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舞剧《傲雪花红》中刘胡兰的舞蹈形象

2019-09-10丁悦

美与时代·下 2019年7期
关键词:刘胡兰舞剧

摘  要:舞剧《傲雪花红》是山西省一家著名歌舞剧院创作于建国五十周年庆典之时。它突出体现了舞蹈演员的形象,全新地诠释了刘胡兰的事迹。与同题材的作品相比,增添了丝丝柔情与舒缓,多了份感怀和纪念。舞蹈是一种直观的美的表达方式,通过舞蹈演员复杂的肢体语言和丰富的面部表情活动,观众能直接感受到刘胡兰的内心世界和她的情感状态。

关键词:舞剧;刘胡兰;《傲雪花红》

一、前言

《傲雪花红》讲述的是小英雄刘胡兰被敌人残害的故事。刘胡兰年仅15岁,为了保护共产党员,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视死如归地走向断头台,结束了自己的花样年华。大半个世纪以来,人们通过各种艺术形式描写这一场面,比如歌剧、京剧、话剧、戏剧、诗歌、散文、小说、电影、电视剧等。它们通过各自的表达方式,让人们身历其境地感受到了死亡的可怕和英雄人物的伟大,激励了几代人的成长。舞蹈是一种直观的美的表达方式,通过舞蹈演员复杂的肢体语言和丰富的面部表情活动,观众能直接感受到刘胡兰的内心世界和她的情感状态。

选择这部作品作为赏析,是因为笔者和作品中的主人公刘胡兰都有过15岁的花季,记忆中那时的自己对于死亡有种莫名其妙的恐惧与担忧,每当看到历史题材电视剧中英雄人物的牺牲,都会潸然泪下,觉得生命既宝贵又渺小,希望这部作品能增加笔者对刘胡兰的了解,带笔者走进她的情感世界,给笔者面对恐惧的勇气。

二、舞剧《傲雪花红》概述

(一)创作背景

舞剧《傲雪花红》是山西省一家著名歌舞剧院,创作于建国五十周年庆典之时。它突出体现了舞蹈演员的形象,全新地诠释了刘胡兰的事迹。与同题材的作品相比,增添了丝丝柔情与舒缓,多了份感怀和纪念。这部舞剧把血腥场面艺术化,美化了故事内容所包含的阴暗面。观看了戏剧粤剧版本的刘胡兰,感觉舞剧与之相比更加突出了刘胡兰的刚强,体现了黄土地上中华儿女的激情。

(二)创作目的

红色题材的舞剧应适应时代的要求,不断激励代代人的成长。这部作品的编导说,他在创作时常常触景生情,潸然泪下,他说自己时常为这年轻的生命而惋惜。于是在创作时他设计了两条主线:第一条是革命线,第二条是人性线。革命线要清晰有力,线条硬朗分明,展现刘胡兰的革命思想和革命行动。人性线要具有灵性与花季的烂漫,洋溢着青春气息。这两条主线使刘胡兰的形象丰富饱满,体现了人物的善良本性,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伟大理想的追逐。

(三)创作内容

刘胡兰生活在山西省文水县,新中国诞生前夕,劳苦大众正努力翻身求解放。那时的她跟随继母,成为了妇女会的一员,鼓励发动广大妇女,支援中国共产党的活动。1946年,表现优秀的她被推选为预备党员,这一年她年仅十四岁。随着解放区局势的恶化,大部分党员随之转移,刘胡兰也被安排在转移的名单里。后来刘胡兰考虑到自己年龄小,不容易引起敌人注意,而且相当熟悉当地情况,拒绝了组织的安排,坚决留下。在照顾伤员的日子里,她收获了许多快乐,给她懵懂的青春留下了美好的回忆。不幸的是1947年,抗日战争刚刚结束,国民党很快就占领了这个地方,军阀阎锡山的部队封锁了所有出口,召集村民去观音庙开会。年纪轻轻的刘胡兰被村里隐藏的叛徒告发,被敌人逮捕。在敌人严刑逼供与威逼利诱下,刘胡兰选择牺牲自己的性命,最后从容不迫地走向铡刀,英雄就义,牺牲时未满15岁。作品内容包含序幕、第一幕杨花飞、第二幕山花开、第三幕菊花黄、第四幕雪花落、尾声。

