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房地产项目的目标成本与动态成本编制的注意事项
2019-09-10袁法见
袁法见
摘要:本文以房地产项目的成本管理编制为研究对象,分别对目标成本、动态成本这两个方面展开说明,详细论述成本编制中的注意事项,供相关研究参阅。
关键词:房地产;目标成本;动态成本
房地产行业在市场的发展环境中,获得了空前的成长机遇,在不断推进行业市场的竞争的同时,其竞争条件也愈发激烈。在当前的市场条件下,房产项目必须约束建设成本,以此保证自身的发展状态与竞争能力,维持其在市场环境中的发展状态。
一、目标成本为基础的成本控制系统
(一)设置具体的层级化科目
房地产开发项目中,企业需拥有完整的层级科目体系模型,并在实际项目条件的指导下,对此类模型的内容作出适应性调整,以此保证层级化目标控制的合理性与科学性,为项目的成本管理奠定基础。例如,在开发成本的分析中,可设置开发成本与开发项目两个科目,并在开发成本的科目下,将土地成本、前期工费、安装费用、设施费用、间接费用等项目作为二级分类。然后,在三级分类的设定与调整中,可以根据具体项目的应用内容,作出适当调整,并以以往项目作为参照材料,完成层级科目的合理化设定。
(二)落实体系中各层级目标
目标成本的制定,需要参照多种因素,在平衡与协调的处理下,确定最终的目标成本指标。而在土地、启动、定位、方案、扩初、施工图的不同项目阶段中,房地产项目的目标成本,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在选择与应用的过程中,企业可以将扩初设计阶段中的目标成本作为具体的执行目标,展开后续的成本控制工作。同时,房地产项目也可以将施工图纸设计段的目标成本作为指导内容,替代扩初设计阶段的目标成本,以此保证成本控制的落实效果。
(三)强调合约体系管控质量
合约体系的建设,是说明房地产项目目标成本的重要途径。为了更加细致的执行成本管理工作,需要在合约项目中,结合企业的自身状态,进行合约分判,引导招标采购及合约签订,并将原有的成本科目分判,落实在合约内容中,以此保证合约内容,起到对后续房地产项目的管理、控制作用。
二、动态成本为策略的执行控制方案
(一)防止漏项
目标成本控制工作的全面性与可行性,是保证动态成本控制的基础内容,也是保证成本控制质量的关键。在进行设计管理的过程中,务必要通过动态的监督控制预防漏项问题的产生,而为实现这一管理效果,需贯彻以下两种工作模式。
第一,修正的及时性。在进行动态成本管理的过程中,无论出现成本漏洞的原因是什么,都应当在第一时间对其进行修正,以此保证成本管理执行的可靠性。同时可借助成本管理软件进行协同工作。第二,成本管理控制的项目相对较多,房产项目在动态管理的过程中,很难实现百分百的全面管控[1]。由此可以在开发成本的层级关系中,下设“不可预见费”的管理科目,严禁科目之间的目标成本腾挪,及时按程序释放已完成科目的多余成本。以此对影响较小的成本缺项问题进行管理,在结构上控制漏项所占的百分比,在不断发展的成本管理中,逐渐缩减甚至消除“不可预见费”。
(二)优化成本
房地产项目中,执行目标成本控制方案确定后,成本控制工作人员,经常会出现主动性不足的问题,并在等待成本动因主动发生变化的过程中,影响成本管理的质量水平。因此,在动态成本控制的工作中,岗位人员需主动的投身到成本控制工作中,并在积极引导各部门的工作的过程中,定期的对成本控制状态进行分析。由此,不仅可以保证开发、设计、成本合约、工程、财务等多部门的协同工作,也能更加积极的找到影响成本管理的核心问题,并在积极工作态度的影响下,保证房地产项目的动态成本控制水平。注意,如果在优化成本的动态工作中,发现了对成本产生大额度影响的内容,需要及时的对目标成本进行调整,以此保证动态成本控制工作的实时性。
(三)及时归集
动态成本控制项目中,無论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规模大小,都会在管理过程中出现成本游离问题。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使得已发生的成本项目无法归类到具体的成本管理项目中,影响了项目成本控制的有效性。对此,必须在动态成本管理过程中,形成及时的归集管理系统,使动态成本条件,可以更加真实的反应项目成本数据。尤其在ERP系统的应用中,项目企业可以结合自身的管理系统,形成更加科学的管理体系,并在科目管理、合约系统、动作历程等内容体系中,形成完整的组织结构,由此保证动态审批过程中的成本控制效果。在完成阶段性的项目建设之后,对其中产生的成本问题进行归集管理。而为了保证此类归集的时效性,还需在固定时间周期条件下,通过表格、文字等辅助形式实现成本资料管理,保证工作的效率并进一步形成成本数据库。
(四)变更管理
房地产项目中,变更是较为常见的风险条件,也是容易引发成本波动的关键因素,需得到成本管理工作人员的高度重视。如果变更文件没有得到及时的审批,就会出现动态成本失准的问题。为了限制这一事件的发生,需利用ERP模式进行调整,并在提高工程成本管理人员执行能力的过程中,优化变更项目的管理效果。
例如,在实际工程项目中,针对设计变更与现场签证,可以采用“一单一算”、“一月一清”的工作模式。将5-10个工作日,作为循环标准,保证项目管理过程中的控制水平,并在经济性文件的管理中,形成“先洽谈,后施工”的工作流程,以此保证的审批文件的受理状态[2]。注意,由于这种工作模式增加了管理过程中的复杂度,所以会在执行过程中受到工作人员的抵触。对此,必须强调项目管理过程中的执行力水平,保证设计变更与签证管理的有效性,为动态成本管理提供必要的动力条件。
(五)风险预警
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是动态成本控制的重要组成条件,可提高成本控制的风险抵御能力,并在实时性的策略条件引导下,优化项目的发展状态与成长水平,保证项目建设与开发过程中的成本收益条件。
通常情况下,动态成本控制工作中的风险管理,需将动态成本限制下目标成本的5%以内,如果超出了这一参数,动态成本的管理也就失去了应用的意义。在动态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成本管理部门定期对当月的成本变化条件进行分析,并在多部门的联合会议中,总结工作中的成本控制内容。同时,还要对未来阶段性的风险问题作出分析,以此形成针对性的风险控制策略。由此不仅可以及时找到可能出现的超支风险,也能将所有的风险性问题限制在最低的管理条件下,以此保证项目成本管理效果。
三、结语:
综上,房地产项目的管理中,为了优化成本管理的效果,必须在目标成本与动态成本这两类策略条件的引导下,保证自身的成本管理处于受控状态,优化经济收益的同时完成成本控制。由此,必须对这两类成本控制方案中的执行策略进行分析,以此维护成本管理的质量,为优化项目经济属性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瑜.新时期房地产项目成本预算管理流程及其优化控制策略分析[J].四川水泥,2018(09):315.
[2]蔡连勇.建筑工程成本编制及编制过程中重点与难点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17(2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