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数学自主学习习惯
2019-09-10王勇
王勇
摘要:新课改背景下,在课堂上合理应用信息技术十分重要,它不但能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还能促进学生数学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是一种推动学生日后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本文着重阐述了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培养数学自主学习习惯的方法。
关键词:新课改;信息技术;自主学习
一、营造良好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自主研究热情
实际上,建构主义的中心为教学环境设计,教学环境为学生展开自主学习和研究的主要场所,只有通过学生独自学习才能充分发挥主体性,在学习中找到规律并掌握。而信息技术的合理性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环境,学生能够通过研究者的身份进行学习,彰显学生课堂主体地位。让学生独自操作,在控制各元素中去找出规律并总结验证,体会发现、尝试的乐趣。比如,在教授“位置与方向”这一知识时,通过动态课件将主题图全面展示出来,首先展示一个方位图,结合已知条件提问,如暴雨中心在哪个区域?什么叫s省西偏南60度?如何确定?若是应用东偏南要怎么表示?用一个条件是否可以定位?如此按部就班地引导学生学习,能减小知识难度、激发学生自主研究热情。
二、展示规律,推动学生自主迁移
学生自主学习需要协调好自己学习结构中的因素,让其作用充分发挥,实质是通过应用多种方法让自身学习效果达到最佳。在以往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因为数学学科具有较强的繁杂性与抽象性,诸多问题不能应用简单的语言和图形表示出来,而应用信息技术的动态性和直观性可以把问题变化完全展示出来,从静态到动态,从繁杂到简单,给学生研究问题提供有利条件,如此学生便可以主动迁移数学知识,实现自主学习的目标。
三、抛出问题,培养学生自主研究习惯
教师设计数学教学任务和目标,应从学生学情着手,或是从某个实际问题着手,选择一些有挑战性的问题,但要保证学生可以通过努力解决这些问题。另外教师应提供满足学生年龄特点的学习软件或是教学站点,促使学生自主研究和优化问题。提问能够调动学生的探索欲望及认知冲突,让学生产生情感需求与情感需求。在内在需求的大力驱动下,学生能够结合网络信息,主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初步形成优化问题的思路。在同学与教师的努力下,合理应用有价值的信息和问题,将无关内容删掉,在系统总结和分析之后,实现优化实际问题的目的。合理应用信息技术展示研究性问题,为学生提供更多探索实践与时间,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思考,提高学生自主研究能力。此外,应用多元化的教学形式,及新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思维,让学生能够建构一个新的认知体系。
四、激励评价,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信心
其实,激励为一种力量,有助于驱动学生自主学习和积极参加课堂教学活动。应用激励性评价,对学生自主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但因为数学知识十分抽象且繁杂,在以往教学实践中,诸多学生自信心不足,不敢将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慢慢对教师产生恐惧的情绪。而信息技术具有一定的交互性,能夠减少人和人的情感障碍,可以应用“你很棒、你能行、不错、再试试”等激励性言语,对提高学生学习信心具有推动意义。社会在发展,知识也在不断完善,教改则是无止境。作为信息时代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需结合教学需求及内容,合理应用网络与媒体技术,将其存在的实效l生全部发挥出来,化静态为动态,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合理应用新技术,是教育改革的必然,教师要给予高度重视。
五、结语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一方面可以保证学生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一举两得,值得广泛应用。
(责编:唐琳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