作品首先考虑的是将刘胡兰的倔强性格与山西地域特色融合。山西是华夏文明起源的中心区域之一,古史記载“尧都平阳,舜都蒲坂,禹都安邑”,说的就是山西。同时,考虑到舞蹈本身的美学原则,决定依照剧情的发展,创作属于山西特色的舞剧。序幕包含两个含义:一是表达刘胡兰的成熟与她和黑暗势力的搏斗,二是暗示剧情的悲剧色彩。舞剧开头,刘胡兰与奶奶温情相拥的场面,刘胡兰劝说伤员应该留下来安心养伤的情景,都展现了刘胡兰无忧无虑温文尔雅的性格,为之后敌人的出现埋下伏笔。情感上,舞剧带给观众更多的是孤独与留恋,让人回味无穷,并产生剧烈的遗憾感,希望故事的结局是圆满而不是悲惨,挑战了观众对于花好月圆结尾的期待。舞剧是多场景、多人物、多情节的复杂结构,因而剧中人物关系复杂,奶奶,四姐妹花,抱孩子的大娘,恶狠狠的大胡子,他们之间行为的冲突,思想的纠结,无时不在牵动观众的视线,虽然我们知道故事的结局,但是舞蹈演员全新的演艺,让观众更加在乎过程的处理。例如大胡子虽然凶神恶煞,但黑暗势力已经日暮途穷,他们苟延残喘,垂死挣扎的形象不禁大快人心。

(四)创作意境

意境是描绘人内心世界与外在景象的关系所产生的境界。回忆舞剧中使人触景生情的景象,刘胡兰倚靠在奶奶的肩上,眼睛望着远方,嘴角挂着微笑,让观众不禁思考她们祖孙俩在盼望着什么美好的生活。舞蹈演员在付出体力的同时也付出了情感,情是演员的内在动力,使舞者的动作具有生命力和冲击力,进而触动观众的内心世界。舞剧中,当紧张的音乐响起,伴随着场上演员不停地跑动,让观众内心感到焦虑不安。演员中有一大娘抱着自己的孩子四处躲藏,突然敌人围住她们,一把从大娘手里夺回孩子,扔了出去。等到大娘回过神来,她不停地翻滚,跪在地上拼命地抓头,完全忽视四周一片慌乱的场景,最后她抱起被扔在地上的孩子,身体不停地颤抖,演员无需言语,仅用肢体语言加上这样的场面就能让人心头涌起无限愤恨。另一边刘胡兰从人群中冲出来,看到大娘跪在地上的场景,四处求救,所有人都无能为力。舞蹈演员用大跳、踢腿以此表达内心的慌乱。突然画面转到刘胡兰和四姐妹一起农忙的场景,欢快的气氛让观众内心稍稍平静,暂时忘记了刚才血腥的一幕,跟随编导回忆刘胡兰过去的美好片段。如此转折不禁让人感到诧异,但也巧妙地控制了观众的情绪,丰富了舞台的意境美。

三、舞剧《傲雪花红》中刘胡兰的舞蹈形象

(一)舞蹈动作

舞蹈形象就是舞蹈演员的肢体动作、丰富的面部表情和特定的舞蹈造型。它需要观众通过眼睛去观察,是直观的艺术形象。1.表情性动作。舞剧中有许多表情性动作,如跳跃旋转性动作,是用来传达演员激动的情绪,如刘胡兰和小伙伴在高潮音乐的带领下,运用芭蕾式的跳跃,烘托紧张气氛等。另外,在第一幕中,刘胡兰和小伙伴一起采东西的动作,就是有代表性的农忙动作,优美又欢快,随着音乐的进行,一遍又一遍的重复,让观众身历其境。还有刘胡兰用自己的小身子骨拉扯伤员的画面,眼神坚定,动作缓慢,男女演员动作一致,女演员撩起左大腿吊着后腰,右手拽着男演员动作吃力,体现出她的坚毅勇敢。2.说明性动作。说明性动作是具有装饰和组织功能的动作,用于相同性质动作和不同性质动作的连接和组合,并有美化和装饰作用。例如刘胡兰为伤员细心地包扎伤口,为他小心翼翼地穿上衣服,满心地关怀,体现出妇女们对伤员的尊敬。伤员伤好了以后,看见经过的队伍,想拿上衣服跟上队伍出发,这时刘胡兰拦住他,夺过衣服披在自己身上,伤员用手比划着,告诉她个头太矮不能当兵,场面甚是可爱。

