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的商业模式创新及教育机制研究
2019-09-10夏敏敏陈美萍徐忠炎
夏敏敏 陈美萍 徐忠炎
摘 要:为深入探討大学生创业的商业模式及其创新路径,提出有效开展与此相适应的创业教育形式:以创新机制激励为原动力,正确引导大学生创业教育方向;将创业教育与创新研究结合,构建质量导向性模式机制;以推动大学生创业创新工作。
关键词:大学生;商业模式;创新;教育模式
大学生创业创新是当今社会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虽然经过多年的发展,在教育理念、模式和创新创业项目的支持体系建设上,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对此,在深入分析“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实践的基础上探讨与此相适应的创业教育模式,从大学生创业的商业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促进基于商业模式创新的共青团融入创业教育模式优化的建议和举措。
1 大学生创业的商业模式现状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农民工多渠道就业创业。在问卷调查中,70%的大学生认为只要创立一份事业都可以叫做创业,60%的大学生有创业的想法,20%不确定有无创业想法。这表明,当代大学生对创业抱有较强的热情和愿望,但对什么是创业和如何创业很迷茫。
1.1 商业模式
商业模式描述的是企业如何创造价值,传递价值和获取价值的基本原理。一是形成一种市场共同语言,方便地描述和使用商业模式,从而构建市场战略性方案。二是商业模式创新是继企业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组织创新之后的又一创新,是新经济的显著发展流行常态。
1.1.1 现大学生创业的商业模式形态
创业的目的取决于主观的意识形态,创新的商业模式更是以主观融于客观的形式存在。随着科技的发展,不同产业、需求的变化,大学生选择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自主创业,使创新创业进校园已成为高校教育的常态趋势,大学生创业的模式也日趋多样化。
(1)兴趣输入型
大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身边人、物,事,以微信、微博等移动客户端为平台,根据学生的利益需求和生活供求,将自身的兴趣爱好融入校园,以利益共同点和兴趣共同点的聚合来打造商业创业模式,进入校园创业市场。
(2)专业知识学科型创业
大学生凭借专业的学科知识积累,将自身的专业知识转化技术资本,从中获得经济收入。利用自身高素质文化转化为智能性技术,形成市场商业模式,比如,家教、广告设计、翻译,等等。
(3)生活服务型创业
一是建立高校网络二手交易兼职中心和微商,把大学生生活所需作为主要的经营对象,类似于从事卖衣服,化妆品等。二是利用特殊节日如新生入学之际、情人节、圣诞节、母亲节等一些特殊的日子,根据消费者所需进行创业活动,三是利用共享网络平台进行创业,如共享雨伞,共享校园电瓶车等,从中获取经济收入的一种创业模式。
1.2 大学生创业商业模式存在的问题
通过“创青春”大学生创业计划项目中反映当代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构建和创新商业模式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主观能力和意识方面,创业方向不清晰。
一是学生对创业教育意识薄弱。 有些学生认为不创业就没必要了解如何创办自己的企业;有的同学认为专业课本学习应该排在第一位,创业遥遥无期。大多的毕业生有创业的想法,但没有实际工作经验,又缺乏乏主动创业知识储备、技术积累和创业经验,这使得以“软对抗”的形式来捍卫自己的“市场理想”。表现为心理承受能力差。遇到棘手的事情便不知所措,遇事不够勇敢、果断。再次是抗压能力不强,遇到较大挫折时表现出胆怯、害怕,容易放弃和逃避。
二是社会实践能力还不够。由于大学生所学东西很多只停留在理论阶段,很少应用于实践,缺乏一个锻炼和提升的平台,其组织管理能力未能得到很好的锻炼。从参加自主创业活动的计划上看,存在自主创业准备不充分、定位不准确、盲目性较强等问题。
(2)信息渠道窄,自主创业平台少。
由于大学生更多的局限于校园生活,在现实中的教学内容又与社会实际有一定的差距,仅仅通过国家、学校、院、系组织的创业大赛及创业活动项目获取自主创业项目,源自创新创业的商业模式资源渠道僵化甚至死板。
(3)项目设计和选择方面缺乏实操性
大学生创业项目的选择缺乏实操性的表现有以下几个:一是大学生在选择一项创业项目的时候未理性的站在市场是否所需,有的项目甚至缺乏可行性,二是由于大学生受资金、经验等因素的制约,很多大学生选择技术含量较低或者门槛较低的领域,自身知识优势很难发挥出来。三是很多大学生盲目的选择网络创业。由于网络创业门槛低、成本低,部分学生并不能在网络市场得以创新,一味的盲从其实根本无力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自然很快被市场淘汰。
(4)高校的创业教育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不相符合
由于现代大学生创业存在创业极端化,一方面与专业集中化,语言专业从事教育行业,电子商务行业经营网店等;另一方面多投身于服务业,这类企业特点为技术要求不高。我国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而高校独立专业课程专业化成了开拓学生创新视野存在一定的限制。
2 大学生创业的商业模式构成及创新路径
2.1 商业模式的构成
根据“创青春”大赛,对于现代大学生创业创新的商业模式主要由四个方面构成:商业价值、盈利模式、自身商业资源、社会效应(价值主张、盈利模式、资源能力、外部效应)
2.1.1 商业价值
商业价值是由市场对象和产品服务。市场对象是企业提供价值服务的目标;产品服务是企业提供价值的内容。
2.1.2 盈利模式
盈利模式是商业模式构成的关键因素,说明了商业模式是如何通过满足社会需求进而最终实现商业和市场价值。他是由成本效率、运营方式和盈利收入构成,成本效率是企业为获取价值所消耗的资源;运营方式是企业获取盈利的手段;盈利收入是价值的回报。成功的商业模式实现盈利的最终结果是获得收入大于其消耗的成本。
