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儿童文学的阅读指导
2019-09-10蔡祯
蔡祯
摘 要:自2006年“全民阅读”活动开展以来,我国人均阅读量有所攀升,社会对阅读越来越重视,儿童阅读也逐渐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儿童是中国的未来,儿童阅读理应得到重视。儿童阅读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如何正确地对儿童进行阅读指导也逐渐成为人们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
关键词:儿童文学 阅读指导 巨人的花园 建议
儿童阅读指导的益处
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阅读技能是人的基本技能之一,儿童对阅读技能的掌握有助于他们的全面发展。阅读是学习其他知识的必备工具之一,而儿童所处的年龄阶段又是人一生中身心发展无比迅速的黄金时期,儿童阅读指导应当抓住这一时期。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书在儿童精神生活中能起巨大的作用”。[1]众所周知,阅读并理解题材丰富的文学作品,有助于儿童打好语言语文基础、培养良好的语感、以读促思以读促写。阅读不仅仅培养儿童的认知、理解等能力,而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个性发展、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但由于儿童认知水平有限、想法较直接简单,要使儿童阅读达到真正的事半功倍必须在旁加以指导。通过启发式的阅读指导,能够引导儿童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激发他们的智慧潜能,提升儿童的自主意识,帮助儿童树立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有助于儿童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有利于儿童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
“活到老,学到老”已成为当今社会大多数人的共识,世界各国也早已就终身教育达成共识。对儿童的教育早已不再是仅求知识积累的教育,而是提倡“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式的使孩子学会学习的教育。阅读,是人们了解和吸收全世界不同领域前人间接经验的最基础也最广泛的方法之一,儿童时期的阅读更是为未来的各式学习夯实基础的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在儿童阶段对人的阅读能力进行培养,并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的综合性能力,使他们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儿童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有助于他们主动自发地进行阅读与学习,自主自发拓宽知识面。儿童在阅读上养成的习惯延伸扩展开来,有助于他们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阅读指导建议
尊重儿童的主体地位
卢梭曾强调:“孩子生下来就是一个人,他们天生是自由的,他们拥有属于他们自己的自由;除了他们自己,任何人都无权处置他们的自由权利。”[2]儿童是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的;如果想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最愚蠢的事情。”[3]在儿童阅读指导中,最应该遵守的原则便是尊重儿童的主体地位。儿童是具有独立思想力的独特个体,教师在进行阅读指导时不应灌输或填鸭,而应重视引导启发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指导儿童进行阅读的过程中,应当尊重他们的天然好奇心和创造性,激发他们的探索精神。教师尊重儿童的主体地位后进行教学,让他们自己通过阅读对世界进行感知,多给儿童留一些自主探知的空间,往往会收获一些令人惊喜的结果。
通过多种形式对儿童进行阅读指导
以教师讲授为主要形式的传统课堂难以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难以将他们的注意力集中于课堂上和学习上。众所周知,孩子们天性好动不喜静,在指导儿童进行阅读时,可以采用多种不同手段,调动儿童多种感官,促使他们真正投入于阅读之中。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讲故事、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师生共读一本书等形式开展阅读教学与指导。在平时的阅读指导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给孩子们制定科学合理有弹性的学年或学期推荐阅读书单,让孩子们自主选择,使阅读不仅限于课堂不仅限于校园。
施行恰当的评价标准
一切以教师给出的标准答案为指引、一切以考卷上的分数为标准的传统的阅读教学评价较为片面,大多数传统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时也往往流于形式,指导学生们把握应该把握的主旨要義、积累好词好句名言警句写一篇读后感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这样的教学方式往往大大打消了儿童对阅读的兴趣与好奇心,使儿童对阅读形成刻板的消极印象,不利于儿童的学习与身心发展。在新课标的学生观的要求下,教师应该以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己去感受、探索,形成自己的认知。要由“ 数量评价法”转变为“质量评价法”。在对学生的评价过程中,应将学生的阅读的情感体验、心理发展、价值观的形成作为评价的目标,最终促使学生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4]
具体实施建议——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课文《巨人的花园》教学为例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到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3-4年级的学生应该“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任务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5]依据这一目标和童话的文本特质,教师展开《巨人的花园》的教学时可以注意:
引导学生进行主题阅读
《巨人的花园》全文较短、线索较单一、主题较鲜明,教师可以在帮助学生解决文中生字词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分组讨论。《巨人的花园》主要讲的是一个巨人拥有自己十分美丽的花园,但他十分自私,不许孩子们进入花园玩耍,失去了孩子们的花园也失去了春天,最后巨人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和孩子们一起快乐地在花园里玩耍。教师可以通过情境导入等形式让孩子们展开想象,让孩子们扮演故事中的孩子与巨人,细心体会故事的发展变化,对“快乐要与大家一起分享”的主旨、巨人和孩子们的形象等有一定的把握。
适当引导与开放阅读相结合
所谓“开放阅读”,是相对于给定标准答案的封闭阅读活动而言的阅读观念,是指儿童阅读的指导者、教学者给予儿童读者的阅读活动以充分的开放性,而不以有限的、确定的答案限定儿童的解读力、想象力。[6]虽然《巨人的花园》拥有着鲜明的主题与人物形象,但教师仍要注意儿童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让处于读者地位的儿童能够对文本进行不自觉的再创造,拥有独属于自己的思考与体会。阅读本就是一件很个人很私人的事情,教师切记不要束缚学生的思考力、想象力与创造力,对于学生无法理解的及最根本的意旨部分进行适当引导是必要的,但不可进行过多的指导,使得所有学生对同一文章产生机械式复制粘贴制的印象。如《巨人的花园》中巨人前后态度的转变、花园拥有孩子才拥有春天等的可以产生多样联想与思考的部分,教师可以把主动权交还学生,让儿童进行自主思考,互相交流讨论,得出独属于自己的感受。
进行综合性评价
教师应以儿童对《巨人的花园》的创造性联想、情感体悟等为基础,形成多元的价值评价标准,注重学生的信息收集整理能力、情感体验、价值判断等,对学生进行恰当的综合性积极性评价,引导学生产生良好的阅读兴趣,增强学习动机。
参考文献:
[ 1 ] 苏霍姆林斯基 R A. 育人三部曲[M]. 毕涉芝, 等译.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 2 ] 让·雅克·卢梭.社会契约论[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9.
[ 3 ] 卢梭. 爱弥[M]. 李平沤,译.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 4 ]徐海英.试谈小学“儿童文学”的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8(30):129.
[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 6 ]方卫平.诗意的、开放的、语文的……——关于儿童阅读指导与教学的思考[J]. 中国出版,2018(11):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