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绘本为中介的数学学习活动
2019-09-10胡丽艳
胡丽艳
一、绘本的特点
《小熊一家和吵吵闹闹的怪物们》这一绘本讲述了小熊一家误闯入了怪物的城堡之中,将怪物的食物吃光,惹怒了怪物们,但是有一个办法可以解救自己,那就是寻找到城堡的主人。
这本绘本图书的画风类似于幼儿的涂鸦作品,绘本角色占据整个画面,在黑色背景的衬托下,各个怪物形象特征凸显。绘本采用了连页和对开页的设计,两边的页面利用色彩形成对比,这样独特的画面排版给幼儿带来一种视觉冲击,让幼儿通过视觉观察形成分类的概念。幼儿可以通过画面来猜测小熊提的问题是什么,锻炼了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推理能力。
二、绘本蕴含的价值
绘本中的20个怪物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也有细微的区别,幼儿可通过观察将这些怪物进行复合(多角度、多层次、肯定和否定)分类。同时故事情节的创设,很容易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挑战欲望。
![](https://img.fx361.cc/images/2022/02/06/qkimagessjyasjya201907sjya20190728-1-l.jpg)
每一页随着怪物数量的逐渐减少,以及绘本中小熊的提问语,可以帮助幼儿进一步运用复合分类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来理解故事内容。书中的怪物特征明显,容易引发幼儿的关注,利于幼儿提出问题。如“这个城堡的主人是不是头上有角呢?”“这个城堡主人的脸上有胡子吗?”让幼儿通过“是”或“不是”来判断主人所在的怪物范围,通过层层提问逐渐缩小范围,最终找出城堡的主人。而这样的提问模式是重复的,有规律的,幼儿在教师有引导的提问两次之后,就可以自己进行自主阅读理解了。
![](https://img.fx361.cc/images/2022/02/06/qkimagessjyasjya201907sjya20190728-2-l.jpg)
最后城堡主人的出现出乎大家的意料,居然是“头上有角、没有胡子、身体花花绿绿、穿着红色绣花鞋、掉光了牙齿的怪物”。这一城堡主人形象的设定又向我们暗示不可以貌取人,也许它具有独特的领导力,也许它具有渊博的知识等等。
绘本《小熊一家和吵吵闹闹的怪物们》中,主要蕴含了数学中复合分类、逻辑推理的价值,同时还渗透了社会领域认知他人的价值,我认为该绘本适宜在5-6岁大班幼儿中开展数学活动。
三、幼儿自主阅读的情况
![](https://img.fx361.cc/images/2022/02/06/qkimagessjyasjya201907sjya20190728-3-l.jpg)
为了进一步了解幼儿对这本绘本的兴趣点以及关于分类的前期经验,教师在图书区投放了3本《小熊一家和吵吵的怪物们》绘本图书,并对阅读了这本图书的幼儿进行了观察。
教师的发现:
有两名幼儿从前往后粗略翻阅了一遍后,开始逐页讲述故事情节。
有一名幼儿翻看到同类怪物集中在某一页时,说:“有很多一样的怪物。”
有一名幼儿翻看到20只怪物同时出现时,说:“它们的颜色不一样,一个怪物有牙齿,一个怪物没有牙齿。”
有一名幼儿关注到了字,认读自己认识的汉字,并猜测故事情节。
从幼儿自主阅读的情况来看,幼儿集中关注到了怪物的特征以及故事情节的讲述上。幼儿未能将画面前后联系,发现其中的奥妙,读图不够仔细,因此也领会不到图书中所隐含的复合分类以及认知他人的含义。
综合幼儿自主阅读的情况,以及我们对绘本《小熊一家和吵吵闹闹的怪物们》的分析,确定以该绘本为载体开展数学学习活动。
四、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发现怪物的异同
为了让幼儿能运用怪物的显著特征进行提问,先请幼儿观察这些怪物有什么不一样。同时为了培养大班幼儿的听辨及判断能力,我采取了以下的提问方式支持幼儿观察:有多少只怪物?它们一样吗?哪些地方不一样?
请每位幼儿都参与到活动中来,积极表述自己的发现,同时在回答的过程中既关注自己已找到的,还要认真倾听同伴的回答,以便补充。
幼儿的发现:
我发现有的怪物长角,有的没长角。
我发现怪物胖瘦不一样。
我发现有的怪物大,有的怪物小。
我发现怪物手的动作不一样。
我发现怪物身体的颜色不一样。
我发现有的怪物穿鞋,有的没穿鞋。
……
运用这一策略发现,幼儿都在积极地观察每个怪物的不同之处,幼儿的观察变得更加细致,容易关注到一些细节之处,为后面的分类提问做好了铺垫。
第二阶段:寻找大王
1.引导幼儿关注怪物的特征
以“寻找大王”为情境引发幼儿进一步关注怪物之间的不同特征,教师采取了以下的提问策略来支持幼儿观察判断:你觉得这些怪物中谁有可能是大王呢?为什么?
