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注重审美教育培养健全人格

2019-09-10李悦

速读·上旬 2019年7期
关键词:审美人格培养

李悦

◆摘 要:“审美欣赏与创造”对良好个性的养成和健全人格的培育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在“立德树人”的框架中占有重要的分量,所以注重学生审美欣赏与创造,培养健全人格,既是学生发展的需要,也是国家对未来合格建设者的要求。

◆关键词:审美;培养;人格

审美教育是以艺术和各种美的形态作为具体的媒介手段,通过审美活动展示审美对象丰富的价值意味,直接作用于受教者的情感世界,从而潜移默化地塑造和优化人的心理结构、铸造完美人性,提升人生境界的一种有组织、有目的的定向教育方式。

蔡元培先生在《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中说道“所谓健全的人格,内分四育,即体育、智育、德育、美育。”美育以陶冶我们的情操为目的,从而使我们具有美的思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美的素养,具有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审美教育要以情感为中介,通过诉诸人的情感领域来进行,而且也是指审美教育具有激发情感、以情动人、陶情养性的重要作用。同时要使受教育者在情感上感到自由、舒畅,体验到无比的身心快乐。因此,审美教育会导致受教育者对于接受美育往往是自觉自愿乐而忘返的,“桃李无言,下自成蹊”。

审美教育还可以与德育、智育、体育等之间,互相依存、互相渗透,并在某种意义上占据主导的地位,并发挥其独特的教育作用。

中国非常重视美育。孔子提倡诗教、乐教。诗教、乐教就是美育。他提出一个人的人格塑造的步骤是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在他看来美育在整个人格的塑造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美育和艺术教育能影响一个人的情感、趣味、气质、胸襟,能影响人的无意识层面。这对于培育全面发展的、健康的人格是非常重要的,而且中外的历代名家对审美都有独到的认识。

审美教育它不仅仅包括绘画、雕刻、建筑等方面,而“凡有美化的程度者均所在包”,所以说这是一种广义的“大美育观”,它与人格教育密切,人格教育强调的是对人的教育,是对人的全面的、健全的人格进行培育和塑造,这本身也是美育的方向和前提。蔡元培先生说,“美育者应用美学之原理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蔡元培美育论集》)他认为,在想象世界,凡人皆有爱恶惊惧喜怒悲之情这种感情随离合生死祸福利害之现象而流转,只有美感教育能够使人脱离杂念,脱离现象世界相对的感情,与造物为友。因此,这种教育的目的是在与超越现实利害,架起进入绝对自由的观念世界之桥梁。

审美教育是人格教育的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古希腊的史诗教育和音乐教育与中国先秦的诗教和乐教,都可以看作是一种以艺术为手段的人格教育如何发择诗歌和音乐等艺术形式在人格培养中的作用是中西古代审美教育共同关注的中心问题,所不同的只展中西对人格的理解略有差异。西方的人格含义更为广泛些,除了指道德品品质外,还指人的个性、性格,而中国的人格概念则基本与品德同义。这就使中国古代的审美教育带有更为浓重的道德色彩,从而难以与道德教化分开来而走向独立。

那么,审美教育对人格完善有什么重要的作用呢?

第一,审美教育有助于对“真”的认识。“真”是客观世界的规,是人的有目的实践活动的基础,人在创造关的过程中不断认识“真”在対“真”的追求中不断创造美。艺术是把人的生活作为人自身的自由创造来反映的,向人的生活的自由创造不可能离开対客观世的规律性认识,离不开依据这种认识而进行的动,对象和结果。

第二,审美活动有助于对善的认识。人的自由的实现离不开人与人的关系,从而也就离不开人们在处理这种社会关系时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在艺术里,一定的道德原则是感性的个体为实现其自由不可脱离的原则,是个体发自内心的要求,而不是从外部强加给个体的东西,也就是道德原则同个体感性的自由的实现不可分割的结合在一起了。因此,艺术作品的道德教育作用是在通过对人类生活感性具体的真实描绘,而揭示出一定的道德原则同人的自由的实现不可分离的关系,从而使这种道德原则成为不但是人们在理智上认为正确和应该遵循的东西,而且是人们在情感上追求的东西。

第三,审美教育有助于人的个性自由的全面发展。审美教育能使人超出生存需要的满足,生存需要的满足不再是目的,人类个性才能的自由发展成为目的的本身。在审美愉悦中,包含着对人生的某种自由境界的体念。审美教育把真理的认识和道德实现从外在的强制性的东西提升为人的内在的自由的要求,并使人的个性才能获得超出于满足生存需要之外的全面发展。

中学语文教学如何引导学生挖掘美、感受美、生成美、进而影响其人格呢?下面以笔者的一个教学片段(屈原的《涉江》)为例来说明。

师:请同学们仔细阅读第一自然段“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被明月兮佩宝璐……”反复品味、揣摩,画出屈原的奇服图。

(同学们沉思冥想)

生:老师,屈原的人物形象怎么画呀?

