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诗词宝库中采撷化学教学的“珍珠”
2019-09-10曹红艳
◆摘 要:诗和词,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一对璀璨明珠,是我国五千年文化的精髓。诗词中有不少名言佳句,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和原理,在化学教学的课堂导入、新课讲解、易混知识辨析时,适当引用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诗詞,可以增进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效率,提高学生的科学和人文素养,让学生领悟化学之美。
◆关键词:化学教学;引用诗词
从表面上看,诗词和化学之间并没有什么联系,但诗和词中不少的佳句巧妙地借用了许多化学知识,使其作品大放异彩,成为流传千古的佳作。课程改革要求“我们要根据教学实际,做到形式为内容服务,形式和内容统一,并且要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使教学形式多样、内容新颖。”为适应新的课程改革,教师要把观念从化学教学转变为化学教育。在化学课堂中引用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诗词,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素养,不仅使学生学到了知识,还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1化学教学中引用诗词的作用
教师在化学教学中适当引用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诗词,可以增进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效率,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除此之外还能让学生感受化学之美。
1.1增进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率
化学这门学科蕴含着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和人文科学知识,但化学学科专用的术语和各种原理往往让学生感觉晦涩难懂,所以部分学生对化学学习有畏难情绪。倘若教师在化学教学尝试着引用与所讲化学知识相关而学生又十分熟悉的诗词,就如同将一股清新的甘泉引入学生的心扉,将枯燥、专业的化学知识以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呈现,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1.2提高学生的科学和人文素养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学科渗透,关注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诗和词,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一对璀璨明珠,其中很多的名言佳句中蕴涵了丰富的化学知识与原理。教师在化学教学中,若能适当的引入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诗词,利用诗词中深厚的思想情感,丰富的想象力,不俗的创造力给学生以熏陶,能提高学生的科学和人文素养。
1.3让学生感受化学之美
化学实验中有很多的颜色变化:比如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是明亮的蓝紫色火焰;镁带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这些现象组成一幅幅色彩绚丽的图画。在描述这些实验现象时,教师若能引用相关的诗句,不仅能让学生快速准确的记住实验现象,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实验现象的描述,让学生领悟化学之美。就如有研究者指出:“教师通过引用相关的诗句对这些化学实验现象的描述,让学生领悟化学实验之美,培养他们对化学实验的浓厚兴趣。”
2化学教学中诗词引用的方法
2.1引用诗词,导入新课
化学教学中可以引用诗词导入新课。“通过引用诗词创设生动的情景,一个生动的情景就是一支良好的催化剂,可以加速课堂的活跃氛围,这样可以快速的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卖炭翁》一诗中写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但是在高温条件下,碳能够和一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在讲解碳及其性质的时候,可以通过引用这首诗,一开课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从而自然而然的讲解新课的内容。
2.2引用诗词,讲解新知
教师在讲解新课的时候,有些专业化的知识学生接受起来会有困难。这时候,若能引用相关的诗词,就能让学生对陌生的化学知识感到熟悉,有利于学生接受新知识。在学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时,学生往往不容易分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教师可以例举学生熟悉的诗词,让学生判断其中的变化,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借助这些学生耳熟能详诗句的描绘帮助学生更加形象、深刻的理解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2.3引用诗词,突破难点
借助诗词的描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一些较难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没有对“烟”和“雾”进行严格的区分,实际上,“烟”是固体小颗粒分散在空气中,“雾”则是分散在空气中的小液滴。在化学学习中,不少学生分不清楚“烟”和“雾”,这时,可以例举“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等诗句帮助学生弄清“烟”和“雾”的区别,帮助学生突破这一知识难点。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恰当的引用诗词,可以使一些化学理论、性质形象生动,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效率。同时,在化学教学中引用诗词,使化学的知识性和人文性交相辉映,可使学生在意趣横生的学习过程中,激发对科学的探索精神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促使学生素质丰富、和谐、完善地发展。除此而外,在学习化学的同时,给学生以诗词的洗礼,让学生体会到化学中所蕴含的美。
参考文献
[1]孙天瑞.浅谈化学中理科生人文素养的培养[J].数理化学习,2007(7):37.
[2]索育.化学美的特点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教育学,2006(27):45.
[3]徐元媛.谈化学教学的古诗引入设计[J].化学教学,2012(2):10.
作者简介
曹红艳(1985.12—),女,四川宜宾人,硕士研究生,四川省米易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