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穿针引线,梳理近代历史脉络

2019-09-10贺文峰

新阅读 2019年7期
关键词:蒋先生近代史脉络

贺文峰

读历史著作时,不自觉地自己问自己:一部优秀的历史著作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应该给读者提供什么?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呈现?读毕蒋廷黻先生的《中国近代史》,感觉终于找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真如久旱逢甘霖一般的畅快,在自己无知的史学荒漠上浇灌了一场春雨。

蒋先生的这本书不足十五万字,实在是一部极为精简的历史小书,但书的价值之深厚不在页数之深厚,而在著者学问之深厚,书的价值之大也不在有大体量,而在有大师之见。于此而言,这实在是一本大家小书,大学问家写的精华小书。将百余年中国近代史浓缩于一本小册子,实在是了解近代史最简便的途径。

蒋先生于中国近代繁杂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中理出一条线,认为中华民族近代百余年的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中国近代化的可能性与可行性。近代中国问题有很多,其中之一是不知道外交,须知近代的邦交是我们的大困难,也是我们的大机会。没有外交,就无法与西方国家对话,逼迫西方国家以武力的方式强硬地打开中国的大门,所以中国的近代化是被动的近代化。十九世纪的西方世界已经具备了近代文化,中國仍留滞于中古时代,中国在三个层面完败于西方国家,一是科学知识落后,二是武器装备落后,三是没有民族国家认同,归根结底是近代文化的落后。

蒋先生坚持大历史观,跳出狭隘的民族主义,从全球近代化的角度来解读分析鸦片战争。他心痛地指出中华民族丧失二十年的光阴,中国主动放弃了融入世界近代化时代潮流的宝贵良机。相比之下,邻国日本以其区区弹丸之地,主动学习西方文化,通过改革以图富强,成功弯道超车,实现了对中国这一泱泱大国的历史性超越,通过甲午海战的胜利拉开了近现代侵略中国的序幕。鸦片战争的失败不是民族的致命伤,失败以后不知失败的原因,不去改革图强,这才是民族的致命伤。倘使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移到道光、咸丰年间,我们的近代化就要比日本早二十年。

蒋先生坚持客观公允的态度,将历史人物放置到当时的历史情境之中,以事实为依据,以历史的眼光剖析人物行为背后隐匿的心理活动。一切历史都是人的历史,历史由人所创造,而历史中的精英人物更是推动历史巨轮发展方向的掌舵人。万山磅礴必有主峰,龙衮九章但挈一领,穿透精英人物群体的内心深处,了解他们对时代形式的判断把握与历史抉择,对历史脉络的认知或可更加清晰准确。对近代精英群体的审视与评价是全书的另一脉络。

以当时颇具影响力的林则徐为例,他赴广东以后渐渐意识到中国在各个层面落后于西洋,于是竭力买外国坚船利炮,翻译外国刊物,有学习西方强国以自强的思想觉悟,但惧怕清议的指摘,默而不言,不敢公开提倡。蒋先生指出林氏“让主持清议的士大夫睡在梦中,他让国家日趋衰弱,而不肯牺牲自己的名誉与时人奋斗。林文忠无疑是中国旧文化最好的产品。他尚以为自己的名誉比国事重要,别人更不必说了。”旧文化只能培育传统士大夫,不能拯救一个背时而行的封建王朝,更谈不上塑造现代民族国家了。

近代史上,外交固然重要,但内政终究是决定国家强弱的根本要素,嘉庆年间,中国社会走到了历史循环套的最低点。道光年间,法制有名无实,官吏腐败,道德已经失去维系社会秩序的作用。近代中国一面须接受新的文化,一面又须设法振兴旧的政教,在近代所遇着的难关是双层的。从这个角度来理解晚清重臣曾国藩,就可知其伟大。作为一个高度自觉的实践主义理学家,他忠君无可厚非,他亦知清政府不可救药,但他仍一心拯救清王朝,其因一是他认定经过大灾难之后清政府会有觉悟,二是他怕清政府的灭亡要引起长期的内乱。

在维持清政府作为政治中心的大前提下,曾国藩一方面进行革新,接受西洋文化的一部分,另一方面要守旧,恢复传统的美德,革新守旧,同时进行,循序渐进改变国家社会,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他能做的已经趋于完美。之前自己读近代史没有注意到私有军队问题,蒋先生提到近代中国私有武力是太平天国内乱的意外副产品,私有军队的精神传递从曾国藩的湘军开始,湘军的精神传给李鸿章的淮军,淮军传给袁世凯的北洋军。有此历史脉络,就更好理解民国时代的军阀割据,国家没有军队,军队属于军阀的私人武装,靠单个的军阀是不足以建立统一的民族国家的。

深入方能浅出,只有具备扎实深厚的历史功底,尽可能多的占有原始史料,才能从丰厚的史料沧海中捋出一条正确的航线来。蒋先生的这本小书除了清晰地讲明近代中国的历史,也提供了历史著作的一种写作方式,用尽可能简短的语言述说历史,厘清历史发展脉络,找出决定历史走向的精英人物,简单勾勒,让人一目了然。坚持整体历史观,不拘泥于单个的历史事件,以全球化的视野审视近代中国,追问历史事件的背后原因,尤能启发今人反思历史,借鉴历史教训。蒋先生的叙事简短明了,没有废话,直面问题,以问题牵引历史进程,像是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课一般,这也是此书比一般大部头的史学著作更富有吸引力的原因之一。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今天,重读此书,对近代史的认识更深入一层。当年的时代精英孜孜以求的美好愿景,今天正逐步一一实现,我们生活在和平稳定的环境中,难以体验一百多年前的时代苦难与生存艰辛,只有从书中寻觅过去时代的历史印记。历史不能忘却,苦难历史尤其不能忘却,鉴古知今,对过去历史了解的越清晰,对近代精英群体力图通过学习西方以改革社会的强烈愿望认识越清楚,就越能理解中国当前的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历史意义,放置到一百多年来的历史中来看,我们正经历一场轰轰烈烈的伟大的事业。

作者单位:淄博市高新区技术投资局

猜你喜欢

蒋先生近代史脉络
四川非遗类旅游纪录片发展脉络浅析
串联知识脉络 巧用动态资源
牙签扎伤手指,差点引发全身感染!
蒋氏牙科
金奖紫砂壶署名权之争
浅析中外合作办学的历史进程
透过李鸿章看中国近代外交史
漫话全面从严治党的思想脉络
关于启蒙运动教学的几点想法
晚清政治学学科发展研究:1899~19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