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学品德课堂散发艺术的魅力
2019-09-10周坤洁
周坤洁
【摘要】品德教学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挖掘并放大学生的闪光点,让他们思想行为的火花散发出耀眼的光芒;同时通过各种有效的活动,建构起以学生为本的课堂,让学生从课堂走向生活,对学习产生足够的兴趣,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由狭窄的课堂教学变为融入生活的生活化教学,让课堂生活成为一种快乐、积极、有意义的生活,从而让课堂散发艺术的魅力。
【关键词】艺术;课堂;观察力;表现
一说到艺术,我们会情不自禁地想到富丽堂皇的建筑、悠扬动听的音乐、名家的绘画等等。当说到与艺术的课堂有关的话题时,我们就会不由自主地想到:美术课上可以尽情地享受着艺术的视觉盛宴,音乐课上可以尽情地凝听音符在琴键上的跳跃飞扬。那样的课堂,是教师所憧憬的;那样的课堂,也会让学生如梦如醉,心向往之。作为教育工作者,其实一直在不断地探究摸索着这样一个问题:如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激情,使教室弥漫着艺术的芳香。
一、赏一赏,使艺术的氛围溢满课堂
其实,在我们平时的课堂上,学生所表现出来的种种想法和行为,都很有可能会成为一种艺术,这就需要教师具有艺术家的赏识眼力。对于“赏识”这个词儿,笔者觉得可以这样子理解:“赏”,即欣赏或鉴赏,这是教师看待学生的一种态度;“识”,即认识或看法。可以说认识是欣赏的基础。在教学中,要想让教师更容易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这就需要教师分了解和认识学生的言行,欣赏学生的想法的时,更要从多角度对他们的言行进行欣赏和分析。这好比人们鉴赏艺术品一样,教师要尽可能地挖掘并放大学生的闪光点,让他们思想行为的火花散发出耀眼的光芒。如,笔者在教学一年级《品德与生活》《校园铃声》这一单元主题时,在讲述“别人发言时,你应该怎么做?”这一问题时,刚开始只有一两个学生主动举手回答问题,记得有一个学生这样说:“我们要用眼睛盯着他(她)。”其他同学听了后哄堂大笑。等他们笑完了,安静了后,笔者才开口:“这个小朋友说得真好,老师要表扬你。”其他同学听了,很愕然,不知道老师为什么要表扬他。后来笔者说:“刚才这个小朋友说的‘用眼睛盯着他’,其实就是告诉我们别人发言时,我们不仅眼睛要看着他,我们的耳朵同时也要留心听他说了什么,说得怎么样……这是最聪明的做法。那么,其余同学听了这位同学的说法后,还有没有其他不同的想法呢?你们可以用心去想一想。”过了几分钟后,很多同学都纷纷举起手来,发表了很多出人意料的好答案。著名的英国教育家洛克说过:“每个人的思想都与他们的面孔不同。这是他们一直表达自己的个性,这使得今天的世界变得如此丰富多彩。”因此,作为教师,要想让品德教学课堂更加异彩纷呈,就需要学会用欣赏艺术的眼光去欣赏我们的课堂。
二、试一试,提高学生的观察力与参与性
亚里士多德说过:“道德可以分为两个方面:思想和美德。心灵是以知识为基础的,是能够被教导;美德的习惯不能被教导,只能在生活中形成。”因此,如果教师在授课中强调品德教育的生活性和活动性,那么品德教育会更容易地回归到学生的生活当中。
首先,说到观察生活,在我们的教科书上,有些单元的主题教学内容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但由于平时学生缺乏观察,他们往往会视而不见或知道的很少。因此,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为了引导学生去学会认真观察,教师可以让学生从自己的日常生活出发,认识了解自己的生活,扩大自己的视野,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生活兴趣和观察能力。如,笔者在讲授一年级《品德与生活》《我们的国庆节》这一单元的主题时,请来学校电脑老师配合,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在教室里观看了国庆节60周年的阅兵仪式的视频、还播放了平时街道的布置和在国庆节的时候,街道有什么变化等等的图片,让学生学会自己去观察、比较和发现。在观看视频(图片)时,笔者还随机给学生布置了观察的任务:要求学生在观看视频(图片)后能说出国庆节有什么庆祝活动,还要画一幅关于国庆节的画。学生明晰了作业任务后,就会不由自主地去仔细观察、细心感受国庆节这一节日所带来种种的变化。而这样的学习方式是学生乐意接受的。视频(图片)观看完后,学生一个个都显得特别兴奋,个个跃跃欲试:有的能说出国庆节这一节日所带来的变化:有的能用画笔画出美丽的国庆节,还有的居然能口述一段一百来字的关于国庆节变化……只有仔细观察,学生才能学好。教学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其次,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主要来源于学生自身对生活的体验和理解。如果教师将课堂上的教学内容回归到贴近学生的生活情景,能使学生在思想上受到感染,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拨动了学生的心弦,激发了学生的自我体验。