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手花馍

2019-09-10郭志花

山西教育·幼教 2019年7期
关键词:面团艺术幼儿

郭志花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兴趣是幼儿认识世界、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内部动力,也是激发幼儿探索的基础。一名优秀的教师应以敏锐的洞察力发现幼儿的兴趣点,以“兴趣”刺激感知、促成思考、激发情感,从而唤起幼儿内心感觉和学习激情,让幼儿在身临其境的真实体验中,用自己的方式以及自己的速度吸取经验,在宽松互动的游戏情境中,最大限度地表达艺术、表现自我。因此,在生成性课程中捕捉幼儿的兴趣点尤为重要。下面,我以大班社会体验主题活动“晋商之旅”中幼儿对山西花馍的关注为例,和大家共同交流教师在生成性课程中如何持续不断地捕捉幼儿的兴趣、支持幼儿的活动。

一、发现热点——倾听心声,分析价值

活动背景:

在“晋商之旅”的亲子体验活动之后,幼儿在来园交流谈话活动中,兴奋地说着:

刘馨宁:我看见平遥古城里还有卖花馍的呢。

孟子涵:我吃过花馍。

张嘉悦:我姥姥就会做花馍。

李雨芳:前段时间,我姐姐过生日,奶奶还给她做了个花馍。

……

我们发现很多幼儿都关注到了花馍这一独特的民间艺术。看得出来,幼儿对花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活动价值:

于是,我认真分析了这一内容对于幼儿的教育价值。《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了艺术领域目标:喜欢欣赏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和作品;喜欢进行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花馍是我们山西特色的民间艺术之一,对民间艺术的欣赏与表现是幼儿艺术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创作花馍可以成为幼儿进行艺术表现的良好媒介。大班幼儿有了一定的团圆、压扁、搓条等基本的技能,引领幼儿欣赏、表现花馍能提高幼儿的艺术欣赏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想象能力和表现能力等,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二、缓步升温——集体欣赏,初次尝试

基于幼儿兴趣,我设计了“漂亮的花馍”系列活动,与幼儿一起欣赏了造型各异的山西花馍,让他们观察了花馍的色彩、形状,了解了花馍的寓意、用途及简单的制作方法等。

当幼儿看到这些漂亮的花馍时,都非常兴奋,孟子涵说:“老师,我也想做花馍。”乐乐说:“我也想做。可是,我们没有面啊,花馍是用面做成的。”赵诗嘉说:“那有什么难的?我们明天从家里带点面来就行了。”第二天来园时,很多幼儿都从家带来了面团,大家在艺术材料区,开始了自主尝试制作花馍。

团圆、压扁、搓条,幼儿用上了平时玩橡皮泥的各种技能,很快便做出了一些基本的造型。杨宝说:“老师让我们看过的花馍还有剪开口的花边呢。”乔星睿说:“对,还有用筷子夹出来花。”乐乐说:“上面还有豆豆做的眼睛呢。”我说:“你们还想做更漂亮的花馍,那就去活动室里转一转,看看有没有材料能帮到你们。”于是,幼儿开始在活动室的各个角落寻找自己需要的材料,有的从生活材料区找来梳子、筷子,有的从自然角找來各种种子,有的从艺术材料区拿出了剪刀,有的从废旧材料盒里取出了小扣子……

回顾环节中,大家兴奋地介绍着自己的作品和制作过程,初见雏形的花馍让幼儿感受到了自主尝试后的成功体验。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幼儿使用工具进行制作的能力也显著提升,如:用剪刀剪、筷子夹、梳子压等,而且能用各种豆子进行装饰,他们还在活动中学会了自己解决问题。

集体活动让部分幼儿的兴趣转换为大多数幼儿的兴趣,教师持续捕捉幼儿兴趣,适时提供支持,让幼儿的兴趣缓步升温。

三、及时加热——申请体验,自主尝试

集体活动之后,幼儿对制作花馍的兴趣更加浓厚,区域活动中常常有幼儿自带面团或者用超轻黏土制作花馍。于是,我们又申请了体验馆活动。在“巧手儿制作坊”,陈老师为幼儿提供了五颜六色的面团,让他们自主设计制作各种形态的花馍,将幼儿的兴趣再次推向高潮。

刚进入体验馆,王肖熠一眼便看到了彩色的面团:“太漂亮了,这么多面团,还都是彩色的。” 幼儿选择了自己喜欢的颜色进行制作,有的做刺猬、有的做花朵、有的做蝴蝶……过了一会儿,刘蒙洁说:“我们一起做个那种大大的花馍吧!”郭书宇说:“得先做一个大圆圈。”刘蒙洁立刻回应:“嗯,大圆圈是底盘,我会,我来做。你们只做上面的花馍就行。”于是,大家各自分工,开始制作大花馍。“大底盘”做好后,幼儿都把自己做的小花馍摆在了上面。滑天赫说:“我想做一个更大的花馍,这次我来做下面的底盘。”很快,在大家的再次合作下,一个更大的花馍做好了,接下来就静候蒸花馍了。

在这一阶段,幼儿被新的材料吸引,在自主尝试的过程中,自发进行了合作制作,大家共同创作了几个大花馍。可见,当大多数幼儿的兴趣被激发后,及时“加热”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四、延缓降温——亲子制作,顺延兴趣

伴随着幼儿兴趣的延伸,我在艺术材料区投放了很多关于花馍的造型图、面粉、各种小工具以及更多色彩和数量的超轻黏土、广告色等。在随后的区域活动中,越来越多的幼儿参与到了制作花馍的活动中。与此同时,幼儿的兴趣还延伸到了家庭,很多幼儿在家做起了花馍,甚至当起了父母的小老师。我们还邀请了悦悦的姥姥来园,和幼儿一起制作各种传统花馍,进一步了解各种传统花馍的寓意。教师为幼儿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支持,延缓了幼儿兴趣的下降。

活动反思:

在本次生成活动中,教师能在体验活动的基础上,结合体验记录表和体验后的谈话活动,发现幼儿感兴趣的内容,在活动中及时提升幼儿经验、给予幼儿支持,通过集体活动、体验馆活动、区域活动、亲子活动等多种形式,引导幼儿欣赏花馍、制作花馍,将幼儿的兴趣价值最大化,将幼儿的兴趣持续度最长化,这就是教师在生成性课程中的最大作用——发现幼儿兴趣、及时提升经验、有效支持活动。面对幼儿的兴趣,教师一定要做到能够发现热点、缓步升温、及时加热、延缓降温,这样才能促进幼儿的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面团艺术幼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跟踪导练(二)(3)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咖喱香肠面包
纸的艺术
猫面团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