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生态课堂”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应用
2019-09-10钟弘夏超
钟弘夏超
◆摘 要: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再也不能按照以前的老思路去教育孩子,灌输一些“板子响,学问长”的思想,中国教育几十年的经验也告诉我们:老师和学生只有相互理解、共同努力,才能共同进步。因此,“生态课堂”应运而生。本文从“生态课堂”的概念入手,细致分析了如何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实现“生态课堂”的教学。
◆关键词:数学;素质教育;“生态课堂”
一、什么是“生態课堂”
“生态”是指自然环境中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生存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动态平衡关系。在任何一个和谐的生态系统中,每一生态元素都会按其自身固有的规律自由地生长、发展。从生态学的角度看,课堂上的教师、学生、环境三者之间也正好形成了这样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多元互动的关系,组成了一个小的生态系统,我们称为“生态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把人的个性发展作为第一任务的教学情境,是一种珍视“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教学氛围。
二、小学数学教育中如何实现生态课堂
(一)良好方式,引发兴趣(积极改变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兴趣)
良好的方式是成功的一半。教师首先要把微笑带进课堂,以自己良好的情趣去感染学生,促使学生形成一种良好的心理态势,接下来就是利用良好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发学生最大的好奇心和积极性,例如:我在教学“三角形”一课时,为了丰富学生对于三角形的感知认识,我准备了3厘米长的小棒3根,4厘米、2厘米、1厘米长的小棒各一根。上课开始,我让一位学生用3厘米、2厘米和1厘米长的小棒搭三角形,学生发现怎么也搭不成。我马上问道:这是为什么呢?学生说3厘米的小棒太长了,而2厘米和1厘米的小棒有点短。“那用怎样的小棒才能搭成三角形呢,你会做吗?”孩子们热情高涨,早就跃跃欲试了,我便让他们拿出课前准备的各种长短的小棒,在学习小组内开展搭三角形的活动……整个活动中学生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操作活动中,通过动手操作,初步感知了三角形。又如:我在教学“乘法口诀”时,总觉得学生对背诵乘法口诀感到枯燥乏味,于是我引导学生在游戏当中背诵,具体做法是:两个人为一组,让他们边拍手,边大声诵读“一一得一,一二得二……”,这样孩子对乘法口诀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光上课练习,下课玩耍时也在背诵,几个班里学生还相互传诵,这真正达到了“玩中学、学中玩”,寓学于乐的良好效果。
(二)媒体甄选,多元手段
构建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的有效实施,离不开教学手段的合理选取和恰当应用。但这并非等同于课堂教学都要营造成“声”、“光”、“电”一体化的潮流派对。其实,多媒体课件只是一种辅助的教学手段,它并不是万能的。教师始终是课堂的主导,对于课件的使用要适时适度,不能过分依赖,人为物役。教学原则也要求教师用最简单的教学手段,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这就表明: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要恰当地选用教辅工具,力求简单实用,使用实物教具,如挂图、模型、黑板、卡片等就能解决的问题,就不要用课件,否则费时费力,而且效果不一定好;而当实物教具不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时,就可以选择恰当的、简单有效的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从而突破难点、疑点,提高教学效率,例如:我在教学生画直角时,告诉了学生用三角板画直角的方法,并在黑板上做了示范,然后让学生动手练习画直角,这样触手可及,完全不需要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而在教学《找规律》时,我就精心制作了一个课件,带领孩子们去小熊家做客,通过设计密码门、参观房间、摆水果、设计手帕等有趣环节,让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中寻找规律,掌握知识,取得了很好地教学效果。
(三)注重个性,发挥特长
学生前期教育的不同,会有不同的思想模式,就会生成不同的个人爱好,理解并尊重孩子的个人爱好,鼓励个性的发扬。我们对爱数学的孩子多鼓励让他们起到带头示范的作用,并给与适当的物质或精神奖励。而对于不爱数学的孩子,我们也不要一棒子打死。记得有一次,一个学生上数学课时画画,我没有严厉地批评他,而是对他说:“孩子,你画的不错嘛,正巧我也懂点画画,下课后我教你画画,但是现在我们先把这个美丽的作品收起来,好吗?”这位同学便主动收起画笔,认真听课,下课后他真的来到办公室,我便一面教他画画,一面讲解学数学的重要性,从此他不再在数学课上画画,而且数学成绩也显著提高,又比如: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我们也要注意其处理方式。当后进生积极回答时,我会鼓励他,即使没有回答正确。如果回答对了,我会积极赞扬他,甚至让全班学生鼓掌表扬,让他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对于表现好的学生回答问题,我也会进一步鼓励他,说:你的思维很灵活,我为有你这样的学生感到骄傲;你的回答令老师很受启发等等。这样就能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增强每个学生的课堂效率,从而促进他们的学习。
三、结语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又是自身发展的主体。要建构学生积极的心态,营造适宜学生发展的生态课堂,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挖掘其潜能,树立起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学生主体观,使学生个性得以充分发展,使课堂真正超越了传统的千人一面模式。课堂是有机的,相信只要灌溉如涓涓清泉,等待像云海观日,让师生的主体性充分地、自由地、和谐地发展,我们必将构建起一种新的教育情境,一种保持师生的可持续发展动力且生动活泼的教育生态。愿我们的努力,会让数学课更具感染力和生命力!
参考文献
[1]李剑萍,魏薇.教育学导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