作(教师可以适当辅以模拟姿势),而葛朗台腾身向前夺金时,正是这样的一个动作。“撲”的本义是“击”,故偏旁从“提手旁”,表示以手打击;因“击”的动作很快,故凡人或动物向前闯亦称之为“扑”;以“扑”描写葛朗台闯向金梳妆匣,说明他的动作迅猛,心切而不可阻遏。“纵”、“扑”上下分句连用,前者是起始性动作,后者是进行性动作,写出了葛朗台强夺梳妆匣的完整动作过程。这是从本义讲到引申义的讲解法。
“好似······老虎”。我先提出一个问题:前面的一“纵”一“扑”,葛朗台夺梳妆盒的动作写得已经很完整了,为什么还要再来一个比喻?如果去掉行不行?接着试让学生只读前两句不读比喻句,学生感到味道不足,若有所失。然后,我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使用这个比喻,使“纵”“扑”二字更具体化,形象因之而更其丰满。一旦把葛朗台比以“老虎”的形象,那狰狞的吃人的面目即凸显于字里行间。由此可见,比喻运用恰当是多么重要!这是从比喻入手的讲解法。
“真金!金子!”“多”。连呼两声“金”,作者又在此后各用一个感叹号,说明其实葛朗台的感情异常的激动,简直是见到金子就想占有金子的“执着狂”。这种发狂的感情之所以产生,不仅是因为有“真金”,而且居然有“这么多”。多多益善,葛朗台就是这样一个视财如命的守财奴。这是偏重于从语气、标点中发掘人物内心世界,分析讲解词义的又一种方法。
“我”。我先问:葛朗台为什么说“你真是我的女儿”?有同学回答:这是为了夸奖自己的女儿会做“交易”。我再问:如果是一般的夸奖,为什么不在“女儿”前面加一个定语“好”,变成“你真是我的好女儿”,那样夸奖不是语气更强烈么?学生立即被点悟到:葛朗台强调的并非是女儿“好”而是女儿像“我”。他认为女儿也如他一样是个只懂“交易”,不懂感情的人。从这里可以看出,多用一个词,少用一个词,并非无关紧要。这种涉及如何准确限制、修饰句子的成分的讲解,就是融语法教学和字词教学于一炉的讲解方法。
以上种种分析词义的教学方法,其共同点都是从字词句基础知识出发来组织教学的。这与单纯的从思想内容出发来组织教学的文学分析法,是有着极大的不同的。
前后贯通,由点及面。
如果说,这一个个的字眼可比做一颗颗闪亮的明珠,那么,小说情节的发展和人物性格的发展便成为一根精巧的金线,将这许多零散的明珠连贯起来,而成为光彩夺目的一串。这样,这种以字词句教学为重点的串讲法,便可以在教坛取得重要的一席之地。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教师必须从通篇出发,将涉及的情节、人物、环境或作家的议论、抒情等诸多因素都认真加以分析,进行极精细的选择工作,择出最重要最精彩的东西构成我们所说的“金线”。在讲述时,对这条线要严加控制,只要把主要情节和人物活动叙述清楚了,就要立即过渡到“眼”上,否则,便会冲淡“眼”的分析。
怎样在基础知识教学中分析人物形象,是个极复杂的问题。这个课题,等待着我们广大的语文教育工作者去深入探索。
参考文献
[1]中学小说教学的唤醒教育研究[D]. 吴璇.辽宁师范大学 2016
[2]发掘“矛盾”,找准小说教学突破点[J]. 林廷全. 考试周刊. 20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