而真实而非虚伪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识才能更容易地让学生在感受与体验真实的生活世界,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促进他们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的發展。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经验浅等诸多因素,低年级儿童的实际生活经验相对较少。尤其是一些比较接触到的体验、经验、常识等,如在紧急情况下,孩子的求助和自救;在学习生活中,孩子待人接物的一般礼节;遵守交通规则及公共秩序等方面。针对学生的这一系列的困惑,笔者经常会在品德课堂上创设特定的情境,让学生亲自去尝试或体验,从中获得一些亲身地感悟。例如,在讲授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我很整洁》这一课时,笔者让学生用损坏的笔写字、试着在方的乱七八糟的书包里找老师指定的书、尝试一下用撕裂的纸张能否继续写字……让学生亲身体验“整洁”这个好习惯为我们提供了多少便利。没有了“整洁”这个好习惯,最终受伤害的其实是我们自己。
三、演一演,让学生在充满艺术的课堂中逐步进入预创境界
充满艺术气息的课堂,自然是洋溢着活跃积极气氛的课堂,也是睿智灵动的课堂,是一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喜欢参与、思考和表达的“体悟式”的课堂。教师的赏识,其实是让学生勇于表现自我的一种最好的鼓励手段,教师的“适时留白”是创造性思维拓展开发的最佳良机。当学生能够真正在思想上有所提升和觉悟时,他们的内心就会掀起波涛,他们表达的过程就是顺其自然的,是充满激情的,是不吐不快的心灵流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主动地探索未知的知识,也愿意将自己内心深处的想法主动地吐露出来,他们会彼此回应,产生碰撞,发出共鸣,进行融合,汇聚成营养丰富的“心灵鸡汤”。学生会在“感悟—表达—感悟”的过程中漫步行走,他们会逐渐发现,他们的思想越深入,越真实,越容易理解。如,在教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做个聪明消费者》这一单元的时,笔者创设了一些有关“商场购物”的情境,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表演。如,让学生表演“春、夏天的水果商店”和“个体商店价格与自选商场价格进行对比”等情境。通过情境表演,让学生从再现的生活场景中去感悟在不同的季节,价格就会有所不同的道理。
四、动一动,拓宽教育路子,让学生在组织讨论中学会交流
笔者觉得,在我们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所渗透的德育教育还不够深入,不能很好地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笔者觉得教师要想在品德教育教学中的德育深入渗透到我们的课堂中,就必须要多扩展我们教育教学的方法,采用多种不同的教育方式或形式的教育教学功能。例如,笔者在讲授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每个人的事情》这一板块内容时,先调动起学生的兴趣,试着让学生充分回忆起我们班的同学在学校举办的各种活动中的表现,并利用多媒体再现当时我们班的同学在参加学校举行的“我爱祖国我爱党,欢乐童年大家唱”歌唱比赛、武术操比赛、学校校运会中的种种表现。当学生在屏幕上看到在武术操比赛过程中,有一个同学动作做错了动作又马上改正时的心情;当学生看到歌唱比赛的小视频时,全班同学的脸上都充满了愉快的表情,嘴里会情不自禁地都跟着哼起比赛时唱过的歌曲等等,这些歌声、心情的变化不正是学生体验集体生活的快乐感受吗?
通过品德这门课程的教学,笔者知道不仅仅是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明白几个道理这么简单,而是让学生从课堂走向生活,对学习产生足够的兴趣,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由狭窄的课堂教学变为融入生活的生活化教学,让课堂生活成为一种快乐、积极、有意义的生活,从而让课堂散发艺术的魅力。
参考文献:
[1]郭靳生.让课堂散发艺术的魅力——读[M].有一种美,叫教育,2012,7.
[2]黄恩贤.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2.
[3]杨丹丹.亚里士多德的美德养成问题研究[J].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7.
[4]刘晓波.生活教育是全民终身教育[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下旬,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