師:同学们,你们知道屈原的形象怎么描绘吗?

生1:嗯……不晓得。

生2:不太清楚。

师: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当时的历史吧:屈原生活在战国时期的楚国,当时他的抱负得不到施展,还遭受打击,但他却没有放弃自己为国为民的理想,坚守自己的信念,他怀着忧国忧民的思想……

生:哦!我们知道怎么画了。

(学生认真作画,教师巡视观看)

师:同学们,你们互相交换看看,是不是画成一样的?

生:唉呀!怎么会不同呢?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异吗?

生:因人而异。

生:每个人的观察点、切入点不同,对同一事物感受也就不同。

……

师:同学们,你们太棒了,老师要为你们点个赞!(竖起大拇指)由于个体差异,每个同学的感知不同,对美的构思与欣赏是不同的。

师:同学们,屈原为什么会穿这样奇特华丽的服饰呢?

生:不知道。

师:同学们,你们都知道画图讲究背景衬托,大家想想这幅画的背景是什么?

师:大家先仔细阅读一下第一自然段。大家想想哪句话里哪个词可以概括当时的社会现实。

生:世溷浊。(混浊黑暗)

师:你回答的真好!大家给他鼓个掌。同学们,你们再把黑暗浑浊的社会作背景画上去。大家再想想屈原为什么好此奇服?

生:与当时社会形成鲜明对比。

生:不同流合污。

生:保持自己高节的品质。

师:还有吗?

生:坚守自己的情操。

生:坚持心中的执着,不屈就。

……

師:同学们,你们太了不起了,老师给你们鞠躬了!(鞠躬)

师:哪一位同学来概括一下屈原穿奇服的意义。

生:奇服是屈原高节品质的象征,是彻底不与当时黑暗官场同流合污的象征。奇服让屈原形象熠熠生辉,光彩夺目!

师:同学们,你们赞成吗?

生:赞成!

师,掌声!(雷鸣般的掌声响起来)

师:同学们,在当时物欲横流,官场诱惑和倾轧下,屈原能保持自己,而不同流,屈原的形象难道不是我们成长的一面镜子吗?

师:同学们,再看看文中还有哪一句能反映屈原高节的品质?

生: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

师:哪个同学来翻译一下?

生:只要我心存善良,正直向上,即使再偏僻遥远,对我又有什么影响啊!

师:同学们,屈原的形象是多么的伟岸!他不愧是我们的精神丰碑!我们一起记住这句话!让它融入我们的灵魂,落实在我们的行动上吧!

师:同学们,伟大爱国诗人屈原,还有一句足以警示我们一生的名言,你们知道它是……?

生:路……

生:(众学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师:还有一位圣人的“富贵……”

生: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也!

师:同学们!让我们共同努力,潜心修身,不断进取,勇于探索吧!!

生:(一阵雷鸣般掌声)。

师:(给同学们深深鞠一躬)感谢你们!可爱的同学们!

感知美,生成美,经历美,重建美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深厚的爱国情感,既是学生情感发展的需要,更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教学片断呈现的内容无疑给学生开启了新的视角,而且,片断呈现的服饰美与生成人物形象密不可分,正是这奇特的华丽服饰衬托出人物高大形象,映射出主人公刚强正直,执着坚守(这也是一种美)的意志品质。随着课文内容的延伸,主人公的鲜明个性与文章主旨就逐渐显露出来了。

美是无处不在的,“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学生在文学作品中感受、体念美,必定能生成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更美好的东西。

只要有心,教育之花定会处处绽放!

猜你喜欢

审美人格培养
以鸟喻人
《人格的发展——巴金传》(评传)
你是回避付出型人格吗?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职业中学美术鉴赏课教学探微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现代陶艺教学特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