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运用班班通来提升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2019-09-10胡金风

学习与科普 2019年8期
关键词:班班通小学语文课堂

胡金风

摘 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班班通”已开始在小学教学中推广运用。运用“班班通”使远程资源更好地服务于教学,能够从根本上改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大大改善教学环境,丰富教学手段,使图像、声音、文字与时代气息融于一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扩展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为学校教育教学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已经成为广大教师不可或缺的一种教学工具和手段。

关键词:班班通;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班班通”其实就是实现了课堂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班班通”不仅有利于操作,帮助学生突破学习中的重难点,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做到读写结合,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激发他们的思维活动,把语言、文字、图像、动画融为一体,使学生在学习中眼看、耳听、手脑并用,全面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阅读,使不同层次、不同能力的学生都能全身心投入,从而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为因材施教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当班班通走进各班教室,便给教学注入现代化思想,它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平面型的教学方式转化为多媒体形式和立体型的新型教学模式。

1“班班通”教学环境对小学语文教学课堂的意义

1.1有利于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

“班班通”教学环境的形成,对于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发展而言,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班班通”的普及与运用,可以帮助教师很好地实现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的创新,帮助教师改变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和发展。由此可见,“班班通”的普及与运用,是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发展、提升教学和学习效益的有效途径。

1.2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就小学语文教学而言,同样的内容,以不同的方式呈現,更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班班通”的应用,使语文教学不再是单一的人声讲解和文字呈现,而是音频、视频、图片、文字等多种元素交融汇合的立体展示,使学生的视觉、听觉均得以调用,促使学生更有效地参与教学,并对教学产生兴趣。

1.3有利于构建高效的语文教学课堂。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的社会背景下,“高效”的语文教学课堂,已经成为教师教学的首要目标。在“班班通”的教学环境下,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资源共享创新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为构建高效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实现良好的语文教学效果奠定基础。

2“班班通”环境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策略

2.1加强兴趣的激发

班班通虽然是一种形象生动的教学形式,但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也需要教师结合语文课文内容以及小学生的语文基础和理解能力进行兴趣的激发。仅仅依靠班班通自身的教学优势对小学生的兴趣带动是不现实的,也是不负责任的。很多老师把班班通作为教学的主要手段,过于积极,过于信赖,这种教学态度最后的结果只能是使语文教学沦为信息科技的奴隶。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在班班通为课堂教学营造出良好的教学环境之后,进一步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开展语文教学。

比如在教学《一面五星红旗》这篇课文时,教师就可以把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以幻灯片的形式呈现在班班通教学设备的大屏幕上,让学生畅所欲言,谈一谈对五星红旗的认识。当有学生说五星红旗是革命烈士的鲜血染红的时候,教师就要快速为学生演示革命烈士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自由浴血而战的影像或者电影片段;当有学生说大五角星代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时候,教师就要为学生及时展现伟大的党领导中国人民从一个胜利到另一个胜利的伟大征程,等等,这样的教学形式,既激发了学生了解和认识五星红旗的欲望,有助于学生对课文感情的认知,同时也有助于教师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的加强。

2.2深化课文的理解

班班通在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方面的作用是非常显著的。小学生受限于生活经验的匮乏,在学习语文时往往要在理解上下很大的功夫和精力,严重阻碍了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有鉴于此,借助于班班通这样一种教学手段开展语文教学,既是教師的责任,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

2.3提升语文的素养

学习语文的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无论是阅读能力还是写作能力,都是小学语文的重要教学任务。班班通的教学形式新颖,能够和语文课文内容紧密结合,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创造传统教学难以比拟的教学形式。比如在教学《长城》时,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进入多媒体环境中,在声音,动画,音乐的营造中,把长城这一世界文化遗产的主要景色,文化含义,以及对于中华民族精神的塑造等方面的价值和盘托出。背景音乐可以是《长城谣》,可以是《国歌》,它们表达的都是中华民族抵抗外辱的团结凝聚精神。通过运用班班通教学手段,学生对于长城的理解远比单纯只是从课文中了解长城的概貌要有效的多。

2.4“班班通”促进了学生与文本的情感交流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鉴于语文的这一教育特点,合理有效地运用“班班通”,就可以实现学生与文本的情感共鸣。

语文教学中,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还要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开发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思维必须贯穿于语言训练之中。但小学生的思维以感性认识为基础,没有外界媒体的刺激、启迪,他们思考问题时,经常出现思维障碍,有时还会出现思维不完整的现象。利用电教媒体的刺激引导,会开启学生思维闸门,收到豁然开朗的效果。

2.5“班班通”教学环境,帮助教师突破教学难点

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问题,就是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教师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影响下,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只能通过语言的表达方式来讲解教学重点和难点。这种枯燥乏味的语言表达形式,很难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点进行系统的理解和掌握。

而在“班班通”教学环境下,应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教学已经逐渐被更多的教师认可。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素材的难点和疑点,制作教学视频资料,在课堂中使用这种微视频教学资料,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视觉、听觉,提高教师教学质量,进而帮助教师突破教学难点。

2.6德育结合

作为教师,经常会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可是,单凭苦口婆心的讲述,往往会是事倍功半。于是,我就鼓励班干部,从网上搜集一些安全事故的图片或视频,在每周的班会课上播放给学生们看,让学生们交流自己的感想。一段时间下来,大家的安全意识增强了。还记得以前的家长会,都是老师唱独角戏,家长们总觉得没意思。自从有了“班班通”,方便了不少。如这学期的家长会上,我下载了一个名为《和孩子在一起》的视频给家长们看,大家感动得热泪盈眶,纷纷表示要多陪陪孩子,多理解彼此。我还制作了表格,展示了班级上期期末考试的成绩。家长与孩子互动,表演节目。整个家长会气氛特别活跃。

3结语

总之,“班班通”设备的应用,使得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结构以及教学思想都发生了变革。合理使用班级中的电教媒体能够有效地为学生提供感性材料,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能充分展示语文基本知识和思维过程,有利于学生新知的获取,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在“知其然”的基础上“知其所以然”,这必将有力地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刘成武.浅析班班通使语文教学之路更畅通[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7):136-137.

[2]王京生.合理运用班班通优化语文课堂教学[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6(5):51.

[3]欧阳芬.高效课堂教学技能指导:小学语文[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13.

[4]程贵盘.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让课堂充满魁力[J].神州,2014年05期.

[5]王京生.合理运用班班通优化语文课堂教学[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6(5):51.

猜你喜欢

班班通小学语文课堂
欢乐的课堂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班班通环境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英语教学中“班班通”资源的应用策略
“班班通”在数学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写字大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