2.1.3 自身资源
自身资源是商业模式的保障,主要说明企业以什么来推动它的价值。他是由基础条件和核心能力两个部分组成,基础条件是企业得以发展的资金条件和团队自身资源;核心能力是创业过程中获得其他企业难以模仿的独立创新创业战略资源。商业模式的成败取决于创业拥有的资源能力。
2.1.4 社会效应
社会效应是商业模式具备可持续性的核心要素,主要说明企业通过什么形式来对其商业持续价值得以维护。他由稳定机制和创新战略构成。为避免商业模式遭受市场淘汰的机制成为稳定机制;通过市场化创新,建立随社会发展的有效创新战略。商业模式的社会效应由稳定机制和创新战略提供,稳定机制和创新战略是商业模式可持续性的保证。
2.2 大学生创业创新路径研究
对于一个大学生创业者来说,一个真正好的模式应该是适合自己的,即将其自身的能力和现存的资源有效的整合配置。通过对校“创青春”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中的优秀项目整理分析,目前提出以下三种模式
1.跨圈层型模式 提升圈层区域辐射力度(学校 社会国家 合作伙伴资金)
我国目前大学生并没有很多资金,缺乏实践能力,如何能更好的做好创业活动,大学生可以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载体——微信、微博、移动客户端为平台,归纳、总结学生的利益需求和生活供求,将自身的兴趣爱好融入市场价值,及时分流。学会抓住社会需求和自身资源的聚合来打造新的圈层契合点,在政府的辅助下,靠近社会企业圈层,影响和突破创新企业圈层,将高校圈、政府圈、社会圈相联合,进入校园创业市场形成一股“由内而外主动发力、由外而内积极助力”冲破自身的种种限制,真正做到创业创新的商业模式发展。
2.互联网平台(技术资源的融合 平等 开放 协作 共享)
抓住网络科技平台的精神(平等 开放 协作 共享),构建新的商业模式,通过科技网络的水平,以新媒体为依托,聚集线上线下的思想,凝聚创业合作伙伴的共同力量,提高創业信息、人才、资本等资源有效配置。通过一定的科学技术,来武装好产品的内容,用共享多样化的网络来包装产品的形式,做到创业的创新模式。
3.多元互维型
抓好去碎片、去表层、去盲目、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用创新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高端供给,增强商业模式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商品服务生产率。适应新常态,加强大学生创业创新商业模式改革,不仅要求创业者提高自身的素质质量,同时也要求商业模式加快转型升级,以满足大学生创业市场多样性、多层次、产异化的服务需求。基于此,五维空间之“多元互维”模式,作为现代大学生创业模式的一项重要创新应时而兴。
从总体上讲,第一,商业模式创新的出发点,是如何从根本上为客户市场创造增加的价值,通过网络平台及科学技术来打造优秀的产品视。因此,商业模式逻辑的起点应立足于市场供需的,而且应注重和涉及企业经济方面的因素。
第二,商业模式创新所呈现的表现更为系统和多样化,它不是由单一因素所决定。它常常涉及商业模式多个要素同时变化,需要企业调整好模式战略,做好商业市场规避风险。
3 进一步优化基于商业模式创新的共青团融入创业教育模式
3.1 积极拓宽经济来源渠道为主线推动教育资金工作,建立保障政策
保障政策的可持续性和资金使用效率,建立绩效评价体系
通过改变现有的高等教育拨款方式,实行绩效评价体系,把有效的资金利用最大化。绩效评价体系明确资金使用与评价紧密结合,有效提高资金的配置能力。
3.2 贯彻新发展创业创新教育理念,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
1.政府不断完善鼓励创业体系,构建创新型创业教育联动机制
大学生创新创业要得有质量,必须建立由政府、高校及社会共同来设计多层次和角度立体的创业教育体系,从而促进有效提升在各学科领域所开展的创新创业。同时,还要于社会行业企业合作,实现资源共享,有利于大学生创业的商业模式创新发展。
2.调动大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提高个人能力素质
相比发达国家,我国青少年缺乏创新精神,自主创业知识与技术储备不足,如缺乏相应的自主创业知识、创业经验和技能,不知如何规避市场所带来的风险、挫折等,对此,须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突破“纸上”教育,注重对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育。一方面,通过“理论+案例”模式,社会企业家的成功和失败事例,鼓励学生自主总结其精华与糟粕,发散思维,开拓视野;另一方面,“模拟+舞台”模式,大力推进校园青年创新创业行动,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推进校园科技创新创业氛围,服务我校青年学子创业就业,同时选拔并培育优秀作品参加国家大赛,“以赛促学”。并且通过校园媒体及微信公众号等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企业活动,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意思维、创造能力和创业精神,在实践中提高个人能力素质。
基金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大学生创业的商业模式创新及教育机制研究:以“创青春”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优秀项目为例”(项目编号 201710352010)
参考文献:
[1] 杜朝东.影响大学生自主创业现状的调查分析. 中国高校科技. 2012.6.
[2] 罗绍林.大学生网络自主创业分析. 中国成人教育.2014.11.
[3] 武文韬.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商业模式分析.创新科技.2016.5.
[4] 焦德顺.商业地产的主题式创新. 中国房地产.20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