(二)舞剧音乐

舞剧的音乐设计,取决于舞剧的结构和主体立意。首先不单单是考虑采用什么样的主题音乐去表现刘胡兰,还有那沾染着前辈鲜血的铡刀对于刘胡兰而言,是恐惧还是其他什么。她面对即将失去的生命有没有遗憾?她对未来的生活有没有憧憬?她难道不留恋她的妈妈吗?她的脸色是否难看?她是怎样迎接死亡的?通过观看舞剧,我们不难看出她对于生活的留恋,与母亲的相拥,即将要分别的场面,让人几度哽咽,想象着和朋友一一作别,想象着与兵哥哥再见。因而我们难以想象一个年纪轻轻的小姑娘,她热爱生活,满怀对未来的希望,但为了自己的信仰和理想,选择了放弃生命,毅然走向死亡。这就是主题,在残酷的死亡面前,倔强坚强,表现出平凡人的伟大。

音乐是舞剧的灵魂,音乐的好坏,决定着舞剧的成败。作品确立主题后,首先要挑选主题音乐。山西民歌恰恰可以展现她朴实的情感,跌宕起伏的语调,优美的旋律,荡气回肠。而且民歌与刘胡兰都是山西苦难史的见证者。巧妙的音乐选择使得音乐与动作内容十分贴切。例如伤员在刘胡兰的阻拦下,没有跟随部队继续前行,内心十分慌乱难过,音乐随着演员动作的变化,慢慢走向沉闷悠长的旋律基调。

(三)舞美

舞台美术是戏剧和其他舞台演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布景、灯光、化妆、服装、效果、道具等。它们的综合设计称为舞台设计。其任务是根据剧本内容和演出要求,在统一的艺术构思中运用多种造型艺术手段,创造出剧中环境和角色的外在形象,渲染舞台氛围。剧中道具很多,如姐妹们手里绑着东西的线绳,刘胡兰手里的绷带、采花用的篮子等。印象深刻的是一块红色碎花布,刘胡兰妈妈送给她的,到了花季的年龄,爱美的她自然希望自己可以跟别的姑娘一样,穿着好看的衣服,这一块布映照着刘胡兰如其他女孩子一样具有可爱纯真向往美好的愿望。道具来源于简单的生活,调动了观众的想象,推动着剧情的发展。舞台布景墙上也在跟随剧情变化,有一片段,布景换做了农田片片庄稼的景象,让观众看到了安详的生活状态。人物的服饰,更是区分清晰,刘胡兰和她妈妈特殊的装扮,敌人的洋装佩刀,普通人日常穿麻衣披旧衣,战士军装身前的包袱,男人跳舞时穿的腰间系着长袖的长褂。灯光的变化也烘托着人物思想情感的变化。亮度较强的光线,是场上人们欢快生活的时候,让观众心胸开阔。亮度较弱的光线,是敌人出现的时候,给人一种压抑的氛围,衬托民众的愁闷情绪。灯光摇晃,光束混乱,是敌人扫荡的混战局面,民众匆忙逃跑的场景。第三幕,场上只有刘胡兰和兵哥哥两人的双人舞,扮演刘胡兰的演员,身穿大红色衣裳,场上的大红色灯光打在地上,让人不禁感受到喜气洋洋的气氛。化妆,改变了演员的实际年龄,满足了舞剧中人物的多样化。敌人,被化成了大胡子的丑陋模样。战士,妆容气宇轩昂。

四、结语

新中国成立后,表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战争,成为舞蹈作品的新方向。今天的和平来之不易,历史需要时刻铭记。歌颂党的好战士也是时代的要求,他们的榜样作用永垂不朽。作为舞蹈学生在研究红色舞剧的时候,应时刻铭记历史,力求创作符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舞蹈作品。

参考文献:

[1]隆萌培,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

[2]邓小娟,等.舞蹈藝术鉴赏[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丁悦,郑州大学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刘胡兰舞剧
乐谱:刘胡兰颂
回眸,是为了下一次的启程
中央戏剧学院舞剧系首届毕业生毕业演出《向经典舞剧致敬》成功举办
冯双白
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在刘胡兰像前
刘胡兰短暂一生的四次婚恋
刘胡兰的青涩爱情
中国舞剧“心理结构”方式的发展
从文学名著到舞剧的改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