幼儿的表述:
我觉得最强壮的那个怪物是大王,其他怪物是它的手下。
我觉得白白胖胖的怪物是大王。
我覺得绿色的那个怪物是大王,因为它看起来很凶。
……
从幼儿的表述中可以看出,幼儿对大王的判断基本定位在高大、强壮、有威严的怪物身上,这也反射出幼儿在心目中对领导者这一角色的定位。
2.改编绘本内容,引导幼儿进行分类
教师将绘本图书进行删减,并将图书中的提问进行改编,以便幼儿清楚地明白每次提问都能将怪物分成两类。
教师将提问变成“大王大王,你是有……还是没……的”,有助于幼儿理解,幼儿只要将观察到的最显著的特征套用在句式里即可,为幼儿理解分类作好铺垫。
![](https://img.fx361.cc/images/2022/02/06/qkimagessjyasjya201907sjya20190728-4-l.jpg)
教师两次提问,每次提问后都会请幼儿判断“大王会在谁中间”,并请幼儿运用多媒体操作将怪物根据回答进行分类。在这一过程中,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来理解提问与分类之间的关系,并明白要把不符合要求的排除掉。
3. 幼儿尝试提问进一步理解有效提问的方法
在教师两次提问后,便请幼儿来替小熊提问。
幼儿的提问:
大王,大王,你是大的还是小的?
大王,大王,你是穿着鞋子的还是没穿鞋子的?
大王,大王,你是胖的还是瘦的?
大王,大王,你是露出了尖尖的牙齿还是没有露出来?
……
幼儿通过细致观察,并把发现的显著特征运用提问的方式说出来,从而发现每次提问都可以把怪物分成两类,每次都可以排除掉一部分不符合要求的,这样就逐渐缩小了范围,很快寻找到大王。
4.教师引导幼儿理解层级分类
教师请幼儿回顾小熊的提问,并根据幼儿的回答用分层记录的方式辅助幼儿来理解逐级分类。这样一个回顾梳理的过程,能让幼儿进一步感知这样提问的好处就是逐渐缩小范围,直到最后找到大王:原来,这个头上长角,没有胡子,身体花花绿绿,穿红色鞋子,掉光了牙齿的怪物就是大王。
5.大王的尘埃落定引发幼儿思考
幼儿最终寻找到的大王和之前的判断大相径庭,这是为什么呢?
幼儿的思考:
可能这个大王有特殊的本领。
可能这个大王有很多知识,因为它都掉光牙齿了。
可能这个大王很会管人。
……
通过幼儿的思考可以反映出,幼儿明白了很多时候我们都不能仅仅从外表来判断一个人的能力,有可能这个掉光了牙齿的怪物有很丰富的知识,有一些特殊的本领。
第三阶段:寻找大王喜欢的糖果
教师在这一阶段中创设情境:“今天是大王的生日,如果小熊一家能找出大王最喜欢的糖果便可参加大王的生日聚会。”为了培养大班幼儿的合作意识,教师在这一环节采取的是小组合作的方式,支持策略是明确规则,也就是有效提问进行分类的方式:
这么多糖果,到底哪一个才是大王喜欢的呢?我们也试着用提问的问法来猜一猜吧。先请小组长来当大王,其他小朋友提问的时候要想想怎样问才能将糖果分成两类。大王只能回答是或者不是,還要把小朋友提的问题记录下来。
幼儿的提问:
大王,大王,你喜欢绿色的糖果吗?
大王,大王,你喜欢紫色绳子的糖果吗?
大王,大王,你喜欢有桃心图案的糖果吗?
通过小组合作,小熊终于找到了大王最喜欢的糖果,参加了大王的生日派对。在这一环节我们可以观察到,幼儿清楚地意识到每次提问都要将糖果分成两类,小组长的记录则反映出幼儿基本理解了逐级分类的基本含义。
五、活动反思
1.幼儿的发展
首先,通过本次活动,幼儿在自主阅读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提升,学会了通过分析画面的规律性来进行前后联系,理解故事内容。
其次,通过操作活动,幼儿理解了什么是复合分类,即一个集合中的事物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多层分类;理解了通过肯定和否定分类可以将事物的范围逐渐缩小的道理。
再次,通过合作操作,幼儿能够运用所学到的分类知识进行“寻找糖果”的游戏,体验数学游戏的快乐,挑战欲望得到了满足。
最后,通过教师的拓展延伸,幼儿进一步了解了复合分类在生活中的运用,将数学知识与我们的实际生活建立联系。如:警察破案就是运用这样的分类方式来寻找犯罪嫌疑人的。
2.改进方向
教师已经尝试将数学活动与其他领域活动进行整合。这个活动是以数学为主,同时还渗透了语言、社会领域方面的内容,一个活动中所蕴含的内容是很丰富的。其实也可以将活动分开两次活动组织,第一次以故事前半段来开展,让幼儿尝试将怪物进行多角度分类,第二次再进行层级分类的内容,这样更有利用于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便于教师根据幼儿的前期经验及已有水平来开展相应的活动,让幼儿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发展。
在这个活动中借助了当下流行的“绘本图书”,其实每一本绘本图书所蕴含的价值绝非仅仅是一次活动就可以挖掘的,不论是教师还是幼儿,每看一次都会有不同的发现。数学绘本涵盖的也绝非仅仅是数学知识,其中的奥妙还需教师深入地理解作者创作背后的含义,细细地品味绘本图书中的每一处细节。同时,还可以根据绘本来引导幼儿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
绘本图书琳琅满目,教师不仅要判断绘本图书对幼儿的价值,还要敢于取舍其中的部分内容来展开活动。同时教师还要充分发挥引领的作用,帮助家长和幼儿在绘本图书中汲取丰富的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