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无人生还》有感
2019-09-10胡季玫
胡季玫
我向来是不爱读外国著作的,因为文化背景的缘故,读来总觉得隔着一层什么东西似的,看不真切,体会不深。而又因是女孩的缘故,不太喜欢侦探推理一类的小说。虽然也知道这一类小说充满了想象与智慧,但我终究是提不起兴趣认认真真读上一本的。倘若不是友人的强烈推荐,我定是到现在都还未读过这类小说。
坦率地说,一开始我兴趣真的不大,放了几天才懒洋洋地打开文档,漫不經心地读了起来。故事一开始就蛮特别的,各色各样的人出现在一列火车上。他们彼此不认识,却又因不同熟人的来信而去往同一个地方,一个不为人知的地方。读着读着,你会不自觉被带入进去,思索他们究竟要到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又将在那里上演怎样的故事;你会跟着印第安人的童谣猜测下一个死亡的人会是谁,而谁又是幕后操控者。一开始我以为布洛尔是真正的凶手,因为他一出场就知道他将遇到哪些人,而且他最初并非用他真实的名字——布洛尔,而是将自己伪装成了来自南非的戴维斯,但他后来和盘托出了自己的真实姓名,这一举动打消了我对他的怀疑。这时我陷入了疑惑,不知道谁才是真正的凶手。每个人都有可能是凶手,可每个人又都可能不是凶手,因为缺少足够的证据。在这场寻找凶手之旅中,有一个人用他的专业知识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才能,这让我确信只有聪慧的他——沃格雷夫法官,才能查找出凶手,因此我是没有预料到他会是第六个“死亡”的人。此后我紧跟情节的发展,迫切地想知道谁是凶手,可直到接近尾声,还是难以得到准确答案。最后才知道凶手正是沃格雷夫法官,他并不是第六个死亡的人,而是第十一个死亡的人。他伪装成第六个死亡的人,只不过是为了更好地去执行自己的杀人计划。除了后面交代杀人经过外,整个小说的布局也透露着他作为凶手的种种线索,比如沃格雷夫是小说中第一个出场的人物,而他在寻找凶手的过程中又处于领导地位。这让人肯定他不是凶手,与最后的真相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看完小说,不禁要问他为什么要杀害那十个人。小说中也已明确地写到“欧文先生插手的正是法律无法触及的这些案件。”也许在担任法官一职的过程中,沃格雷夫发现了很多法律无法触及的案件,但这些案件中的当事人在某种程度上确实是有罪的,于是他在自己死前策划了这样一场所谓正义的行动。我没有去考证过作者本人的经历,不过我想既然作者创作出了这个故事,应是她阅历和经验积累的结果。也许在现实生活中,她本人曾经历过法律不能制裁某些罪犯的事情;又或者她亲眼见到、亲耳听到过类似的事情。通过艺术的方式表达自我诉求,从而完成现实生活中不能完成的事情,这或许就是身为艺术家的荣光与珍贵吧!可艺术还是得建立在生活的基础上,尽管现有的法律制度还不够完善,但通过蓄意杀害这样的方式去维护正义本身是非正义的,因此沃格雷夫最后自杀了。
《无人生还》从内容到思想都带给我很大的震撼,对话描写是整篇小说形式的最大特点。推理小说特有的想象力与智慧令我深深折服,打开了我阅读世界的另一扇窗!
(责任编辑 张云逸)